來源:北京晨報
2017-01-30 07:28:01
各種各樣傳統的文化表演越來越受歡迎,人們在其中不但體味著過年的熱鬧,也體味著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
和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之一,中國人相信人與自然的統一,也相信人與周天萬類的同情同理。著名民俗學家高巍表示,禮儀之大,不應該成為約束,而應該成為風尚,使人自愿遵行,移風易俗,而非通過強力的約束讓人遵守禮儀。禮儀,是刻在中國人骨子里的氣質。
遲來的禮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在初三這一天不出門不交際,有另外一些人,他們恰恰在初三出門,拜見長輩、回娘家、走親戚。這些人一般都是出于客觀原因,無法早回家、早出門的人,或者是道路阻隔沒能及時趕回家,或者是工作太忙無法在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抽身,他們在初三這一天,可以補行之前錯過的禮節。
中國文化中有禮,也有權,禮者,理也,理應如此,權者,變也,特殊情況下,也能行權變之策,這是中國文化的包容性所致。在北京,初三也被稱為“三姑三”,意思是出嫁的姑娘可以帶著一家人回娘家。
高巍說:“不能按照普遍的習俗進行交際的人們,他們在初三補上,去做初一的事情、初二的事情,依然合乎禮儀,依然可以被人們接受。也就是說,正月初三,一般人不出門,但對于有特殊情況的人來說,則是一個補救的機會。中國人講禮儀,但中國人并不拘泥于禮儀,不會墨守成規、不知變通?!?/p>
老鼠娶親
正月初三是老鼠娶親的日子。這一天老北京人的習俗是晚上早睡,讓出空間讓老鼠舉行婚禮。同時在屋里犄角旮旯的地方撒上谷子鹽粒,慶賀老鼠結婚,供老鼠享用,意為與“老鼠分錢”。
高巍介紹說:“生活中,老鼠給人帶來很多危害,它嗑衣服、嗑書、嗑家具。但古人并不對老鼠趕盡殺絕,而是希望達到一種互不干擾的,甚至共存的狀態。只要引導老鼠不對人造成傷害就可以,這是一種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狀態。同時,老鼠的生育能力很強,人們在初三為老鼠成親慶賀,又有借老鼠的光,希望新的一年家中人丁興旺、六畜興旺等。老北京時代,家里的達人們往往會在這一天勸孩子早睡,并在家里到處撒上谷子。孩子們躺在床上,靜聽老鼠滿地亂跑的聲音、拖走鞋子的聲音,第二天早晨起來,到處找鞋,也格外有一份特別的樂趣?!?/p>
小年之朝
經過了初一初二的熱鬧勞累,初三的時候,人們也累了,所以要休息一天。這一天又稱為小年朝,人們在這一天,基本不出門、不走親訪友,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休息一天。這一習俗源于宋朝,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后來漸漸傳入民間。
在南方,初三又稱為“赤狗日”,“赤狗”應是“赤口”的近音,即口角的意思。古人認為“赤狗”是口怒之神,遇之則易生口角,所以這一天不出門,不交際,也有地方在前后門貼上皆有期望今年一切順利不與人發生爭執的紅紙條。
高巍說:“初三不出門不交際,這種樸素的象征和期望,和古代熟人社會的狀態或許有一定的關系。同時,不出門不意味著不做事情,實際上,人們在家并不是完全休息,而是祭祀祖先、祭祀神靈等。當然,這樣的儀式大多是大戶人家才做,一般小老百姓很少做。”
三生萬物
中國的數字文化中,三是所有變化的根源。北京人以北為上,以三為變,所以初三這一天很重要,到了這一天,一年就算是正式開始了。
這一天,人們在家吃雞蛋餅,餅是圓形,象征團圓,蛋餅相粘,象征骨肉相連。寓意未來一年,要兄弟齊心,骨肉協同努力,創造美好的生活。
各地初三也有不同的習俗,在太原,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俗稱“盤輩數”,然后歡聚一堂,食用供品。下午,送神幛于村口,面向祖塋,焚香叩頭,俗謂“送神”。在海南,有炒考的習俗,將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干飯、吃的雞、鴨頭腳用油爆鍋炒后再吃,以表示去年有東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過去。
傳統時代,古人亦將這一天作為春節的最后一天,所以到了大年初三,會把過節的松柏枝及所掛的門神等一起焚化,表示年過完了馬上要開始經營生意了。所以有句俗諺說“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記者 周懷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