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大學60余支“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建設教育強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完成評定答辯。各實踐團隊活動多樣,精彩紛呈,“歷史學院“檔案守護者聯盟”實踐團隊在泛黃卷軸與數字編碼交織的時空隧道中,探尋文明守護之道;護理與康復學院“提燈傳宿火·安本護家國”實踐團隊以“三方協同、雙線并行”模式構建國家安全教育網絡;國際教育學院“沂蒙紅脈 國安磐石”實踐團隊溯兵學文化之源,踏訪戰略要地沂蒙山區,以“解碼兵家智慧+激活紅色基因”雙軌模式構筑國防教育新范式……
2024年寒假,山東大學組織的一校三地60余支國家安全專項寒假社會實踐團隊、近千名青年學子用腳步丈量國家安全內涵,他們帶著課堂所學,奔赴中華大地,將國家安全教育從課堂延伸到廣袤大地。
為引導青年大學生牢固樹立并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國家安全意識,筑牢國家安全底線,切實推進國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實走細,山東大學深入探索并創新國家安全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狠抓教育實效。作為國內高校首批開設《國家安全教育》公共課的高校,山東大學將“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度融入育人體系,嚴格加強師資遴選和培養,完善教育教學機制。從教、學、研、宣、思等角度加強該課程教學的研究,充分發揮學校的組織優勢、學科的齊全優勢、教師的素養優勢、學生的潛質優勢、校外的資源優勢等,集思廣益,聚智力行,打造具有山大特色的國家安全教育“金課”。
這堂“行走的思政課”是山東大學在國家安全教育領域的創新探索與生動實踐。該校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將國家安全教育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深刻領會國家安全的內涵與重要性。各實踐隊伍依托各地豐富的國家安全教育資源,深入國家安全教育基地、革命紀念館、博物館等場所,圍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生態等多個領域的國家安全問題,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進學校等,開展調研、訪談、宣講等活動。這種新穎的教育形式,不僅豐富了國家安全教育教學的實踐路徑,還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實現安全育人的思政效果,為國家安全教育的落地生根提供了有力支撐。
該校通過開展此次專項社會實踐活動,推動學生挖掘國家安全各大領域蘊含的時代價值和思想內涵,了解各地國家安全教育歷程和背景,牢固樹立國家安全意識,講好國家安全故事,堅定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心與信心,進一步提升國家安全教育實效,引領全體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筑牢安全保障。
未來,山東大學將繼續探索國家安全教育的新路徑,充分發揮“大思政課”優勢,進一步完善“三全育人”思政教育體系,為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的時代新人貢獻更多力量。
閃電新聞記者 孫偉 通訊員 王一晗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