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十里,芳華如你。近年來,東阿法院從嚴厲打擊侵害婦女犯罪,到家事審判中的破冰與暖心,再到執行環節的剛性與柔性并重,織密婦女權益保護網,讓公平正義可感可觸。
刑事雷霆:嚴懲犯罪與精準救助并行
針對侵害婦女權益的刑事案件,東阿法院以“零容忍”態度構建起“從嚴打擊+精準救助”的雙軌機制。
對于強奸、拐賣婦女、強制猥褻、侮辱、虐待等侵害婦女人身權利的犯罪,始終堅持依法嚴懲,提高犯罪者的違法成本,形成對此類犯罪的法律震懾力。在審理一起強制猥褻智障婦女案中,被告人利用被害人智力障礙,多次實施猥褻。法院綜合考量其犯罪情節及社會危害性,以強制猥褻罪判其入獄,并強調“智障婦女因性防衛能力缺失,施暴者即使未采取暴力脅迫手段,仍構成犯罪”,彰顯對特殊弱勢群體的司法兜底保護。
在打擊犯罪的同時,東阿法院建立“司法救助+心理干預”機制。對于因遭受犯罪行為侵害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婦女,東阿法院為其申請司法救助金,并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導服務。2024年,為10名陷入困境的婦女發放司法救助金9.25萬元,并聯動婦聯引入心理咨詢師開展創傷修復,幫助受害者重建生活信心。
民事破冰:破除危機婚姻與重塑平等價值
家事審判庭的調解室里,一沓出警記錄成為關鍵證據。35歲的董女士顫抖著翻開記錄:“5月,他砸碎電視機;7月,用煙頭燙傷我的手臂;9月,把我推下樓梯……”這些冰冷文字背后,是長達五年的家暴噩夢。
原告小董與被告小張均系再婚,二人在重組家庭后,常因日常瑣事發生爭執,二人不共同居住后,小張頻繁對小董實施騷擾、武力行為,導致公安機關三次出警。小董向東阿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后,東阿法院審理認為,根據公安機關的接處警登記,小張的行為對小董從精神上造成痛苦、身體上造成損害,其行為已構成家庭暴力,已消耗殆盡了小董的精力,使小董對家庭失去信心及耐心,對小張產生畏懼,對家庭生活產生厭煩。東阿法院判決準予小董與小張離婚。
“家庭暴力不是家務事,切勿懷著‘忍忍就過去的’心態,在婚姻存續期間,若存在家暴情況,要及時保留照片等證據,第一時間報警,并可以向法院申請簽發《人身安全保護令》,將上述證據作為法院簽發《人身安全保護令》的重要依據。”東阿法院家事審判庭庭長郭偉建議。
家庭暴力是婦女權益受損的重災區,東阿法院堅持從個案干預到源頭預防,積極優化審判資源配置,組建專門“反家暴家事審判合議庭”,針對家里暴力等急需解決的案件實行先審快結,盡量縮短辦案周期;聯合司法局、婦聯、公安等部門,構建“預防、干預、救濟”全鏈條保護機制,幫助受害婦女重獲新生;開展反家暴宣傳活動,通過在庭內懸掛宣傳標語、到大集發放宣傳材料、去企業舉辦普法講座、利用自媒體發布典型案例等多形式向廣大婦女普及反家暴知識。
執行攻堅:剛柔并濟守護親情紐帶
3歲的于某甲抱著執行干警送的布偶熊,從奶奶懷抱走向母親史某的懷抱。這起持續半年的撫養權執行案,見證了司法智慧與人性關懷的完美融合。
“執行不是冷冰冰的強制,而是保護婦女權益、守護孩子成長的重要一環?!睎|阿法院執行局局長夏緒軍講述了一起撫養權執行案。
史某某和于某,兩位經歷過一次婚姻的人,帶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他們再次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楹蟮谌辏麄兊膼矍榻Y晶——女孩于某甲來到了這個世界。然而,生活的瑣碎與性格的差異讓這段婚姻走向了破裂的邊緣。東阿法院判決二人離婚,孩子撫養權歸史某所有。因犯故意傷害罪,于某在監獄服刑,判決下達后,孩子爺爺奶奶拒不把孩子交到史某手中。
“孩子明明判給我了,他們憑什么不給我?”在執行階段,史某強烈表達了要回孩子的決心。執行干警多次與孩子爺爺奶奶做工作,從法理上告知其必須履行判決書內容,從情理上表示對祖孫感情的尊重,但也適時讓其認清孩子跟隨母親生活的優勢。在做通爺爺奶奶工作后,為了讓孩子能更自然、融洽跟隨母親,執行干警從家里帶來兒子的玩具送給小女孩,并提早帶著她熟悉院內環境,把小女孩交付到史某手中后,兩名執行干警護送母女二人到聊城的家中。之后的半年內,執行干警充當起兩個家庭的“連心橋”,建立“親情聯絡卡”,時常關注小女孩的生活、成長狀況,并將史某發來的視頻發給孩子爺爺以解思孫之情。
從刑事審判的雷霆出擊到民事審判的春風化雨,從執行環節的剛柔并濟到社會聯動的多元共治理,東阿法院以司法之力詮釋“正義可感”的深層內涵。正如那位獲得土地補償款的農婦在錦旗上所繡:“法槌落下彰正義,春風入戶暖人心。”這或許是對司法守護女性尊嚴最樸素的注解——讓每一個“她”,都能在法治晴空下活得從容而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