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12-09 09:35:12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 題:體育課外班“叫板”奧數能走多遠?——青少年體育培訓熱觀察
新華社記者李麗、林德韌、王君寶、馬鍇
從雙板到單板,在育才學校上六年級的小明(化名)跟著教練學滑雪已有些年頭,在高級道上也能滑得很溜。媽媽吳霞(化名)陪著兒子滑遍國內各大雪場,甚至為陪練自己也學會了單板。離元旦假期還有一個多月時,她已預定了全家去崇禮太舞滑雪場的房間。
這并非特例,如今在國內許多滑雪場的初級道上,隨處可見家長陪伴“小豆丁”們馳騁的身影。也并非只是滑雪,小明就先后報過游泳、乒乓球和網球的課外培訓班,跆拳道拿到黑帶。吳霞則說,“我們家報的還算少的”。
在各種課外輔導班中,運動類課程幾乎成為家長報班的“標配”,火爆程度不輸名聲在外的奧數。小明大部分同學都報過不止一個體育班。
課外各種“班” 體育成“標配”
幾個月前的暑假,爆表的高溫也沒能阻擋許多成都家長送孩子去體育夏令營和培訓班的熱情。在四川金強籃球俱樂部溫江訓練基地,每天至少有150名孩子接受培訓,球場都得掐著表使用。上百個停車位被送孩子的私家車擠得滿滿當當。
這絕非成都一地的“奇觀”。在全國各地,在文化課和藝術培訓之外,選擇“體育課”的家長和孩子越來越多。隸屬CBA總冠軍、新疆廣匯籃球俱樂部的廣匯小飛虎訓練營,在2009年最初創辦時僅有30余名學員,而現在僅烏魯木齊市訓練營的人數就達1500余人。
廣匯俱樂部副總經理郭艦介紹,目前面向青少年的籃球培訓市場火爆,除職業俱樂部外,還有很多退役的教練員、運動員及體育專業的老師開辦訓練營,形式也靈活多樣,有短期集中培訓的,也有每周按課時進行的長期訓練。
成都的籃球培訓班學員石浩林的媽媽林南表示,孩子喜歡籃球,獨生子女參加些集體活動對性格培養有好處,學習成績不再是唯一追求。她的觀點在家長群體中頗具代表性。
中國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鮑明曉認為,體育培訓業尤其是青少年體育培訓近兩年發展很快,從消費者也就是家長的角度來說,是出于對孩子教育的長遠考慮。“家長讓孩子接受體育培訓的需求,是既要長身體,又要學技能,還要通過體育實現早期社會化,包括人格的錘煉。體育是人格教育非常重要的手段。”
這種現象,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中等收入家庭中尤為明顯。
除了游泳、乒羽這樣的“大眾”項目,冰球、高爾夫、棒球甚至馬術等“小眾”項目也相當有市場。這些在國內冷門但歐美流行的項目往往花費不菲,而選擇這些項目的家長很多都有送孩子出國學習的打算。以歐美學校和社會對體育的重視程度,如能精通某一運動項目,既是申請學校的“敲門磚”,也是融入校園文化的利器,還有什么比一起在賽場上流汗更能迅速消除語言和文化的隔閡呢?
體育,光靠學校是不夠的
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司長劉扶民認為,家長對孩子的體質健康狀況和全面發展越來越重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身和教育理念發生著變化,個人消費觀也改變了,體育培訓的市場前景會越來越廣闊”。
在他看來,學校雖然越來越重視體育活動,但屬于普及性質,對于孩子形成和提升運動技能的作用有限,而這恰恰是眾多培訓機構的發展空間。“體育技能在學校可以學,但光靠學校是遠遠不夠的。”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數據,“體育培訓與教育”2015年總產出為247.6億元,增加值為191.8億元,占當年體育產業增加值的3.5%。這一比重僅次于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等,排名第四,甚至高于體育競賽表演、體育傳媒與信息服務等熱門領域。
對體育培訓熱,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總結了三個原因。從內因看,說明體育在人的成長、人格塑造、社會交往方面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視,這也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觀念升級帶來的消費升級。從外因看,滿足消費升級的方式隨著提供者的增加而越來越多,以前想學但不知去哪兒學的項目,比如冰球、擊劍、馬術等,都有了服務的提供商,而且隨著運動員創業和資本的投入越來越多。第三,體育是跨國界的語言,隨著中國的發展開放和全球化的進程,中國人越來越認識到體育獨特的魅力,無論是作為個人體驗,還是進行自我規劃或接軌國際,都是有意義的事情。
對于體育課外班已能“叫板”奧數,鮑明曉認為是一種進步。他覺得體育是基礎性教育和養成教育,彌補了文化課教育缺失的另一半。“選擇體育培訓的家長在目的上功利性更少,看得更長遠而不求短期的成績。他們希望通過體育給孩子人生打下更好的基礎,更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
王雪莉同樣將這看成一個好現象。她認為中國對體育的認識會有回歸價值本原的糾偏過程,以往一說體育就是競技體育,對于體育價值的認識是狹隘的。“從全民體育的角度,對體育培訓熱更多的應是鼓勵。”
