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9-12-26 08:29:12
給礦山刷綠漆,在砂場上直接用盆栽苗木簡單覆土,為礦區的山體“噴綠”……據報道,一段時間以來,少數地方采用“偽裝”的方式應對環保檢查,引發關注。
叩石墾壤、一草一木地進行生態治理頗為不易,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相比之下,靠幾把刷子、一桶綠漆或一張綠色掛網,就能讓山體披上“綠裝”,的確“花費少見效快”“既經濟又便捷”。近年來,“礦山刷綠漆”“巖石鋪草皮”“盆栽式復綠”等事件不時出現,甚至花樣翻新,一方面與一些企業逃避環保責任、追求利潤最大化有關,另一方面在于一些地方和部門的環保監督責任沒有落實,應該予以高度重視。
“礦山刷綠漆”常常與失職失責相伴。比如,有的地方礦區生態破壞嚴重,群眾多有投訴,有關部門本該以群眾的反映為線索,嚴厲打擊非法采礦、嚴格落實礦山生態修復治理責任,但在日常工作中卻不夠重視、敷衍了事,導致這一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后,有關方面才緊急要求企業復綠。“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如此監督、監管之下,企業采取“盆栽式復綠”也就不奇怪了。
各種“花式整改”“虛假復綠”,網友能發現、群眾有投訴,但背后的種種不作為,讓相關造假行為有了空間。現實中,面對越來越嚴的環保要求和督察檢查,形式主義現象也時有出現。偽造會議紀要應付督察、偽造實施方案應付檢查、通過安裝撒藥裝置等“技術手段”干預監測數據……凡此種種,本質上是不負責任的亂作為,難免產生不良影響,危害不容小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但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需要付出久久為功的努力。“礦山刷綠漆”等事件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生態環境治理依然面臨許多難題,建設綠水青山還必須跨越思想、理念、作風等方面的障礙。只有加強群眾監督、改進工作作風、促進技術手段創新,才能使“礦山刷綠漆”的花式造假無所遁形;只有嚴格執法、嚴肅執紀問責,讓造假者付出沉重代價,讓失職失責者“失位”,才能推動新發展理念入腦入心,讓荒山真正披上綠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