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8-12-27 17:54:12
空中俯瞰杭黃高鐵建德站(12月25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徐昱攝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何玲玲、王俊祿)12月2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穿越千年,高鐵“新風”邂逅建德“古韻”》的報道。
眼前是歷經千余載、重見天日的古城遺跡,掌中是流淌一甲子、恒溫17℃的新安江水,時間仿佛在此凝固。然而,驟然鳴起的杭黃高鐵汽笛、飛越千島湖面的滑翔跳傘,又時時提醒我們:這是一個動感十足的時尚之城。
浙江西部江畔之城建德,隨著12月25日杭州至黃山的杭黃高鐵正式通車,這座古詩中“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的靜謐之地,加持了激情與速度的魅影,與長三角主要城市的心理距離快速拉近。“動靜皆宜”“時尚古城”“杭黃黃金分割點”,或將成為這座濱水城市的新標簽。
《生態三江》錢志翔 攝
38分鐘時代:杭黃的黃金分割點
距黃山一小時,距杭州38分鐘——新開通的杭黃高鐵線上,建德恰處于0.618比例的“黃金分割點”上。
“御風而行”,杭黃鐵路帶給百姓的最大利好,就是出行更方便。據介紹,每天將有54趟列車停靠建德站,通達北京、武漢、上海等全國各大主要城市。建德到杭州38分鐘,到黃山1小時,到上海只要98分鐘。建德市委書記童定干認為,這條鐵路拉近了城市之間的距離,提升了建德參與長三角區域協作發展的能力。
杭黃鐵路串聯起了“名城”“名山”“名江”“名湖”,撬動了沿線巨大的旅游市場,建德有望成為浙西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據介紹,建德是首批4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2017年,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53天。今年5月,建德被國家氣候中心授予全國首個“氣候宜居城市”。
“建德有絕佳的生態、秀美的風光,以及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童定干認為,在高鐵時代大背景下,二者構成了建德旅游的核心競爭力。
《水上婚禮》韓承義 攝
深巷之中的建德,被高鐵旋起的風掠開了面紗。綠皮火車內,鄉愁裝滿背包;航空小鎮里,夢想飛向白云——懷舊與嘗新,都能在這里找到樂土。在建德航空小鎮,大批航空愛好者把這里當作挑戰自我的冒險樂園,年齡最大的有70多歲。這里擁有華東地區首個高空跳傘項目,可挑戰4000米高空急速飛向地面的驚險刺激;也可以乘坐飛機,俯瞰建德和千島湖的秀麗風光。此外,飛拉達攀巖、叢林飛躍、玻璃懸道等項目,都讓到訪者大呼過癮。
為迎接高鐵時代,建德發布了“免費旅游”的大禮包,杭黃高鐵開通之日(含)起三個月內,憑高鐵票,游覽大慈巖、靈棲洞、七里揚帆等八大景區免門票;三個月至六個月內,以上八大景區以及航空小鎮溫泉,門票均為半價。童定干表示,當前建德要搶抓杭州擁江發展和“38分鐘時代”到來的歷史性機遇,構筑內外聯通的交通網絡,形成功能完善、銜接順暢、安全綠色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加快綠色轉型,邁向高質量發展。
《雪蘊玉泉》王春濤 攝
17℃新安江:恒溫之水,詩意生活
建德主城區,17℃的新安江水穿城東流,兩岸青山連綿起伏,造就了新安江城冬暖夏涼的小氣候。
“觀奇景,來建德。”在建德市副市長何亦星看來,建德的奇景有很多,比如地下藝術宮殿——靈棲洞,江南罕有的冰雪溶洞——江南大冰洞,中國最美綠道——建德綠道穿越的300公里無人區等,“但我認為,最奇的還是‘水清、風涼、霧奇’的新安江。”
