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3-12 16:10:03
新華社重慶3月12日電 題:祖孫三代守護著同一片山林
新華社記者 周文沖
49歲的代小林正在做著30多年前父親做過的同一件事。
每隔三五天,他就要從山腳走2小時山路進山,看一眼住在山里的兒子。30多年前,代小林的父親代全忠也是這樣背著一簍子米面和青菜,翻過一座座山頭,找到森林深處駐守的兒子,陪他說會兒話、吃頓飯,再不舍地離開。
代小林的兒子代稚力今年21歲,是重慶大圓洞林場最年輕的護林員之一;代小林的父親代全忠曾是大圓洞林場籌建時最早的那批工人之一;代小林也是這個林場的“老板凳”,他已經(jīng)在這里工作了32年。
從重慶江津城區(qū)沿長江溯流而上70多公里,綿延著大圓洞國有林場近3000公頃的山林。50多年前林場成立之初,代小林的父親代全忠背著個鋪蓋卷住到了長江上游這個荒山坡造林,從那時起,這個家就把根扎在這里。
“我不想走,也不能走。”代小林說,父親是一名老黨員,種了一輩子的樹,全部心血都在這片林子上,“他給我取名‘小林’,就是希望我這輩子能完成他的心愿,看好父輩們一鏟子一鋤頭種下的這片林子”。
看好這片林子,就要住在深山的管護點。一個管護點覆蓋2000多畝森林,林中人跡罕至,不通路也不通電,巡山辛苦、工資也不多,這樣的條件讓不少人對林場工作望而卻步。
“我不干這個工作,誰還愿意來呢?林子總得有人照看啊!”從小在山林里跑、聽鳥叫聲長大的“林二代”代小林,17歲那年在林場參加工作,老父親把自己用慣的割草刀交到兒子手中,也將這片山林托付給了兒子。
深山里比代小林想象的還要艱難。在九層巖管護點駐守的4年中,代小林像一個“蜘蛛人”,在進入管護點的必經(jīng)之路——由九塊巨石層疊而起的九層巖上爬上爬下。這條路并不輕松,代小林要順著依巖而鑿、只有前腳掌深的石階爬上巖頂,再從兩邊都是懸崖的巖頂走過去。“要是有恐高癥的人,還真不敢走這個路。”代小林說。
在九層巖,代小林也過了4年“山人”的生活。管護點距離最近的農(nóng)舍有2個多小時的山路,山里沒有電,晚上只能點煤油燈,食物也要從山下背上來。“沒有鄰居,晚上我一個人住在林子里,聽著各種聲音,挺嚇人。”代小林說。
代小林給自己找了個伴兒。妻子后來放棄了工作,和代小林一起上山護林,兩人共同種下一棵棵“夫妻樹”,也在山林中孕育了愛情的結(jié)晶——“林三代”代稚力出生了。
祖孫三代人見證著這片山林,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荒山變得郁郁蔥蔥;這片山林也伴隨著三代人,直到歲月老去。代小林說,他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和父親見上最后一面。7年前的夏天,驕陽似火,他正在山里沒日沒夜地嚴防山火,父親得急病去世的噩耗傳到管護站,他直到第二天才急匆匆趕回家。
“父親退休以后經(jīng)常來山上看我,他不放心我,來看我守好樹沒有,他生前囑咐我,一定要讓這片山一直綠下去。”代小林說。
“父親種的樹我來守,我種的樹娃來守。”現(xiàn)在,從城里學(xué)校畢業(yè)的代稚力,在父親代小林的刻意“磨煉”下,已經(jīng)在林場最艱苦的管護點開始工作,那里還沒有通電。“條件在改善,兒子這一代的條件比他爺和他爸當(dāng)年不知好了多少倍!”代小林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