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
2021-03-17 08:04:03
原標題:中小學英語主科地位該取消嗎?學生、家長、老師這么說
來源:北京日報
該不該撼動中小學英語主科地位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有政協委員提出建議——改革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外語)的主科地位,英語等外語課程不再設為與語文、數學同等的主科,不再將英語(外語)設為高考必考科目。此建議一出,引發社會熱議。支持者認為英語作為主科過于應試偏離了學習初衷,反對者認為此舉缺乏遠見,不利于未來國家發展。那么,到底該不該取消中小學英語的主科地位呢?
支持
并非所有學生都適合學外語
小學生家長 王女士
我是個“80后”,上小學的時候學校不教英語,初中才開始有英語課,后來在高中、大學按部就班地跟著學下來,成績還算可以。從我個人經歷來看,我并不覺得自己英語學得晚,而且我認為,如果家長不希望孩子出國,或者長大后不從事直接與英語相關的工作,那么英語學習夠用就行,不如把省下來的精力放在語文、數學這樣的主科學習上。事實上,不是所有學生都適合學習英語,我上學的時候就有同學因為語言能力較差一直被英語成績拖后腿。
現在的英語學習過于應試
中學生家長 楊先生
我特別支持取消英語(外語)在中小學主科地位的建議。英語確實應該學,但完全沒必要和語文、數學同等待遇,物理、地理、生物都可以實行滿分80分,為什么英語不行?我不明白它比這些學科重要多少。其實,物理、地理、生物這些學科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孩子們可以從中獲得很多知識。相比之下,現在很多孩子學習英語過于應試,家長們甚至從幼兒園就給孩子報英語輔導班,升入中學后,孩子們還要在放學后、休息日參加校外培訓,生怕輸在起跑線上。我覺得,大多數人達到英語普及水平就夠了,沒必要那么專業。隨著科技的發展,遇到資料翻譯等問題,完全可以用專業軟件來解決。
不是主科也許孩子更有興趣
英語專業畢業生 張女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試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扼殺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外語作為主科和高考的重頭戲時,老師和家長逼著孩子學,引發不少孩子反感外語甚至是仇視外語。我上中學的時候就有這種逆反心理,老師和家長越是讓我重視英語,我就越不想好好學,成績也不理想。直到后來我出國旅游,親身感受到不學好英語無法交流的時候,我才真正對英語產生了興趣。所以,不用逼著孩子學,孩子反而可能會從生活中獲得學習的動力。現在熱門的國學、編程、體能訓練都是這樣,好的、有用的東西大家自然會學。
刷題應考偏離語言學習初衷
某中學英語教師
英語作為主科學習的弊端在于,成績壓力難以讓英語教學和英語學習回歸到語言學習的科學道路上來。
主科考分占比大,為得高分,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不得不采取大量刷題的方法。但眾所周知,學好英語需要把它當成一門語言而不是一門學科,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交流,而不是把題全做對,不是只會選擇ABCD。盡管近年來英語教學改革的浪潮一波又一波,但為了在中高考取得好成績,大部分體制內的公立校還是通過刷題的方法,不少學校甚至是從起始年級就開始刷題,老師和學生都偏離了語言學習的初衷。更糟糕的是,很多學生覺得英語學習就是單純的刷題、背誦,嚴重扼殺了語言學習的樂趣,違背了語言學習的規律。
當然,如果取消了英語的主科地位,很多學生將來閱讀外國文獻時會出現一定的障礙,但這個問題并不難解決。因為雖然退出了主科地位,但學生們在中小學階段還是會學英語,有了這種基礎,未來再進行一些短期的在崗培訓,或是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強化就可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有需求的學習才是最高效的學習,學習者有內在的學習需求和學習動力,就不需要漫長、低效的學習過程了。
反對
學科格局不能貿然改變
小學生家長 胡一峰
提出問題本身是有意義的,促使我們思考如何統籌調整中小學教育的學科布局,改革各科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但不應導向簡單地縮減某一門課時。
