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晨報
2017-01-30 12:01:01
“春節你就當我出差了”
地壇公園電工班長 32年廟會過春節
王建榮帶著電工班工作人員布線安裝調試。北京晨報記者 李木易/攝
32年的春節,沒有一年在家與家人團聚,沒有一年能在大年三十守歲、看春晚,地壇公園電工班班長王建榮的春節比平時要忙得多。節日的地壇,燈火璀璨,音響歡騰。王建榮幾乎每年提前一個月就要進入廟會的“狀態”:布線、安裝、調試。“凡是和電有關的,我都能保證萬無一失。干了這么多年,這個包票我敢打。”
“我親自盯著心里踏實”
第一屆地壇廟會時候,王建榮還是個20歲出頭的小伙子。回想起當時,王建榮說就算現在走在地壇公園里,腦子里還能像演電影一樣地回放過去:“那時候廟會比現在規模大多了,地面都是黃土地,逛一圈,褲子上的黃土能有膝蓋那么高。”
“那時候的冬天可比現在冷多了,”王建榮說,“冷到什么程度呢,那會兒為了辦廟會,必須要拉設臨時電路,每個攤位的電線,都是我們一個個給接上。我們每個小伙子兜里都揣著好幾盒火柴,因為太冷了電線皮根本剝不開,所以必須劃開火柴,先烤電線皮,烤軟和了,再剝線。”
時光荏苒,地壇廟會逐漸成為北京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道“年菜”,王建榮也從毛頭小伙成長為地壇公園電工班的班長,臉上刻下歲月的痕跡,一雙手也因為常年的接線、剝線變得粗糙不堪。
到了2004年,為了提高安全等級,地壇廟會的飲食區禁止明火,開始采用發電車給攤位供電。到2008年,政府對地壇公園實施電路增容改造,原來的發電車被取代,新建了固定配電柜并通過一級、二級配電供給飲食攤位。這樣的升級改造后,地壇廟會更加環保、更加安全,但是王建榮卻覺得責任更重、心理壓力更大了。“生怕電路出故障,保障不了商戶的安全使用。”
“西門票房需要一個接線板?知道了!”“齋宮旁邊的小吃攤位的電是吧?我馬上就過去。”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王建榮接了四五個電話。王建榮告訴記者,這么多年沒回家過春節,領導也挺“心疼”自己,也勸過他要不回家吃個團圓飯,“我想了想,覺得怎么著都不如自己親自盯著踏實,這樣雖然累點,但是我心里有底。”
“到春節我就‘出差’了”
廟會原來是七天,現在改為五天,但就是為了這幾天,王建榮和同事們基本上提前一個月就要準備。因為每年廟會根據環境布置、活動用房設置等不同,用電需求及位置也不同,這就需要他帶著他的電工班重新布線安裝調試。到今年,王建榮已經32年沒有回家過過春節。“我和家里人說,到了春節你們就當我出差了,什么時候廟會結束了我算是回來了。”
“我大年三十那天早上六點從家出來的時候,跟媳婦說了一句‘拜拜’。”王建榮說,每天上班的時候,他都會跟妻子道別,晚上下班后說一句“我回來了。”但是大年三十的這一聲告別,兩口子都心知肚明,再見面、再等到那一聲“我回來了”,至少就要大年初五了。“我從劉家窯坐上地鐵,春節時候的地鐵本來人就少,每到一站都下去幾個人,到了東單就剩我一個人了。我當時特別想發個朋友圈:寂靜的街道,一個人的地鐵。別人的春節都是熱鬧,我的春節卻比平時都安靜。”說到這兒,這個嚴肅的北京爺們兒擺了擺手嘆了口氣。“后來想了想,這么大歲數了,我就別這么煽情了。”
-愿望
“退休后我最想踏踏實實過一次春節”
“父母都80多歲了,他們一直很理解我,支持我。他們不會覺得‘我兒子多么愛崗敬業’‘我兒子做了多大貢獻’,因為這是我的職責所在,說白了就是干的就是這個工作。”王建榮說,他記得1976年時自己剛剛17歲,唐山地震,北京也有強烈震感,“就算那樣,父母都沒有離開他們的工作崗位。”
以前過春節的時候,父母都會在家包好餃子,放在保溫盒里,給王建榮和同事們送到公園的值班室來。而今父母年邁,身體不似之前硬朗,這頓爸媽親手包的餃子王建榮已經好多年沒在大年三十吃上了。“我的春節每年都會比別人晚一個多星期,別人團圓歡樂的時候,我們都是最‘要勁兒’的時候,北京城過年的氣氛過了,我才能回家,‘打掃打掃’過年的剩飯。”王建榮笑著說。
再過幾年,王建榮就到了退休的年齡,他說,他給電工班的年輕同事們留下的最珍貴的東西,就是一本又一本的工作日志。“所有的工作、大事小情我都一點不馬虎地記錄下來了。等我退休了之后,最想能踏踏實實地過一回春節,也不帶任務、而是帶著家里人高高興興地逛一次地壇廟會。”
北京晨報記者 王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