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錢江晚報
2019-02-01 11:18:02
云南:開發普查“大腦” 確保污染源普查質量
波光瀲滟三千頃,莽莽群山抱古城,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云南,四季如春、繁花美景為人稱道;如今,云南正通過建立可追溯的質量管理體系、完善數據化的普查系統,形成污染普查“大腦”、提升污染源普查質量,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依據國務院《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和工作部署,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在2017年--2019年期間開展,是在我國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下決心去產能、調結構,補齊生態環境突出短板,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大背景下,依法進行的一次重大國情調查。
截至2018年12月10日,云南省完成34382家工業源、12731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1370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3684家移動源的入戶調查數據專網提交。同時,已排查疑似排污對象265808個,確定全面入戶調查對象數量50928個,是全國11個首批完成數據專網提交的省份之一。
選聘普查人才
今年30歲的舒顯達,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昆明小伙子。1月17日,他正捏著一沓普查表和昆明市污染源普查辦集中式審核的相關負責人復核企業所填寫的數百項指標,從企業基本信息到污染物產、排放量核算,一項都不能少。舒顯達說:“通過核算污染物產生量和排放量,能夠為全國污染物情況統籌規劃提供可靠的依據。”
昆明市污染源普查員舒顯達(初梓瑞 攝)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辦公室主任洪亞雄指出,通過普查,能摸清各類污染源基本情況,掌握國家、區域、流域、行業污染物產生、排放和處理情況,要找到這些污染物的源頭。
找到源頭便可對癥下藥。
要摸底全省的污染源,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的專業普查人員參與,這些人員從哪來?工作人員怎么選?
2017年12月,原環境保護部印發《關于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選聘及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的職責與權利,同時也明確了兩員選聘的基本條件。
云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楊春明介紹,云南省各地專門成立了工作班子,抽調專人負責普查工作,共落實普查機構人員總數1734人,專職人員總數609人。依據《關于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選聘及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結合云南省實際情況,共選聘普查指導員、普查員17000余人。
當然,選聘是有門檻的。
“在普查員選聘過程中,我們進行了初篩和分析,在清查技術階段和入戶調查階段,都有不同的要求和任務,并根據兩個階段的實際情況制定兩員選聘的調整方案,通過培訓,通過考核,再通過專業能力測試,才能被選聘為普查人員。”云南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孟廣智告訴記者。
供圖:云南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辦公室
為讓普查人員在工作中不斷加強專業能力,2018年,云南省投入990萬元用于普查人才建設,全省累計組織了580多期培訓班,培訓人次超過5萬。
實現科技保障
楊春明指出,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范圍廣、時間安排緊、普查任務重、技術要求高、工作難度大。
所以,普查員并不好當。
“作為第一批普查工作人員,沒有以前的經驗可以借鑒,只能按照實施方案作為指導方針,具體工作要根據縣區的實際情況一步步的摸索,雖然很有成就感,但真的很辛苦,忙的時候天天加班,一個月能休息1、2天吧。” 提到普查難處,舒顯達感觸頗深:“企業是填報普查表的主體,我們普查員作為普查審核的第一道關口,首先就是要看企業所填選項是否按符合規范,填寫內容是否完整,格式是否正確。普查表的填寫邏輯性十分強,可以說是一環扣一環,而且要填寫的指標多的有幾百個,錯誤不在少數。”
楊春明指出,難點找到了,就要攻克。針對普查報表邏輯性強、規范性強的特點,云南省開發了普查階段強制審核系統,設立1800余個強制審核規則開展強制審核、統計和調度,成功開發出普查“大腦”。
云南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辦公室技術組副組長易玉敏告訴記者,云南整個普查制度共計有60張表,1796個指標。而“數據質控系統”已經將這1796個指標的格式標準化,并預設了所有普查數據的規范性、邏輯性和完整性,如果企業在填寫普查指標的時候出現內容格式錯誤、數據填寫不全等問題,系統將會自動排查出來,并將排查結果反饋給普查員。
數據質控系統
“‘數據質控系統’解放了我們審核格式化的時間,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工作量,這樣我們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復核企業指標的真實性上,作用太大了。”舒顯達說。
據悉,2018年云南省級財政投入信息化經費1600余萬,建設清查系統、離線坐標采集APP、進度調查系統、數據質控系統以及答疑系統;集中采購手持終端4500臺;先后在省生態環保廳7個直屬單位,按照行業成立了10個技術組;通過第三方采購成立了40余人的信息組。終實現了“應查盡查、不重不漏”、“全員質控、全過程質控”的技術保障。
確保普查質量
“企業,作為普查工作的主體,所填寫的指標是否準確,是否如實填寫,這一點非常重要,這涉及到整個普查工作的質量。” 云南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省普查工作辦主任楊永宏說。
第二次全國污染物普查成功與否的關鍵就是普查工作的質量。如何確保質量,建立可追溯的質量管理體系也是云南省普查工作辦公室思考的重點之一。
楊永宏介紹,通過對企業日常生產臺賬及環保臺賬的收集及整理,明確普查報表各項指標的來源,建立數據的追溯機制,是確保普查質量的關鍵。因此,云南省普查辦在普查開始之初,便要求各地“一企一檔”建立完善的檔案管理體系,除對普查表進行歸檔外,還應對支撐數據填報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竣工驗收報告、排污許可證、清潔生產審核報告、環境風險應急預案、生產記錄、原輔材料消耗記錄、燃料成分及消耗記錄、產品產量、污染治理設施配置情況及運行記錄、監測報告及其它相關技術文件中與普查指標有關的文件摘抄進行收集及整理,做到數據來源明確、支撐材料完整、計(換)算過程準確,并做到普查對象提供的相關支撐資料應與普查對象實際一致,并與錄入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系統中的數據保持一致。
此外,為調動普查主體的積極性,昆明在宣傳教育上加大力度,制定并印發了《昆明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宣傳工作方案》,定期發送普查工作動態內容;印制《昆明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告知書》;利用世界環境日等開展污染源普查宣傳活動。在全市范圍內營造了良好的普查范圍,各類普查對象主動、積極參與并配合污染源普查工作。
云南昆鋼嘉華水泥建材有限公司作為普查對象之一,公司環保部門負責人李紹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作為企業,作為普查的主體,理應積極配合污染源普查工作,因為在整個普查過程中,我們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可以對自己企業的基本情況、基本設施以及各類排產、排指標有一個更清晰的了解。讓我們自己做到心中有數,然后有針對性地去采取措施去治理和調整,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未來,云南省將建設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成果管理平臺,行程普查成果數據庫;認真分析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難點與痛點,建設云南省污染源成果應用平臺;通過普查數據落圖,快速實現‘讓數據說話’的目標,建設‘一張圖’,形成污染源分布及行業布局、污染源清單管理等專題圖,為政府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和作戰圖支撐。”楊春明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