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7-03-23 09:49:03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強調,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
破解“垃圾圍城”“垃圾圍村”難題,推廣垃圾分類是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盡管倡導多年,但各地垃圾分類的效果仍不盡如人意。難點主要在哪兒?不同規模的城市、廣大農村地區,該如何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類?近日,本報記者走訪京、陜、渝三地,對垃圾分類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情況進行了調研。
記者從北京市2017年城市管理工作會上獲悉:今年北京市將創新垃圾分類收集管理模式,擴大垃圾分類覆蓋范圍,試點垃圾分類“大小桶”,實行干濕分離,并加快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的“兩網”融合,設置“回收小屋”整合垃圾分類桶站和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功能,杜絕混裝混運。
到今年底,每個區至少有一個街道全區域實行垃圾分類,每個街道都至少有一個社區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核心區帶頭,目前,西城區已拿出推廣方案,計劃3年時間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干濕分離:垃圾分類變簡單
住在朝陽區勁松五區的大爺大媽們最近發現了一件新鮮事兒,小區垃圾桶變樣了。過去,分別標著“廚余”“可回收”“其他”字樣的三個大桶變成了一大一小兩個桶,邊上還站著一個大鐵皮柜子。原來,這里正在進行垃圾分類清運和資源回收利用“兩網融合”試點工作。
垃圾分類,民眾早已耳熟能詳。數據顯示,2016年北京廚余垃圾年分出量約17萬噸,再生資源回收量達到500萬噸,而在到達垃圾焚燒廠和填埋場的垃圾中,可再生資源含量極少,這意味著可再生資源得到了重新利用。
然而,垃圾分類工作還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混裝混運問題。許多小區居民反映,自己嚴格按照“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三類的標準,將不同的垃圾分別投入不同的垃圾桶,然而,垃圾清運人員卻將這些不同種類垃圾一股腦兒全部裝上垃圾清運車,使得居民垃圾分類的努力形同白費,嚴重挫傷了居民的積極性。
對此,環衛部門也感到很委屈,由于居民垃圾分類做得不到位,許多垃圾桶都是混裝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用3種不同的垃圾清運車來運輸,增加成本不說還根本起不到垃圾分類的效果。
北京市城管委固體廢物管理處處長林晉文認為,在垃圾分類初期,應降低對居民分類意識和分類知識的要求,采取最直觀、最簡便有效的分類方法,盡量減少居民在識別垃圾類別上的困惑。
為了讓扔垃圾更簡單,今年北京市開始試行“大小桶”干濕分離模式,小的塑料材質垃圾桶容量為120升,專收廚余垃圾,計劃早晚各清運一次;大桶為不銹鋼材質,專收其他類垃圾,240升容量。由于廚余垃圾的含水率大大高于家庭其他垃圾,因此將廚余垃圾從居民垃圾中分離出來的做法被形象地稱為“干濕分離”。
分類處理:不同垃圾都有好去處
對于居民來說,干濕分離的模式只是由原來的3個桶變成了一大一小兩個桶,而對于政府部門來說,這是實現整個垃圾收集、運輸、處置體系改革優化的第一環。
要真正實現垃圾分類,就要在居民分類投放之后,調派不同的車輛運輸。林晉文告訴記者,實施“干濕分離”后,廚余和其他類垃圾清運車將錯時進入小區清運垃圾,而且每輛車上都會安裝GPS定位系統,防止混裝混運。
