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搜索
2019-02-23 11:18:02
愉快輕松的寒假馬上就要結束了,面對即將到來的開學季,不論是上幼兒園的“小豆丁”,還是小學、中學的大孩子,不想上學、不想做作業、生病逃避等“開學焦慮癥”困擾著不少孩子。一般來說,“開學焦慮癥”往往發生在學生身上,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的家長會因為開學而焦慮,甚至比孩子有過之而無不及。
什么是“開學焦慮癥”?
據央廣網介紹,“開學焦慮癥”是一種情緒障礙、心理障礙,生理上多表現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無原因的頭暈、惡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在心理上則多表現為:記憶力減退、理解力下降、厭學、焦慮、上課走神、情緒不穩定等。心理醫生認為這些表現都是人潛意識的心理防御機制將一些不愿面對的、不認同的、被壓抑的、不愉快的負性情緒轉換成一些軀體癥狀而造成的,并會持續一段時間。
“開學焦慮癥”不是裝病
心理專家表示,當孩子出現上述情況時,家長不可輕易歸類為“裝病”,而應該幫孩子從“心”開始治療,調整心態,減輕焦慮。
泉州師范學院心理學教授林永樂在接受《泉州晚報》采訪時表示,開學恐懼癥和開學焦慮癥是歷來都存在的現象,多集中在性格內向的學生身上。成績優異、追求完美的學生和適應能力、處理人際關系能力較差的學生是“開學焦慮癥”的高發人群。
存在開學焦慮的孩子中,很多是假期沉迷于網絡游戲,經常晚睡晚起。有些孩子一玩游戲,晚上一兩點才睡覺,到中午才起?!斑@種情況下,家長要積極督促孩子調整生物鐘。如果不及時調整,開學后孩子學習起來會思維遲鈍、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比輯D女兒童心理服務中心主任徐雪娜提醒。
家長為何也會焦慮?
據新華網報道,對于家長來說,這種焦慮、緊張的情緒,多源自于對孩子校園生活的擔憂,包括孩子的在校生活、學習狀態、人際交往等方面。特別是一些小孩即將上幼兒園的家長,想起即將和子女短暫分離,不禁愁容滿面,甚至還有的表現出焦慮、失眠等癥狀。
家長在開學前會為孩子分班的事情忙得焦頭爛額,等班級確認了,又開始焦慮孩子能不能和班級同學友好相處。除此之外,家長們還會擔心孩子在新環境難適應、學習跟不上……
備考學生的家長要焦慮的事情就更多了,孩子學習壓力會不會太大,飲食營養能不能跟上,成績波動起伏等等。
視頻截圖。圖文無關
家長焦慮會影響孩子
杭州市七醫院兒童心理科主任周國嶺主任表示,“如今的家長與孩子學業捆綁之緊密前所未有,面對開學后的學業壓力,家長會跟著緊張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家長應注意控制自己的焦慮情緒,否則這些負能量會進一步影響到孩子。像每天念叨就是錯誤的情緒宣泄,讓原本不怎么緊張的孩子變得煩躁起來,反而對上學這件事更加反感?!?/p>
解放軍302醫院心理門診李琳主任解釋說,孩子們經過了假期的休息,身心很多方面都處于比較松弛的狀態,而小學生和初中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沒有成人的時間那么長,小學生一般能保持15分鐘,中學生能保持25分鐘,如果給他們突然增加壓力,很容易導致孩子們出現情緒低落、萎靡不振,甚至對開學產生恐懼、抵觸的情緒。
如何應對?家長帶娃一起調整
家長在忙于工作的同時,還要為孩子們操心,雙重壓力下難免會出現焦慮的癥狀。其實,不必因此感到慌張,采取正確的方法應對即可。
1、保持淡定,切勿慌張。家長應做好精神和物質兩手準備,在避免自己陷入焦慮緊張狀態的同時,積極引導孩子,要保持輕松愉悅,不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
2、加強自我調整,調整作息。除了自己調整作息,還要督促孩子早睡早起,形成有規律的生物鐘,并每天抽時間跟孩子一起學習,這可以幫助孩子開學后盡快適應校園生活。
3、積極鼓勵孩子跟同學、老師溝通聯系,熟悉校園環境,以便孩子盡快適應學校生活。
4、建立一種良好的家庭獎懲機制,對孩子進行適當的獎勵,同時不過分指責孩子存在的問題,尊重孩子的個體成長規律,因材施教,與孩子多交流,引導化解孩子的困惑和不良情緒。
5、避免攀比競爭,對孩子有正確的期望。在開學初始,家長不要一味追求學習成績,使孩子感到壓力巨大,從而產生抵觸和恐懼的情緒。而是允許其有適應和轉變的過程,積極引導和鼓勵。
6、情緒沒有好和壞,適當的焦慮并非一件壞事,做好應對策略,不讓自己長時間陷入焦慮即可。
7、親子之間多多溝通,有助于緩解彼此的壓力,家長可以主動向孩子描述學校生活的狀態以及可能遇到的情況,在輕松的氛圍下聊聊感興趣的話題,以此增進了解彼此的心理狀態。
8、如果問題較嚴重,家長應主動向老師或醫師尋求指導,不應選擇逃避。(完)
編輯:何 艷
校對:韓晶晶
監審:郎薦轅
中國搜索綜合新華網、央廣網、錢江晚報、楚天都市報、泉州晚報、遼沈晚報、健康時報等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