具體到是否取消外語主科地位,至少應考慮三個層面:第一,從教育的層面,我們應如何根據時代的變化,設計更加符合時代趨勢的學科格局?因為教育在本質上是一項“未來工程”,也就是塑造未來的工程,因此,必須具備長期的眼光,具有前瞻性和預見性。而更深更廣的全球交流,是世界發展大勢。今天的教育,應該為未來建立一個符合這一趨勢的基礎,而不是相反。第二,從文明的層面,語言不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明的載體。在當今世界,恐怕沒有人會否認文明交流的重要性,文化自信也必須建立在對其他文明的充分了解和客觀認識之上。翻譯軟件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語言不同帶來的阻隔,但是,至少目前的翻譯軟件還無法準確傳達語言內在的文明神韻。第三,從社會的層面,教育必須服務社會發展,應密切結合社會需求。如果在沒有充分調研和預判的情況下,貿然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學科格局,最大的可能是社會對英語素養的需求無法滿足,必須由校外教育“代償”,反而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學好英語跟國際化大都市相配
初中生 小周
我從兩三歲時開始學英語,英語成績一直很好,可以說,英語是我的強勢學科。尤其上了中學,科目多了,平時英語考試我不復習都可以拿高分,省下來時間我可以用來學數學、背語文什么的。我不希望取消英語的主科地位,因為那樣的話,我就沒有優勢了。再說,如果取消英語的主科地位,很多同學就不會重視這門學科,甚至早早放棄英語的學習。北京是國際化大都市,未來國際交流合作越來越多,我們要是不好好學習英語,未來參與國家建設時肯定會遇到困難,會影響國家發展的。
學習成本可能轉嫁給家庭
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教師 婁樹華
我認為取消外語主科地位的做法不妥。先做個假設,把外語改為選考科目。如此一來,學校在課時分配上有所減少,但學生的外語學習質量如何保證、如何提高呢?而退出主科地位,無形中會把學習任務權限下放,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外語補習班、提高班、強化班、沖刺班,從而變相增加了外語學習的時間及費用,而這種負擔和成本實質上轉嫁給了學生與家長。
語言的學習需要長期的日積月累,絕非一日之功。心理學上普遍認為:3至7歲是語言學習的敏感期與關鍵期。我自己是從初中開始學習英語的,直至大學畢業最終學得的也是“啞巴英語”。與其他從小開始學習英語的同學相比,差距明顯,而且學起來也特別吃力。從長遠來看,外語的用處不可小覷。當今是國際化社會、全球化時代,外語尤其是英語是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必須學習。很多世界名著、文獻資料、論文等也都是英文版本,作為學生和學術研究者等都需要一定的英語基礎和能力水平。所以,我們需要進一步探索研究的是適合新時代、新形勢的英語“因材施教”方案,而不僅僅是外語退出主科的問題。
專家觀點
中小學應降低英語學習難度
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 王旭明
根據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際,特別是人才培養實際,我認為,英語不宜作為高考三科必考科目之一,可根據學生報考專業,確定是否必考英語和確定考試難度。同時,中小學應降低英語學習難度,至少小學低段不宜把英語設為必修課。理由如下:
第一,當下學校教育“加”的東西太多,而且還在與日倶增。人們總在為教育做加法,即教育應該增加什么什么內容、應該強化什么什么方面、應該補充什么什么東西,如此“加”的結果,就是讓已經重得不能再重的教育更加沉重。從這個角度說,對英語教學要求的反思具有積極意義。
第二,如果說教育不堪其重,考試為最。考試原本只是教育的一種手段,但在中高考指揮棒下變成了不少學校的教育目標,甚至有教育管理者認為,凡重視一件事情,一定要在考試中體現。把教育異化為考試,重了說是對教育的無知和淺陋;淺了說也是好心辦壞事,根本上解決不了問題。
第三,從高考歷史考量,英語并不是一以貫之,不可撼動。在恢復高考的最初幾年,外語在很多省市并未列入總分,而是作為錄取的重要參考。高考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命題。文理兩類都只考政治、語文、數學,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既然外語作為高考必考科目是后來不斷強化而成的,為什么不能逐漸弱化而亡?
