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17-02-17 09:28:02
抬頭看看快要完工的二環西路高架南延線,以及對面馬路寬闊、兩邊樓宇聳立、一直延伸到長清的劉長山路一期,家住濟南主城區、二環以內西南角韓莊村的老徐心生感慨。
多少年來,老徐所在的白馬山附近村莊,曾無數次接近改造升級,但多都失之交臂,已規劃10余年的劉長山路二期工程,本可將這一片區與東部中心城區無縫對接,無奈遲遲沒有動工,導致這一片區近乎成為被發展遺忘的角落。絕佳地理位置發展滯后,影響的還有整座城市,以至于國家統計局日前在分析濟南經濟發展時,直言不諱:“號稱第二條經十路的劉長山路二期工程一再推諉,如同‘血栓于腦、偏癱在身’,成為阻礙其快速發展的首要因素。”
一條路兩側的落差
一邊高樓林立,另一邊放羊種地
家住王官莊的老楊,退休以前是濟南水泥廠下崗職工,親身經歷了南辛莊西路(也曾叫濟微路)兩側近20年來發展變化。“以前,路兩邊沒什么大的差別。”老楊說,路東邊的陽光新路一帶,以前叫水泥廠路,多個水泥廠聚集,與路西邊白馬山附近一樣,也是一片臟亂差,2000年左右搬遷,之后建起很多中高檔小區,外來人口入住,城市化了。
其實,陽光新路城市化更因為兩條東西路,一條是經十路,另一條是連成一條線的臥龍路、二七新村南路、六里山南路等,將這一片區與中心城區連接,帶動發展。“按理來講,臥龍路應該繼續往西延伸,改造機一西廠路,修建劉長山路二期工程,實現與二環西路、劉長山路一期連接,帶動沿線發展。”老楊說。
事實上,政府部門早已意識到這一點,10余年前,《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年-2020年)》中,就涉及要修建劉長山路西延長線二期工程,然而目前,這一工程仍未動工。“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沒有寬闊馬路與中心城區直接相連的白馬山一帶,實在太窮了。”退休之后,老楊在附近開面包車搞運輸,深有感觸。
除了二機床和電力設備廠,這一帶沒幾家像樣的企業。人們收入低,老楊買賣也不好干,要價要不上去,有一次,他幫人搬家,運輸費才60元,幫人搬床,才又多收了10元;有一個月,他連續5天才跑了70元錢的活兒,吃飯都不夠。
在白馬山片區西部的韓莊村,老徐依舊延續著祖祖輩輩農耕生活,種菜、澆水、養豬、栽果樹等,這一點已與村旁飛馳而過的高鐵很不搭。“以前想,城市發展,總是徐徐往外擴張,我們地處二環南路與二環西路交叉口附近,標準的二環以內,肯定先于二環以外。”老徐說。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隨著二環西路高架南延線修建以及通往長清的劉長山路一期建成投用,再往西已是高樓林立的居民區、工業園,唯獨老徐所在的白馬山附近,還是村莊,像是被發展遺忘的角落。沿著該村道路往東徒步前行,需要越過鐵路,鐵路下面的涵洞僅能容一輛車通過。
在白馬山西側山腳及山頂,土地上仍有沒砍掉的玉米棵子,有人在放羊,一些老民房已經破舊不堪,無人居住。在山的東側,矗立著很多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設的老樓,在機床一廠職工宿舍,退休工人張成義介紹,這些房子建于1968年,目前漏雨漏水,已是危房。
宿舍前的機一西廠路建于上世紀80年代,還是水泥路,兩輛車會車都很難,這個片區,也沒有公交車通過。不過,南辛莊西路沿線的華聯、華潤萬家卻在這里設立了購物班車。“說實在的,這一帶居民消費能力著實一般。”華潤萬家相關人士說,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店面面積進行了縮減。
消亡的重點工業區
扎堆的老國企廠房,如今貼上招租廣告
