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2020-02-13 15:28:02
因為人性的大愛與良善,我們相信,在抗疫一線,美好的故事時刻都在發生。當有思想的聲音遇見有溫度的文字,二者能夠沿著移動互聯網的光纖,傳遞信心和希望,治愈焦慮和無力。
這是《戰疫暖音》系列音頻節目的第一期,講的是火神山醫院建設者們的故事。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這個欄目會有節奏地持續更新,致敬戰疫一線平凡而不普通的每一個人。
這是一張在網上傳播很火的圖片,一段妻子凌晨4點發給丈夫的獨白:
老公,夜深了,希望你已經休息了。我知道你在武漢工地過得很辛苦,身體和心理上承受著巨大壓力。我想,如果時間退回到大年初一的中午,你能預見有多難,想必依舊會堅定出行的步伐,這就是初心和愿景。
依舊這一天。袁緒強原本要和愛人步入婚姻殿堂。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丈夫毅然選擇從荊州老家“逆行”,與火神山施工現場的鋼筋水泥為伴。
妻子說,你放心去吧,我們的婚禮,等醫院建好再補吧。
入夜,工地上燈火通明,焦灼中等待的萬家燈火常亮不熄。
2020年,武漢,像突然被急促地按下暫停鍵,熱鬧被病毒藏起來了。
一個非同尋常的命令下達:迅速籌建武漢版“小湯山醫院”。
那是疫病的中心啊,沒人敢肯定自己能夠平安歸來。
一位山東小伙立了遺囑,他說,我要有個萬一,就讓兒子朝著武漢的方向磕個頭。
星夜兼程,本就和家人聚少離多的他們從四面八方奔赴武漢。
微信群滴滴答答響起:
對很多家庭來說,等丈夫、兒子、父親回家,熬過10天就好了。但對于一線的建設者來說,時間太過短暫。
“10天建座醫院,這怎么可能?” 這是火神山醫院設計、施工者,接到任務時的真實反應。
“平面圖與市場上現有的集裝箱尺寸為什么會有偏差!”剛剛完婚趕來的中建三局技術員黃甜發現了大問題。
現場有人回應,“但是這只有幾毫米的差距。”
“當幾百個集裝箱拼接起來后,誤差將會達到幾米。那是大問題!”黃甜看著武漢疫情日趨嚴峻、醫療資源超負荷的形勢,告訴團隊,火神山醫院必須是“一次高效成型”。
這是與時間的較量。中建三局的黃擋玉時刻攥著的“小時制”作戰地圖讓大家一刻不敢停下。每天10點和晚上6點,需要兩次對各單位施工進度做考核。
為了眼下的問題,黃甜重新“精準定位”780多個集裝箱的排布深化設計,連續奮戰了4個晝夜。
確診的數字每天都在跳動,牽動人心。
和死神搶時間,至少要一天工作20個小時。
連吃飯都吃出了“火神山速度”。
有人手指骨折,只用鋼片和膠帶簡單包一下,“能提前一分鐘交工,就能提前1分鐘救治病人。”
千里應援的無名英雄越來越多。一位山西小伙驅車八百公里,他說自己的爸爸在汶川地震時也曾趕過去支援,甚至沒有談薪酬。
90后武漢小伙危鳳
90后武漢小伙危鳳和哥哥危龍、弟弟危超同時在工地上開工。哥哥開渣土車,弟弟開挖掘機,三人三班倒,沒有錢也會來。大年初一穿來的一身棉襖,一直沒機會換。
從數千位建設者集結,上百臺挖機到位,到集裝箱板房吊裝搭建,最終,收治第一批患者入院……
10天,34000平方米,1000張床位,代表了治愈與希望的火神山醫院竣工了!
火神山醫院交付前一天的航拍 央視新聞 攝
從無名英雄的微笑里,我們看到了沖破黑暗的希望,有了可以創造世界奇跡的“魔力”,從死神手里搶時間的底氣。
為什么這么拼?
因為,那一張張剛毅樸實的臉龐后,是一顆顆火熱跳動的心:
建筑工徐明與年逾五旬的父親同城相望。父親負責門窗和板房安裝,徐明則負責后期保障。而他的一雙兒女乖乖地等待徐明回家,每次看到新聞畫面時,都會大喊:“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希望能尋找到爸爸和爺爺的身影。
沒有人天生是大英雄。哪有什么“基建狂魔”?誰天生就是神速?中國人沒有神力,不過是許許多多普通人,雖然身無鎧甲,但總在負重逆行。
小湯山醫院時任院長張雁靈支援建設途中,寫下一首《去武漢路上》:
奉命來武漢,協助建醫院。
時光十七年,華夏山河變,
抗非精神在,再現小湯山。
火神山,交付。
出品人:張 坤 史力學
總監制:董 時 趙 倩
總制片:閔 捷 付豪杰 王俊秀
策劃人:丁汪敏 郭俊堃 李 想
編 導:李 想
統 籌:李雪靜 盧 婧
文 案:戴月婷 楊庭鈺
宣 發:張浩禎 張思源 張 膠
嘉 賓:楊 冪
供 圖:《戰“疫”暖音》節目組
音視頻:《戰“疫”暖音》節目組
特別鳴謝:嘉行傳媒楊冪工作室
故事來源: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農民日報、長江日報、視覺志微信公眾號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新華網、長江日報
微信編輯:戴月婷、楊庭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