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21-01-26 14:33:01
無論是推動國內大循環,還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都離不開科技自立自強。我們既要認識到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任重道遠,也要看到我國具有較為雄厚的科研基礎、蓬勃的創新活力、強大的制度優勢。確保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就要多策并舉加快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瓶頸問題,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既指明了科技自立自強的極端重要性,也抓住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我們要深刻領會新形勢下科技自立自強對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意義,充分認識科技自立自強所具備的條件與優勢,堅定信心、聚焦關鍵,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科技創新是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國內大循環,必須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水平,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科技創新是關鍵。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也需要科技實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這就告訴我們,無論是推動國內大循環,還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都離不開科技自立自強。
一般來說,只有擁有技術優勢才能保障經濟安全,這是經濟發展的規律。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分工越來越細,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聯系。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形成和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全球資源配置效率,但也給經濟運行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和挑戰。比如,一旦國際大循環某個節點中斷,有的國家相關產業恐將陷于“停擺”。特別是若中斷的節點處于上游的關鍵核心技術層面,缺乏技術優勢的國家就會出現“卡脖子”現象,受制于人。因此,在參與國際大循環的產業生態中,惟有掌握核心和關鍵技術,才能從根本上保障經濟安全。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還要看到,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布局中,特別是在高端制造領域,我國與部分發達國家相比仍有比較明顯的差距。近年來,隨著全球政治經濟環境變化,逆全球化趨勢加劇,有的國家大搞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傳統國際循環明顯弱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既要立足國內,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暢通國內大循環,又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這就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在關鍵領域下大功夫,盡早取得突破,實現科技上的自立自強,才能真正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確保我們在高端制造領域、產業鏈供應鏈的源頭具有自主可控的能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
自立自強有底氣
面對國內外環境的深刻復雜變化,我們既要認識到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任重道遠,也要看到我國科技事業已經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并跑、領跑階段,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既有基礎也有條件。
從科研基礎來看,我國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科技創新組織有力,基礎科研成效明顯。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快涌現,研發經費特別是基礎研究投入保持一定增速,建成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
從創新活力來看,科技和產業互相融合、彼此促進,為我國科技創新注入強勁動能。我們注重推動協同創新,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支持企業牽頭承擔重大科技任務,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企業已經成為創新的主要力量;堅持從區域資源稟賦實際出發,積極培育區域性科技創新優勢,推進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建設,遍布全國的經濟開發區、高新區成為產學研一體化的重要載體。
從制度優勢來看,我們擁有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獨特優勢。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集中全國人力、物力和財力,不斷提升自身的科學技術水平,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重大科技成果競相涌現,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多策并舉破瓶頸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乃至更長一段時期的戰略任務。確保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就要多策并舉加快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瓶頸問題,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以科技創新打通堵點暢通循環。一方面,要聚焦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強化科技支撐,促進消費升級。要把握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機遇,進一步發揮網絡平臺等的作用,為消費提供便利;聚焦供給端的科技創新,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打通經濟循環中的堵點;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產業體系,創造有利于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的獨特優勢,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另一方面,面對部分關鍵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受制于人的現狀,要認真梳理我國在國際大循環中遇到的難點、痛點和堵點,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并形成必要的產業備份系統。
著力做好利長遠的基礎性工作。要持之以恒加大基礎研究力度,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為科技創新培育源頭活水;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擴大財政投入比重,拓展資金來源渠道;創造有利于基礎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態,建立健全科學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辦好各類學術交流平臺;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發展新型研究型大學,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面向世界匯聚一流人才,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依靠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加快轉變科技管理職能;加快推進科研院所改革,賦予科研機構更大自主權;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繼續優化市場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破除制約要素自由流動的制度藩籬;等等。
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進一步保證產業鏈供應鏈的暢通和安全,需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各方面力量,優化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配置,加緊布局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要推動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實驗室建設,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水平。要優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資源力量,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形成全面系統的科技創新格局。特別是要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持續培育和壯大創新動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