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17-01-19 16:17:01
劉兆祿在他的多肉大棚里 見習記者王汗冰 攝
在年宵花市正越發火爆的上周五,58歲的劉廣云卻獨自坐在市中區陡溝街道仁里莊村他的多肉大棚里,眼前是若明若暗的蜂窩煤爐。他是仁里莊多肉種植基地的種植戶之一。在此前3年里,這個日漸壯大、規模已超500畝的多肉種植基地里,曾產生了若干年賺數十萬的“肉迷”,但時下劉廣云卻打算退出了。
2015年,全國多肉種植的產值達到了20億元,相關產業鏈更是產生了50億元的價值。但短時間內的高速繁殖擴張如今似乎遇到了拐點,大量的種植正導致多肉價格暴跌,一些種植棚甚至出現了資金斷裂……
越聚越大的多肉基地
劉廣云是2015年9月才殺進“多肉江湖”里的,如今他有6個大棚占地5畝,并不是基地里最大的。劉廣云剛進入之初,仁里莊的多肉種植基地已有種植戶十多家,大棚面積有大有小,大的占地10畝,小的也有將近2畝。從那以后,種植基地的規模仍不斷擴大,至今總計占地面積已達500多畝。
公茂發是整個基地的領路人,也是劉廣云當年的戰友。2013年,在多肉進入中國市場剛火爆了半年的當口,已退休的公茂發來到仁里莊,和來自韓國的金勛租了將近70畝地,建起了20個多肉種植大棚。此后的3年里,包括劉廣云在內的濟南“肉迷”自發地向公茂發聚攏,也紛紛來到仁里莊,多肉種植基地的名號隨即打響,并形成了仁里莊的“多肉江湖”。
在仁里莊多肉種植基地流傳著一句話——如果說公茂發是領路人,那劉兆祿就是開路人。如今,作為山東山盛花卉有限公司的當家人,劉兆祿是基地里當之無愧的最大戶,他的公司占地100余畝,擁有標準化溫濕可控大棚20余個。從基地外望去,劉兆祿的大棚一眼望不到邊,占去了基地北側的大部分面積,其他自稱“跟路人”的小種植戶們則散布在另外西側和南側的大棚之內,或自種,或租種,總數量達五六十戶。
時下,公茂發已是半隱退狀態,因身體原因他已不參與基地管理,但仍然居住在基地,大部分時間這里交由其妻來打理。劉兆祿順其自然地扛起了基地發展的大旗,1月13日記者現場探訪時,劉兆祿仍在擴建他的大棚,此前他已投入了2000多萬,今年計劃再投入1000萬,建至少20個智能溫控大棚。
市場認知趕不上繁殖速度
1月13日,汪曉雨坐在基地另一側她的3個大棚里,看著劉兆祿的規模越擴越大,作為小種植戶的她處之淡然,但隱隱也透出一些憂慮。“剛開始租一畝地也就1000多元,現在漲到了3000多元。忙不過來時會雇村里的人過來幫忙,之前是30塊一天,現在也得60多塊了。”
汪曉雨將此歸因于多肉種植的極速擴張。據仁里莊多肉基地的多名種植戶證實,多肉很早之前就進入了中國市場,但一直不溫不火。自從2012年下半年瞬間火了以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到多肉種植的大軍中。公開資料也顯示,除仁里莊多肉基地以外,濟南當地的種植基地還有大橋鎮、華山、郭店、幸福柳等地。據保守估計,截至目前,放眼全國的多肉種植面積已達到了1萬畝以上。
2014年末進入基地的汪曉雨曾分享過多肉火爆期的紅利,“最多時年利潤能達到20萬元。”而在她之前,有消息稱年賺三四十萬甚至更多的種植戶大有人在。目前,汪曉雨體會最深的是,過了2013-2015年的紅利爆發期后,多肉價格暴跌。
近兩年來,為擴大銷路,諸多如汪曉雨一樣的年輕種植戶開始在網上開店。但多肉種植經銷的快速擴張同樣傳導到了網店競爭層面。在淘寶上搜“多肉”關鍵詞,相關店鋪甚至多達近5萬家。據汪曉雨稱,正是在2015年上半年,網上經營多肉的店鋪大幅增加,當年即比往年增加了近五成。
但像劉廣云一樣的中老年種植戶甚至根本無力向網店轉型。不懂網絡的他只能固守在他的種植大棚內,即便現今已進入年宵花銷售的旺季,但整個種植基地的批發客戶仍屈指可數。
“大棚里濕氣大,在里面呆時間長了膝蓋就會腫。”1990年出生的汪曉雨已患上了關節炎。
線下市場挖掘或是出路
劉廣云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基地,在他6個大棚盡頭的水泥房子就是他“家”。1月13日記者探訪時,他望了一眼爐火不旺的蜂窩煤爐,訕訕地說“條件有些艱苦”。身后桌上是一瓶辣椒醬、一碟快吃完的咸菜疙瘩,還有一大桶白酒。“平時累的時候就抿上幾口解解乏。”
苦和累都不怕,看不到前景是劉廣云時下的痛處。2015年9月進入基地至今,他先后投入20多萬建起6個大棚,但時至今日多肉的銷售僅賺到了7000塊。“本來還想掙點錢養老,這可好,本兒都還沒收回來。”劉廣云搖了搖頭。在如今的仁里莊多肉基地,投入一二十萬甚至更多的中小型自建棚種植戶都處于勉力支撐的狀態。但圈內的傳言正沖擊著他們的心理底線——有的種植棚已出現資金斷裂,甚至面臨著崩盤的局面。
劉廣云已堅定了退出的決心,目前他正在尋求大棚外租,就算只賺幾個出租錢也不打算再操這份心了。6個大棚他已租出去3個,年租金18000元,租客同樣也是“肉迷”。對于租種大棚的“肉迷”來說,行業的下行他們體會尚不明顯,“至少現在還在賺錢嘛,趁著還能賺就多賺,然后就撤出。”劉廣云的大棚租客如是說。
但不可否認的是,時下的多肉市場已然走到了拐點。種植大戶以其設備全、品種多、資金足的優勢正越發擴大規模,租種的“散戶”租客因其投入少、成本低也足夠機動靈活,苦就苦了像劉廣云一樣中小體量的自建大棚種植戶。“相比日韓成熟的多肉產業來說,國內的多肉市場還是一種無組織、無序的發展狀態。”時下,以公茂發、劉兆祿為首的仁里莊多肉基地也自發成立了種植協會,尤其是劉兆祿,他甚至已打造起了集花卉種植管理和農業科技開發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基地。
“一邊擴大規模,一邊深度研發,力爭5年內沖刺全國第一,10年內成功上市。”對于未來,劉兆祿有足夠的信心。目前,他的產品已通過公司網站、阿里巴巴和淘寶等大量外銷,線下與公司合作的全國分銷鏈條也已齊備,另外,多肉的線下消費市場也大有潛力可挖,比如在國外早已出現多肉主題咖啡館以及多肉手串等主題產品。
仁里莊的村民們并不關心這么多。1月13日,十幾個60歲以上的村民在劉兆祿的大棚里忙活著,他們月工資都在3000元以上。不遠處的劉廣云則看著自己棚內最貴的一棵價值2000元的“雪域錦”發呆,“給1000元也賣,總比死了一分都沒有強。”
(應受訪者要求,公茂發和汪曉雨為化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