第四,從實際需要看,恢復高考40多年來,世界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眼下與當時百廢待興,改革開放急需大量外語人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尤其是,隨著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外語作為一般性的工具使用,完全可以不用大面積、大數量地作為覆蓋所有人的共性要求。
第五,高考改革方案多年多種,語文、英語、數學三科必考似成定局,但想想看,所有考生三分之二基礎內容考核是語言類考核,這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必須強調,我們多年下大氣力改變的主要是教育內部的改革。以高考為例,總是在考什么和怎么考上改,改來改去,高考為教育和全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并沒有減弱。這提示人們,教育改革走到今天必須全社會協同,教育內外齊動,改變全社會用人、選人和判斷人的體制機制,而不僅僅是教育部門一家的精耕細作。外語考試改革之爭議,特別明顯地說明了這一點。
取消或者弱化英語教育是對還是不對呢?不能籠統地下結論。建議相關部門根據大家的意見和建議組織深入調研,設計具體方案。比如,將語文和外語合并為語言考核,或將外語從必考的3科中改為選考,將必考3科中的外語改為綜合題目,以適應當下對拔尖創新人才的渴求,等等。總之,降低英語學習在教育中的重量,事關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方向,太值得研究和論證了。
英語學習需改進而非“翻燒餅”
中國教科院研究員 儲朝暉
現在討論要不要將外語作為中小學主科的問題,不妨先回顧與此相關的兩件事:一是在1922年新學制設置安排全面開設科學課(物理、化學),這是此前數年當時的教育專家們對中國教育調查發現其主要問題是“不實”而提出的改進方案,當時遇到“無用”“條件不足”等一堆反對意見,后來的事實證明學過的物理、化學大多數學生確實沒有直接使用,但對整個民族的科學素養提升、思維方式改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將20多年前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把外語作為主科和現在有人提出取消其主科地位的社會與教育發展背景作一比較,便不難看出當時正是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需要進一步實現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目標而做出的選擇,盡管在教學實施中出現一些問題,這個決策對當下建設教育強國、建立高質量教育體系、實現教育現代化依然是沒有錯的,依然需要進一步改進措施將它落實好,而不是撤退或“翻燒餅”。
從根本上說,外語教學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是由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成長需要決定的。這種需要一方面來自每個個體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人文視野等方面的發展;另一方面來自社會發展對個體的人類交往意識、跨文化理解力、參與全球競爭與發展能力提升的需要,它是國家競爭力和發言權的語言基礎。如果不在義務教育階段開設世界使用率最高的外語,就可能讓一代人處于語言孤島而無法參與全球競爭。
那些將外語與素質對立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外語除了直接的語言交流工具,就如同科學類課程那樣,本身就是素質、素養的重要構成,也是全球化、信息化時代人所不可或缺的能力;將義務教育課程中的外語課與培訓機構開設的外語課等同也是誤解,前者滿足基本素養需求,后者成為比拼晉升工具;將外語的用途僅局限在直接使用或考試是狹隘的,對不同文化的了解、理解、學習也是必要和重要的用途;將學業負擔重的責任歸到外語上更經不起推敲。
在義務教育階段是不是開設外語本身也是政府承擔的一項義務,若要取消外語在義務教育中的主科設置,有人會站出來要求政府不能疏于自己應履行的義務又該如何回應?當未來某個時候有充足證據證明取消對整個民族復興大業造成嚴重后果又需要由誰承擔責任?這是一個涉及面極為廣闊的決策,需要理性、慎重。
簡而言之,外語教學的目標沒錯,設置為義務教育的主科的必要性比20多年前更顯得充分,但在評價、功能運用上出了較大的問題,也就是教學效能過低,從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長遠目標看,從中國與世界各國國民外語基本能力的比較看,外語教學需要加強、改進,而非取消、撤退。
【編輯:張燕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