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1-01-16 09:58:01
原標題:高質量推動中西部城市圈發展的思路
來源:經濟日報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復雜。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推動形成宏大順暢的國內經濟循環。在這一過程中,尤其需要進一步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當前,我國東部和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差距依然存在,中西部地區各城市之間的發展差距也依然存在。這是需要盡快破除的現實障礙,也是更好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實現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特別是以高質量建設城市圈帶動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再上臺階,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一環。
實現中西部地區更好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東部發達地區繼續發揮引領作用,也需要中西部地區破解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激發新的發展動力,使區域發展差距不斷縮小、區域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
中西部地區人口眾多,消費增長潛力大。2019年,占全國人口總數約39%的東部地區居民消費額占到全國消費總額的比重約為50%,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區人口近5億人,約占到全國人口總量的35%,但居民消費額占比僅為26%。隨著區域發展差距逐步縮小,人口分布將是影響消費格局的主要因素,中西部地區居民的消費增長空間巨大,是內需增長的重要動力源泉。
中西部地區仍處于高速城鎮化階段。截至2019年,我國城鎮化率超過60%。相較于東部地區,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城鎮化率偏低,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隨著中西部地區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大規模的城市公共服務需求將被釋放,這將帶動數萬億元的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
中西部地區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空間較大。2010年以來,中西部地區的產業結構變化以及其向高級化邁進的速度明顯快于東部地區,特別是近幾年中西部一些城市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發展亮點頻現。但總體來看,中西部地區產業結構高級化程度與東部地區相比尚有較大差距,產業規模增長和結構調整依然有較大空間。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進程中,中西部地區將繼續發揮承接產業梯度轉移的重要作用,這是我國在傳統產業領域持續保持競爭力的重要保障。
中西部地區中心城市輻射能力尚未充分發揮。現實地看,中西部地區中心城市(省會城市)的輻射帶動力不足,是造成中西部地區內部發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大力發展城市圈、降低對中心城市的過度依賴,將有助于更好促進中心城市優質資源的向外輻射,推動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協調和均衡發展。
加強城市圈建設是推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抓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發展水平、發展階段的差距在客觀上為產業在國內實現梯度轉移創造了條件。需要看到,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發展的相對差距不斷縮小,但絕對差距依然會長期存在。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這種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持產業發展梯度、形成市場需求級差,從而為國內各類產業、不同市場主體提供需求側的彈性和韌性。但同時,由于區域間城鎮化、信息化,以及交通物流、教育科技等軟硬件條件的差距明顯,導致中西部地區的消費和投資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和有效滿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宏大順暢國內經濟循環的形成。
回顧以往的發展歷程,中西部地區省會等中心城市不斷發展,產生了強大的“虹吸效應”,這能在短期內快速聚集優勢要素,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但同時也拉大了城市之間的發展差距,尤其是一些產業基礎薄弱、區位優勢不突出的三四線城市,表現出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客觀規律是,中心城市占區域經濟總量的比重會有一個先升后降的過程。隨著中西部地區工業化不斷推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以省會城市為代表的中心城市將從以“虹吸”為主轉向以“輻射”為主,更大范圍的城市圈將逐步替代單一的中心城市,成為中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載體。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需深刻研判中西部地區發展現狀,積極借鑒國際經驗,充分發揮城市圈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火車頭”作用。
一是加大政策上的支持力度。加快探索推進在重慶、成都等有條件的西部城市設立全國性證券交易所和期貨交易所;可考慮在中西部培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全球領先的重大科學裝置,培育國家創新中心城市;支持中西部地區中心城市舉辦國家級對外交流活動,打造對外開放新窗口。
二是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依托中心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破解行政區劃對要素流動的制約,并穩步推進“鄭洛西”城市圈、武漢城市圈建設,形成具有中西部特色的城市圈建設示范模式與路徑。
三是優化區域產業布局。繼續推進國內產業梯度轉移,加大中西部地區“新基建”的投入力度,加強城市圈內部以及各城市圈之間的互聯互通;以產業體系轉移的思路替代產能轉移的思路,通過承接產業鏈各環節的要素、資源,在中西部城市圈增強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構鏈、筑鏈和強鏈能力,不斷釋放內生增長動力;調整中西部各經濟區域內產業布局,鼓勵城市間依托自身要素稟賦開展差異化競爭,合理布局產業鏈。
四是激發中西部城市圈的消費潛力。順應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互聯網應用在中西部地區快速增長的態勢,用好新銷售模式,發展新消費,不斷縮小中西部與東部地區之間在消費環境上的差距,激發消費潛能,為消費持續增長提供動力。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課題組 課題組成員:張其仔 閻星 楊丹輝 鄧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