這個現象,也與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一度出現持續20多年的下滑形成對比。在過去近十年中,觸目驚心的數據以及“小胖墩”“近視眼”比例的大幅攀升日益引起社會、學校和家長的重視,隨著體育成績被納入中考、各地三令五申保證體育課時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行,至2014年,教育部發布的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監測數據出現積極變化,大部分指標止跌回升。
真金白銀 體育培訓異軍突起
2016年成立的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確立了兩個主要的研究領域,體育教育培訓就是其中之一。王雪莉說:“近年來,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開始出現了一些很有趣的現象,比如網球、棒球、冰球,包括更高端的馬術、高爾夫球,這些都不是傳統上中國的優勢項目,但都有不小的群體,其實這些消費人口就是體育產業非常重要的金字塔塔基。”
擊劍在中國就并非熱門項目,然而做擊劍培訓起家的萬國體育去年卻成功登陸新三板。萬國目前擁有會員3萬多人,占領了近一半的擊劍市場,并擴展到游泳、自行車、籃球等項目。今年9月,動因體育(原宏遠時代)獲得創年度行業紀錄的5億元融資,由姚明作為發起人之一的曜為資本領投,引發廣泛關注。成立7年的動因體育以籃球培訓等為核心業務,運營覆蓋北上廣深等18個一、二線城市。
除了這兩家大型連鎖機構,其他大大小小的體育培訓機構也不勝枚舉。電視里能看到的所有體育項目,在市面上幾乎都有提供培訓的機構。
在經歷了一擲億金、“壕”出手不斷的瘋狂階段后,今年以來體育投資漸趨理性,為何青少年體育培訓能異軍突起?鮑明曉認為,從投資回報角度來說,是因為變現的渠道簡單直接,投資人比較好掌控。
有人給孩子報班就有營收,報班的人多營收就多……相對于目前很多概念誘人但“變現”困難的創業,體育培訓的核心商業模式“簡單粗暴”但清晰。
有看得見摸得著的真金白銀,加上青少年體育培訓受益于素質教育紅利,符合中等收入家庭未來教育投資的大方向,體育培訓業目前被視為最具價值的體育投資領域之一。僅上市公司中,就有四川雙馬、蘇寧控股、萊茵體育、國旅聯合、奧瑞金等開始布局青少年體育培訓。
“體育新東方”未來會有嗎?
全民健身成為國家戰略,校園體育受到廣泛重視,帶熱了運動健身和青少年體育。而中小學教改、新高考也讓素質教育迎來新契機。
由于疊加了運動健身熱和素質教育熱的雙重利好,體育培訓業的前景廣受看好。
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已在試水體育行業。好未來集團(前身即家長熟知的“學而思”)今年5月宣布控股圍棋在線教育品牌“愛棋道”,進一步拓展其素質教育領域。另一個教育培訓巨頭新東方更早一步,2015年參與體育培訓機構優肯籃球的A輪投資。而優肯籃球本身在2013年已獲得真格基金天使輪投資。
教育+體育的聯合,足以制造很大想象空間。同教育培訓類似,體育培訓也有清晰的商業模式、優質的現金流、龐大的潛在消費人群和較低的從業門檻。那么,“體育新東方”,未來會有嗎?
毫無疑問,都需要吸引學員,體育培訓在獲取客戶上易與教育機構實現融合。新南洋旗下昂立教育創立的昂立慧動體育品牌,已與昂立教育及東書房國學、STEM、夏加爾美術等有機結合,據介紹,很多學員家長會同時報英語、美術和體育等課程。
萬國體育CEO張濤認為,體育和文化課培訓之間既有共通,也有差別,差別更大。“由于升學的現實問題,教育培訓偏‘剛需’,易標準化,無論英語、語文都可以培訓,也有很多可行的模式,比如線上進行。而體育天然需要線下的場地和器材,互動性也更強,項目之間差別巨大,足球、籃球、乒乓球、游泳,一個項目的培訓就是一個單獨的產業。”
同文化課相比,體育培訓“剛需”小,家長未必愿意持續付出時間和金錢,續費率低的問題也是目前所有素質教育培訓的痛點。
同時,還處在發育階段的體育培訓業也存在著魚龍混雜、標準和監管缺失、惡性競爭等現象。大部分培訓機構是在近幾年體育產業熱潮中成長起來的,不具備規模化、規范化的能力。
張濤表示,青少年體育培訓目前很熱,但面臨的困難也很多。作為強體驗性的項目,體育培訓的場地面積大,設施器材成本高,還要考慮場館運營等,都是文化課培訓沒有的挑戰。同時,人力成本也高出很多,張濤形容為“專業勞動密集型”:教育培訓一個老師可以教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學生,但體育培訓一對十已基本是極限了。
鮑明曉認為,體育場館不足是體育培訓成本居高不下的一個原因,但隨著城市體育場地及體育特色小鎮的建設,以及公共體育場館的開放,未來場地問題會逐步改善。
以籃球培訓為主的華蒙星體育創始人溫大治提出了對于行業發展理念的三點看法:“一是定位,把籃球培訓定位成素質教育,如以外教教籃球同時培養運動技能和語言能力等,未來的空間會無限大。二是開放,告別價格戰,比拼質量和服務。最后是學習和成長,把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上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