“白馬山片區,環境的確堪憂。”在該片區租賃廠房從事機械加工的蘇先生說,由于地勢較低,經常積水,尤其是下雨天,廠子南北兩頭各有一個坑,開車根本進不來,相關部門曾治理過多次,比如白馬山南路,五年修過三次,但仍是逢雨必淹,“整個片區改變不了,小修小補,永遠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濟南規劃和建設了4個重點工業區,其中就包括白馬山,再就是東郊、黃臺和北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濟南重新規劃工業布局,白馬山依然是重點。”濟南市社科院副院長馬黎明回憶說,當時幾乎與目前濟南要搬遷的王舍人附近東部老工業區齊名。
據介紹,當時在白馬山附近,聚集了大量機械制造、電子、建材、食品、儀器儀表等企業,還有很多科研機構。目前依舊發展良好的濟南二機床自不必說;還有一機床,1958年在白馬山購地23萬平方米,建起鑄造、冶煉車間。再就是山東電力設備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目前隸屬于國家電網。食品企業也不少,比如釀造廠,最出名的當屬白馬山啤酒廠,生產的北冰洋啤酒,一度是人們結婚送禮的流行禮物。
在白馬山西路經營一家小便民超市的老王,則對濟南鑄管廠念念不忘:“當時我是這家廠子的員工,效益好啊,外出旅游還不十分流行的時候,廠子就組織職工出去玩。”
在老王印象中,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白馬山一帶有很多工廠,叫得上名來的有地毯廠、鋁制品廠、東風鍋爐廠、液壓件廠、開關廠、面粉廠、火柴廠、電磁線廠等。馬黎明則根據歷史資料稱,當時這一帶還有汽車配件廠、輕騎的發動機廠、車橋廠、東風制藥廠等,是名副其實的濟南老工業區。
然而,這些廠子倒的倒、搬的搬,已經所剩無幾了。徒步走在白馬山一帶,可以看到很多紅磚房,斑駁的印記訴說著輝煌與落寞,很多廠房都貼著招租的牌子。
迷失“后南站時代”
鐵路成了添堵路,劉長山路二期懸空中
對白馬山片區現狀,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很無奈:盡管地處城區,二環以內一些人還從事農業勞作;這里居住著很多人口,卻沒有一家像樣的大超市;老工業區落寞,導致街道辦事處一年的稅收還不如兄弟街道辦的1/10,多年來唯一一個大項目落地,便是世茂原山首府,開發白馬山啤酒廠那塊地。
在馬黎明看來,白馬山老工業區落寞,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這些企業在改革開放、市場化大潮中沒有適應時代發展變化,自然淘汰。其次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工業企業的發展方向是從主城區搬出來,分門別類進入專業工業園區。
盡管專家有著更高視野和角度分析,但在白馬山片區,各類工廠單位宿舍里退休或下崗的老職工們,憑借著親身經歷,講述著自己的見解。
“過去白馬山附近為什么企業林立,因為它交通發達。”退休前在東風鍋爐廠工作的老孫說,以前,公路交通沒現在這么發達,很多貨物長距離運輸,需要靠近鐵路,而在白馬山附近,就有老津浦鐵路,也就是現在的京滬高鐵,于是白馬山在上世紀60年代,就被規劃為重點工業區。
與此同時,鐵路部門還設立了白馬山火車站,也就是濟南南站,既有客運,也有貨運。然而后來,濟南站改造、濟南東站新建,南站逐漸淡出人們視野。“如果說過去,鐵路對這里經濟促進極大,那么現在,阻礙作用日漸顯現。”老孫說,這里偶有貨物停靠,貨物放下后,還需要用一些小火車運輸,于是問題就出現了,鐵路與公路交叉,當有小火車經過時,公路就會被臨時切斷,此時本就不寬的公路就會擁堵。一旦下雨,或者上下班、送孩子上下學時間,經常會堵好幾公里。
鐵路帶動作用幾近喪失,政府部門就想修一條東西向的主干道,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劉長山路二期,不僅帶動區域發展,還可以實現劉長山路東西貫通,緩解經十路交通壓力,然而目前這一工程遇阻,至今沒修建。
先修路的期盼
劉長山路二期拖延,被稱為“腦血栓”
“這個工程只有2.5公里長,面臨的問題卻相當復雜,但規劃建設10年來,一直沒有放棄過努力。”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相關負責人說,早在2015年,濟南就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2017年底前,完成劉長山路二期主干路工程建設。
