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聲在線
2019-07-04 11:33:07
7月3日,一場由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舉辦的培訓班在長沙舉行,名為“2019年度落實反拐行動計劃縣級婦兒工委主任培訓班”。
顧名思義,這個培訓班研究的內容肯定與打擊拐賣人口犯罪相關。但這個班有什么來頭?上些什么課?哪些人參加?瀟湘晨報記者為你一一解讀。
瀟湘晨報記者 劉建勇 長沙報道
“現在正在做出生證明的電子化改造,在這個過程中,有人提議為了解決拐賣問題,孩子出生時就采集DNA信息,放在出生證明和DNA信息庫里,你們覺得這個做法合理嗎?”7月3日下午,中國政法大學反對人口販運國際合作與保護中心主任張志偉在2019年度落實反拐行動計劃縣級婦兒工委主任培訓班上發問。“不合理,這涉及個人隱私。”有學員回答。這個答案得到了張志偉的肯定。
7月3日到7月4日,為期兩天的2019年度落實反拐行動計劃縣級婦兒工委主任培訓班在長沙舉行。國務院婦兒工委委員,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譚琳,湖南省副省長、省婦兒工委主任吳桂英和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陳士渠出席并講話。
這是個什么班
第二個反拐行動計劃的具體落實
落實反拐行動計劃縣級婦兒工委主任培訓班是個什么班?這要從6年前說起。
時間回到2013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2013—2020年)》。這是我國發布的第二個反拐行動計劃。此前,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中國反對拐賣婦女兒童行動計劃(2008—2012年)》,前后兩個計劃的名字稍有差異。
這個看似細微的差別,在時任公安部打拐辦主任、直接參與計劃起草制定工作的陳士渠看來意義重大。他在2013年接受采訪時說:“上一個計劃針對范圍主要是拐賣婦女兒童,而新行動進一步擴大適用對象,一切拐賣人口行為都在規制范圍之內。”
在國家清晰傳遞出國家依法打擊拐賣人口犯罪、切實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堅定立場的背景下,作為國務院反拐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自2008年以來,聚焦增強縣級婦兒工委做好反拐工作的意識和能力,先后組織了10期專題培訓班,邀請相關部門負責人和相關領域專家對近500個縣市區的婦兒工委主任等進行了培訓。比如2015年9月16日至17日,在山西省太原市舉辦培訓班;2017年5月8日至9日,在江西南昌舉辦培訓班;2018年6月20日至21日,在湖北武漢舉辦培訓班。今年的培訓班,在長沙舉辦。
班上有哪些人
老師學生個個都是一線骨干
這樣一個培訓班,有哪些人到場呢?
此次培訓班,出席并講話的領導有國務院婦兒工委委員,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譚琳,湖南省副省長、省婦兒工委主任吳桂英和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陳士渠。講課老師則有陳士渠、張志偉和張寶艷。
陳士渠是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曾多年擔任公安部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辦公室主任,前文也曾介紹,他直接參與計劃起草、制定“反拐計劃”工作。
中國政法大學反對人口販運國際合作與保護中心主任張志偉,一度有“打拐軍師”的稱號,15份立法建議、200余場反拐宣傳、600起拐賣訴訟、3萬次義務咨詢,這是他成為打拐志愿者11年來的成績單。
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寶貝回家志愿者協會理事長張寶艷是“寶貝回家”尋子網的創始人,2007年,國內反拐公益事業還未起步,張寶艷就創立了“寶貝回家”,帶領志愿者一起為找家的孩子和尋子的親人提供免費尋親幫助。多年來,網站幫助近萬名被拐兒童回歸家庭。
來聽課的則有河北、安徽、福建、江西、湖南等11個省區、51個縣市區的婦兒工委主任(分管副縣長)和省級婦兒工委辦公室負責人參加培訓,都是長年在一線工作的骨干人員。
從本次培訓班的教師安排到課程內容來看,為期兩天的培訓重交流重實踐,這也正是中國反拐行動的重要主旨之一。
案例
“跨年齡人臉識別”尋回多名兒童
7月3日上午,陳士渠在講課中介紹了6月21日通報的中國與東南亞六國聯合打擊拐賣人口行動中的相關案例。2018年7月至12月,中國公安部與緬甸、柬埔寨、老撾、越南、泰國警方聯合開展打擊拐賣人口行動,共破獲拐賣案件和婚姻詐騙案件76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332名,解救外籍被拐婦女1130名、兒童17名。
陳士渠提醒培訓班的學員多宣傳、多提示,要盡可能讓更多人知道,任何涉外婚姻介紹機構都是非法的。陳士渠介紹,1994年第104號文件《關于加強涉外婚姻介紹管理的通知》明確指出,嚴禁成立涉外婚姻介紹機構,國內婚姻介紹機構和其他任何單位都不得從事涉外婚姻介紹業務,任何個人不得采取欺騙手段或者以盈利為目的從事或者變相從事涉外婚姻介紹活動。這幾個規定一直有效。
陳士渠介紹,我國拐賣婦女兒童的案件,陳案多,新發案少。陳士渠對“跨年齡人臉識別”等高新技術非常看好。陳士渠提到了四川的一個案例,2008年到2014年間,王浩文拐賣兒童多達13名。這13名被拐兒童,通過“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已經找回10個。
講課中,陳士渠對前些年有人傳播的人販子故意把拐賣兒童打殘后強迫乞討的說法進行了辟謠。陳士渠介紹,據公安部掌握到的強迫殘疾兒童乞討的情況,基本都是這些孩子的控制人以介紹打工等名義從殘疾孩子的父母手里騙或租過來的。記者劉建勇
解讀
自媒體時代“全民打拐”很有震懾力
瀟湘晨報:您在講到2015年11月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增加的對買方的打擊時,提到了“破窗效應”,能否詳細講講這個“破窗效應”?
張志偉:有專家發現一個規律,一個破壞行為首次被發現的時候,如果不去及時制止,就會在社會上形成模仿效應,最后變得不可收拾。美國紐約有段時間治安秩序比較差,他們就從公交車逃票這件事著手,嚴查逃票,結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他們發現逃票的人里面就有逃犯、有攜帶兇器的。這樣的事,不去打擊會形成效仿,最后泛濫,一旦打擊,哪怕是從一個點上開展打擊,收到的效果可能遠不止這一個點。
瀟湘晨報:民間打拐對打拐起了怎樣的作用?
張志偉:打拐行動最初就是由民間發起,得到官方呼應的。老百姓對拐賣兒童的行為是忍無可忍的。特別是自媒體時代,全民打拐對拐賣兒童行為形成了震懾,因為全民的參與,公安機關獲取信息的渠道也多了,打擊的效率也提高很多。
瀟湘晨報:您為什么不支持對新生兒采集DNA?
張志偉:對拐賣兒童的打擊,是人權的保護。我們不能為了保護一項人權,傷害另一項人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