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21-04-06 09:06:04
原標題:新華全媒+丨地變“聰明”人變“懶” 手機成農戶“新農具”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新華全媒+|地變“聰明”人變“懶” 手機成農戶“新農具”——來自糧食主產區的“智慧春耕”見聞
無人駕駛智能插秧機、智能化葉齡診斷、智能化浸種催芽、智能化控制灌溉……記者近日走訪黑龍江、山東、湖南、安徽等部分糧食主產區,“智慧春耕”讓地變“聰明”人變“懶”,手機成新農具,有的種糧大戶成了“按一下按鈕”“點兩下手機”的“配角”。
電動播種、智能灌溉,種地變輕松
春種一粒種,秋收萬擔糧。近日,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江濱分公司德山管理區水稻育秧大棚基地內,種植戶蘇強搶抓農時忙著進行水稻芽種播種工作,播撒新一年豐收的希望。
蘇強拎起一袋紅色包衣的水稻種子,倒進電動播種機,然后按下按鈕,水稻電動播種機就來回運動了,身后的水稻種子就像鋪好的紅地毯,隨后水稻電動覆土機在紅色種子上覆蓋一層黑土。
蘇強正在往電動播種機倒水稻種子。新華社發
為了保證水稻播種質量,江濱分公司全部使用電動播種機播種,電動覆土機覆土,以確保播種均勻。
在山東省鄒平市明集鎮的一片麥田里,每隔幾十米就有一眼機井,一個大型指針式噴灌機正在作業。它以抽水泵為圓心,以300米為半徑,將麥田機井里的水通過小水管噴灑出來。
“咱這地,旱能澆澇能排,種地越來越省心了。植保有專業公司,無人機有導航,晚上也能作業。”當地種糧大戶劉水波說,自動澆灌小麥地,2000畝地只需5天就全部澆灌完畢,平均澆一畝地成本不到20元,比傳統澆灌方式大幅節省人力和經濟成本。
無人防治、無人插秧,北斗導航用于春耕
皖北大地,一望無際的小麥正在茁壯成長。作為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焦魁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焦魁和同事們正在指揮無人機進行飛防作業。“原來人工作業,一天只能防治10多畝,現在一臺無人機一天防治面積能達到數百畝。”焦魁說。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焦魁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無人機正在進行飛防作業。采訪對象供圖
在黑龍江省樺川縣玉成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37輛無人駕駛智能插秧機已檢修好,一字排開,過段時間將全部派上用場。去年這個合作社只有兩輛無人駕駛智能插秧機。
“從去年使用效果看,無人駕駛智能插秧機不僅插秧質量高,而且節省了勞動力。”該合作社理事長李玉成說,今年合作社新增了35輛智能插秧機,還新增了3架無人機,農業生產種、管、收越來越信息化、智能化。
北斗衛星導航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種糧大戶反而成了“按一下按鈕”“點兩下手機”的“配角”。山東省鄒平市明集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智慧農業服務平臺大屏幕上,種糧大戶農田里的作物長勢、土壤狀況、病蟲草害、施肥方案、溫度濕度等一目了然。
打開種糧大戶宋明泉的手機App,就能看到他承包的2000畝地的衛星航拍圖,上面顯示地塊坐標位置等基本信息。他說:“顏色發黃的地塊證明出苗率不好,長勢差,這就方便我們及時精準檢查,不需要巡查每個地塊,省時省力。”
精細管理給葉子做“人臉識別”
清明時節,洞庭湖平原上到處是繁忙的春耕景象。在“魚米之鄉”湖南省岳陽市湘陰縣石塘鎮的廣袤田野上,種糧大戶鐘建兵帶著20多名農民正忙著擺放秧盤、撒播種子、搭建育秧棚。
鐘建兵在水田里邊往前走,邊把已經發芽的種子精準地撒進秧盤。在去年種了400畝田的基礎上,今年鐘建兵又新流轉300畝,還新購置2臺拋秧機和1臺石灰撒播機。
黑龍江墾區二道河農場種植戶劉林奕今年種植450畝水稻,連日來他正忙著浸種、催芽。在二道河農場智能化催芽車間,工作人員將稻種裝進袋子,分批次放進浸種催芽箱內。
“浸種期間對水溫有嚴格要求,這個車間溫控操作全部采用智能化控制。”二道河農場副場長暴勇說,智能化浸種催芽系統可以滿足浸種、催芽等階段的恒溫控制和有氧催芽需要,為培育壯苗奠定堅實基礎。
不僅智能化催芽,在劉林奕的手機上,還有一款“葉齡智能診斷”App,水稻生長季,可以查看葉齡生長情況,然后采取相應的田間管理措施。
“以前田間管理,完全靠經驗,現在用大數據分析,相當于對葉齡進行人臉識別,更精準,更有效。”劉林奕說,什么時候施肥主要看葉齡,早了就不利于長穗,晚了籽粒就容易不飽滿。(記者王建、邵琨、周楠、姜剛、林翔)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