今年濟南“治堵”,首要任務是打通25條斷頭路,其他24條都表示今年要打通,唯獨劉長山路二期工程,承諾的完工時間被拖延到了2019年12月。
據透露,該路打通困難,主要因為得穿過鐵路。一般有兩個方案,一個是架橋橫跨,另一個是下挖鉆過去,然而無論是哪個方案,都需要鐵路部門的同意,截至目前,具體方案還沒有出來。
濟南目前能做的,是做好前期工作。在今年的市中區政府工作報告中,針對白馬山片區,除了承諾努力打通劉長山路二期這條斷頭路外,更多的是掃清相關障礙,比如把白馬山片區當做未來拆遷改造的五大主戰場之一,進行附近的山凹村等城中村改造等。
記者在現場探訪時注意到,山凹村安置房項目已經開工建設,機床一廠已完成規劃策劃,一些單位宿舍門口還剛貼出了征收凍結通告等。作為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則在翹首期盼中激辯,這條劉長山路二期工程,如何通過鐵路,才不會對當地房價產生負面影響。
作為研究濟南經濟發展的專家,馬黎明則更看重道路修好后,對濟南拓展發展空間,改善城市面貌產生的積極作用:“過去都說濟南發展空間不夠,比較土,為什么,我們的主城區土地,真正充分利用了嗎,沒有,白馬山片區就是典型例子,現在土地資源緊張,如何充分利用,破解路網障礙,至關重要。”
事實上,這一片區發展滯后,可能已經影響到濟南整體實力提升。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6年全國城市GDP(經濟總量)百強榜,濟南以6800億元,同比增長8%,位居全國第21位,山東省第三位;與此同時,它還分析了濟南發展相對較慢的原因:最大發展障礙是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但一直沒下定決心根治,號稱第二條經十路的劉長山路二期工程一再推諉,如同“血栓于腦、偏癱在身”,成為阻礙其快速發展的首要因素。
馬黎明表示,國家統計局專門把劉長山路二期工程拿出來說,說明這條路修建不僅影響城市區域經濟發展,還影響整個城市提升競爭力。
●專家觀點
想盤活白馬山,可打造裝備產業園
盡管劉長山路二期工程還沒動工,但濟南市規劃局早已經把這條路寫進了王官莊片區、白馬山片區規劃。在去年公布的這兩個片區控規修編方案征求意見稿中,王官莊規劃突出“一核一心,雙軸七區”的空間布局結構。其中“一核”指在白馬山、袁柳莊周邊,打造地區級商業服務中心;“雙軸”即沿南辛莊西路、劉長山路形成的兩條發展軸線。
白馬山規劃突出“一環雙心兩片,兩軸兩帶多點”的空間布局結構,其中“兩片”以劉長山路為界,片區自然形成南北兩個功能片區,“兩軸”分別指縱向的二環西路為主要發展軸,橫向的劉長山路次要發展軸,兩軸形成該片區的主次發展軸線。
濟南市社科院副院長馬黎明也仔細研究了這些規劃:“從整體來看,還是要把這一片區打造成為以居住、商貿服務業為主的區域,從城市更新的角度來講,這是對的,隨著城市擴張,的確不應該再把一些工業企業放在主城區。”。
與此同時,槐蔭區要在濟南西部新城打造大健康產業生態圈,建設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這對白馬山片區來講,是一次機遇,由于靠近西城,可以打造健康養老產業。不過,馬黎明對治理交通擁堵,還有著自己的見解:“嚴格區分企業區、居住區,上下班時間會出現大規模集中式的潮汐運動,很容易造成擁堵。”
而如果實現產城一體化,或許可以有效避免擁堵,道理很簡單,人們就在家門口上班,不用長距離跋涉去給城市添堵了。具體到白馬山片區,擁有良好的老工業基礎,目前更有裝備制造業的龍頭企業——二機床帶動,為什么不能在附近建設濟南裝備產業園,拉長產業鏈,在有效控制污染的同時,吸引相關企業轉型升級為它配套?
“這樣做,一則可以實現產城一體,緩解擁堵,二則可以增加稅收。”馬黎明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