以勁松五區為例,小區“廚余垃圾”將由垃圾清運車送往位于大興區瀛海鎮的南宮生活垃圾堆肥廠,經過發酵降解等一系列處理過程,變成可被再利用的肥料;而“其他垃圾”則運往高安屯垃圾焚燒發電廠。全環節實現了垃圾的分類收集、分類轉運和分類處理。
我國居民生活垃圾中廚余垃圾占比較大、含水率高、易腐爛發臭。同時,廚余垃圾的熱值偏低,所以在焚燒時需要添加助燃劑,不僅導致焚燒成本增高,而且不利于焚燒過程中污染物的控制。在許多城市,由于源頭未分類,大量的廚余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一同被填埋或焚燒,不僅無法獲得最佳效果, 還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在以焚燒為垃圾處理主要方式的地方,最迫切的分類需求就是將廚余垃圾從居民生活垃圾中分離出來。
“通過干濕分離,讓廚余垃圾從生活垃圾中分離出來,進入生化廠處理,就能實現源頭減量、資源再利用。”林晉文說。
事實上,在推行“干濕分離”之前,北京一直在推行垃圾的生化處理使之變作肥料。在每天產生的2.38萬噸垃圾中,大約有4000多噸進行堆肥處理,但大多是依靠后期機械分選出來的,真正由居民直接按照垃圾分類的方式分選出來的只有400多噸,僅占10%。由于前端垃圾分類不徹底,各類垃圾混合在一起,所以生成的肥料無法確保源頭安全,所以并不能用于農田,目前主要在山區林地使用。
“所以別小看了這一大一小兩個桶,借助它們能實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由不同的車輛收集、分類處理。這樣一來,垃圾就各得其所。”林晉文說。
兩網融合:運送垃圾、資源回收一起干
研究表明,我國家庭產生的生活垃圾中廚余垃圾占56%,可回收垃圾占26%,不可回收垃圾僅占18%。因此,要實現垃圾減量化,在解決好廚余垃圾問題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可回收垃圾的利用。
從政府職能上看,垃圾清運的公益屬性很強,政府在這方面的管理不遺余力,而在資源回收方面,則往往是拾荒大軍和回收公司在收集,政府職能經常缺位。比如,再生資源回收站(點)未納入城市建設規劃,進社區設點存在很大障礙,已設置的回收站(點)常因不符規劃而被拆除,很多地方對回收人員轟趕驅逐。
當前大宗商品需求萎縮,再生資源主要品種價格全面下跌,再生資源行業的社會公益屬性和環境屬性已經遠大于資源屬性,因此實行兩網融合、開展低值可回收物分類回收和資源化利用對政府而言可謂責無旁貸。
林晉文說,兩網融合是把再生資源回收網絡楔進環衛系統的垃圾清運網絡。通常是政府購買服務,選擇同一家運營主體承擔環衛清運、資源回收加工等工作,為政府提供生活垃圾一攬子解決方案。而這個主體既可以是環衛企業向后端延伸,也可以是傳統再生資源企業跨界轉型。
“兩網融合”首先是管理機制要融合。在北京,過去垃圾清運處理和資源回收利用分別由不同的委辦局進行管理。去年7月,市城管委掛牌成立后,兩項管理職能合并同類項,為垃圾清運和資源回收“兩網融合”提供了新契機。
在勁松五區記者看到,“回收小屋”設置了新型的可回收資源智能箱,居民可免費領取二維碼不干膠,打包好的廢舊報紙、塑料瓶、玻璃瓶、金屬等可回收垃圾在投入之前先貼上二維碼,就可以攢積分兌換禮品。“不管是廚余垃圾的清運,還是再生資源的回收都是由我們公司負責,這也算是兩網融合的一個探索吧。”北京首創智慧環衛發展有限公司經理李震介紹。
“我們將研究解決現階段參與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存在稅負較重、廚余垃圾回收和低值物回收造成的虧損問題,通過采用稅收減免或財政補貼的方式,提升相關企業的積極性,抑制垃圾產生量的過快增長。”北京市城管委主任孫新軍表示,雖然“干濕分離、兩網融合”新模式的成效還有待實踐的檢驗,但也要看到有利因素,即北京的廚余垃圾末端處理設施能力已經具備,為垃圾分類“末端決定前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市民環境意識日益提高、文明素養不斷增強。“只要堅持不懈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一定會再上新臺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