上世紀50年代,新安江水電站的建設,造就了一條常年保持17℃恒溫的新安江。若是夏天,江水非常清冽,平常人很難在江中站立超過5分鐘,如果在江中游泳,就可以稱為耐寒勇士了。但建德卻有“一葦渡江”的奇人,腳踏一根毛竹,就能在江面上自如行動。
不少游客在攻略中由衷贊嘆,新安江霧更是奇觀!清晨或傍晚的時候,皚皚霧氣、縹緲蕩漾,乘船或行走在岸邊,就像是走入了一片仙境,如夢如幻,隨手一拍,都是美景。
《三江鳥瞰》陳若玨 攝
探究一下,17℃恒溫江水的形成,源于新安江水電站大壩70米的落差。新安江水從大壩深處噴涌而出,給下游注入了表面平靜實則洶涌的水流。江水的流量通過大壩調節,每一次補充的江水,都是17℃的。
建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周萍英說,這是一種動態平衡,也是一種頗具詩意的美好。很多人喜歡來新安江邊拍婚紗照,請這一江恒溫的清水作愛情永恒的見證。“17”還是“一起”的諧音,意即呼朋喚友、結伴同游。
靜水流深,以“建功立德”為核心的“德”文化,也逐漸滲入建德人的基因。以此為基準,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近日發布了“德文化系列標準”,涵蓋了“德文化”村、“德文化”學校、“德文化”志愿服務和美德家庭四大領域的縣域地方標準。
《北塔眺望》施正越 攝
1300年古城:聽青石板講述歷史
江水穿城,高鐵擁江——水網與路網像秋千的兩條絲帶,將這座小城高高蕩起,又悠悠放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孤舟下建德,江水入新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杭黃高鐵穿越千年“詩路”,滿載歡笑飛馳向前。
高速鐵路、高空跳傘、運動賽車等元素的刺激,讓建德變得充滿矛盾:時動時靜,古老又新潮。然而回歸平靜,最讓人心動的依然是這里厚重的文化。
遠在數萬年前,浙江大地就已經出現了“建德人”的足跡。1700多年的置縣史和1300多年的州府史,造就了燦爛悠久的嚴州文化、傳統村落文化以及浙西唐詩之路等文化資源。
記者在建德下轄的梅城鎮老影劇院看到,成百上千塊出土的牌坊碎塊和其他石構件擺得滿滿當當。據介紹,這里曾經埋下了梅城鎮大大小小19座牌坊的遺存。文物專家們正對石構件進行整理,爭取通過拼接等方式,獲得較完整的牌坊和其他文物資料。
《我心飛翔》麻生炎 攝
“天下梅花兩朵半,北京一朵,南京一朵,嚴州半朵”,梅城鎮黨委書記何瑞洪說,梅城以“梅花城”而得名,是長三角地區唯一一座州府規制清晰、街巷肌理完整、歷史文脈可尋、歷史遺存豐富的古城。在這里,每一塊墻磚古瓦、每一條小巷里弄、每一座古宅老屋,都有道不盡的故事傳說。
公元221年,吳王孫權賜孫韶為建德侯,寓“建功立德”之意。公元225年置建德縣,縣城在今梅城,自此已有近1800年歷史。自唐武則天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睦州州治遷至梅城直至1959年,梅城一直為州、府、路、專署所在地,是南宋的“京畿三輔”,也是宋代的“潛龍之地”,至今已有1300余年歷史。
鼎盛時期的梅城,城市肌理如魚骨般展開,一座座深宅庭院擇地而踞,一幢幢徽派建筑鱗次櫛比。幽深的大街小巷縱橫交錯,滿街青石板光亮如漆。大小客棧遍地,各地會館滿城。城內、城外,城墻、城樓,書院、寺廟、古井、祠堂等古建筑舉目皆是。
“梅開二度”今可期。如今的梅城,嚴州古城、梅城新城、高鐵新城的“三城”格局初步形成,正圍繞“建設新時代美麗城鎮,再現‘千年古府’新面貌”的目標,將千年古府打造成為杭州歷史文化展示的新窗口、浙江美麗城鎮建設的新樣本、世界級濱水區域的新地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