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水母網
2017-05-15 08:00:05
水母網5月15日訊( YMG記者 全百惠 通訊員 徐忠 )昨日,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公布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全市共破案4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80余人。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隨著全市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民間投資、融資的需求不斷增長,非法集資犯罪在我市呈現高發態勢,不僅擾亂金融管理秩序,也給人民群眾造成巨大財產損失。
互聯網金融
成非法集資發案重災區
近年來,傳統的投資理財模式與利用互聯網金融名義實施的非法集資交織在一起,使得非法集資活動更加隱蔽,吸收資金速度更快,危害更為嚴重,比較典型的有E租寶、泛亞等案件,短時間內即在全國吸收數十萬人存款,涉案金額達到數百億元。
利用互聯網從事所謂的“P2P”網絡借貸業務,更成為非法集資活動的慣用伎倆。例如我市一家公司于2014年在互聯網建立網站,然后通過在各個投資類論壇上打廣告或者拉投資人進入QQ群,以從事“P2P”為名,承諾保本保息,以高額利息誘騙他人投資。
投資人通過在該網站注冊賬戶,將投資款通過線上第三方平臺充值或者線下直接打入犯罪嫌疑人個人銀行賬戶及其公司的銀行賬戶,從而對網站上發布的標的進行投資,而實際上犯罪嫌疑人在網站發布的全部為借款合同、抵押合同和標的。
僅一個月時間,就有800余人在該網站注冊為會員,其中有效投資人為240余人,投資金額430余萬元。2015年1月資金鏈斷裂后,該網站關閉,尚有一些人的投資未收回本金。
以農村合作社名義
設定高息誘餌
不僅僅是互聯網領域,利用農村各種合作社名義實施的非法集資越來越突出。例如近期發生的河北籍犯罪嫌疑人在我市某地注冊農村果蔬合作社,以支付高額利息為誘餌,以交納股金等名義開展吸收存款業務,該案共誘惑600余人參入其中,涉案金額達3000多萬元,造成損失1800余萬元;2015年,我市某地發生的本地人利用農村果蔬合作社名義實施的非法集資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以“只要向合作社交納2.5萬元成為會員,一個月內本息合計就可以得到4.5萬元”為誘餌,共向社會3000余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4000余萬元。
此外,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參與非法集資也逐漸呈現。例如2014年以來,開發區某銀行職工、某縣級市農村信用合作社職工實施的非法集資,涉案金額均在1億元以上,被追究了刑事責任。此外,還出現農村的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社、郵政儲蓄等一些代辦員成為非法集資犯罪活動的參與人員。
“資本運作、金融創新”
成非法集資幌子
在傳統的伎倆逐漸被百姓熟知和警惕后,目前非法集資犯罪出現新動向,以理財、眾籌、私募、期權等“資本運作”為名,打著金融創新、網絡借貸、“虛擬貨幣”、“金融互動”、“愛心慈善”、“P2P”等幌子的非法集資活動持續高發,并且隨著互聯網和金融支付手段的快速融合發展。
“該類犯罪風險正由省會城市、中心城區,不斷向三四線城市和周邊城區、農村輻射蔓延。”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負責人表示。
因此,今后市民凡是遇到電話推介、設立大量分支機構推介“投資項目”,在公共場所發放“理財產品”廣告,尤其以公開講座、聚會、贈送禮品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加入的行為;以“虛擬貨幣”、“資金互助”及境外股權、期權、期貨、能源、礦產、外匯、貴金屬等投資、交易為噱頭吸引投資,投資金額不限且許諾固定回報;以各種“山寨”榮譽稱號和所謂名人、專家做廣告宣傳,以及以大型集會、慶典等方式宣傳、推介“投資項目”,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此外,還需要格外注意那些聲稱成立私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但并不辦理合伙企業的工商注冊登記手續的行為;聲稱與銀行“戰略合作”或者聲稱群眾的資金有銀行托管、監管,但實際上僅僅是在銀行開立有賬戶的行為;以及收取投資款的賬戶系以外籍人員,尤其是東南亞籍人員身份在境內開立的企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