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7-06-01 15:43:06
上世紀30年代,青島“報章繁興,印刷鼎盛”,中文報紙有近20家,發達的報業也給報紙文藝副刊帶來勃勃生機,其中《青島民報》、《青島時報》、《青島晨報》等規模較大的報紙都開辟了兒童副刊。
從這些兒童副刊刊載的文本來看,它反映了當時時代背景下成人的兒童觀。一方面成人以兒童為民族的繼承者、國家未來的主人,向其灌輸抗敵愛國思想;另一方面成人也認識到兒童具有獨特的心理、語言、思想和行為,因此注重兒童本體的發展。
文|曲海波
光陰像流水般過去,轉眼間,又到端午節了,據說這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投江死后,后人悲其志,哀其死,始而祭之,相沿成習,從來不知因為什么便把這日作為一個快樂的節日了。“九一八”是我們失去四省的紀念日,那四省的同胞,正在翹望著我們拼命把他們從壓迫的呻吟中救出來呢!小朋友呀!努力讀書吧!將來好收回我們的領土,救起我們的同胞!
這是《青島晨報》副刊《兒童周刊》1935年7月10日編發的青島私立普惠小學學生許琢章寫的文章《端午節的感想》。
凄凄的細雨,像泣哭般的漓瀝,
天空布滿了灰暗的云彩,
在這灰暗的云邊上,鑲了一線白氣,
這自然的風景,怎能使我舍了。
幻想:我們這悲哀的中國,
在這黑暗籠罩著的大地之下,
射出一線光明!呀!
那時的榮耀,幸福無疆,無疆!
這是《青島民報》1933年7月30日刊登的青島丹山小學四年級學生陳象陜的詩歌《雨后》。
信手翻閱《青島民報》、《青島時報》、《青島晨報》等報紙兒童副刊上編發的小學生詩歌、散文等,感覺民國時期小學生作文半文言半白話,語句簡練,情趣高雅,思想深刻,對祖國的山河、民族未來都有很深的感情,而這種感情不矯揉造作,真正融于細膩的筆間,令時人感慨萬千……
彼時島城報紙上兒童副刊的活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當時作家名人的倡導和青島市濃厚的兒童文學氛圍。1933年,茅盾先生在全面考察了兒童讀物出版情況以后,于5月至10月連續發表了5篇“兒童讀物自由談”的系列文章:《給他們看什么好呢》、《孩子們要求新鮮》、《論兒童讀物》、《怎樣養成兒童的發表能力》、《對于〈小學生文庫〉的希望》,呼吁為孩子們創作歷史、科學的文藝性讀物。
同時,作為現代文學的重要載體,報紙文藝副刊可以被看做文學氣候的晴雨表,這一時期,《青島民報》的《兒童樂園》、《青島時報》的《小朋友》、《青島晨報》的《兒童周刊》等兒童副刊園地精彩紛呈、爭奇斗艷,既豐富了島城小學生的閱讀視野,又為青少年開展文學創作開辟了廣闊天地。
《兒童樂園》在創刊伊始,就面向全市各小學征集稿件,小學生們積極響應,每天投寄的稿件如雪片般飛向《青島民報》編輯部,使每一期《兒童樂園》讀起來都感覺精彩連連。
如1932年9月12日刊登的青島市立江蘇路小學四年級學生劉素娟寫的詩歌《努力歌》中寫道:“努力,努力,快努力,要把國家整理好,要為人民謀利益,舍生取義,有價值。努力,努力,快努力,大刀闊斧去殺敵,饑餐倭奴肉,夜寢倭奴皮,要為中華爭志氣。”讀來,愛國之心、昂揚斗志,躍然紙上。
《青島民報》1933年2月5日刊登的六年級學生王翠英的作品《走到中山路》(節選)
我信步走到外面,不覺已走到中山路上,觀見電燈燦爛,汽車往來不斷,一陣陣的歌聲,吹入我耳中。許多男女老少都奔往山東(注:山東大戲院)、福祿壽(注:福祿壽大戲院)二戲院去,也有到西洋飯店去吃大餐的,這樣熱鬧的街市,真不愧為繁華場??戳诉@種情形,使我感覺了一種不可思議的事,為什么這繁華的地方,都是有錢的人和時髦的男女的娛樂場,而沒錢的人,就不能享到這幸福?唉!這都是金錢的萬惡!
今日我們讀當年這些小學生的作品,其表達的主題思想真實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現實狀況,讓人不禁感慨。
《大公報》兒童副刊第一期
《兒童樂園》在刊發小學生作品的同時,也選擇編發著名作家的兒童文學作品,以饗廣大小讀者。
1934年2月4日,《兒童樂園》刊登了魯迅先生的散文《雪》,字里行間童趣盎然:
孩子們呵著凍得通紅、像紫牙姜一般的小手,七八個一齊來塑雪羅漢,因為不成功,誰的父親也來幫忙了。羅漢就塑得比孩子們高得多,雖然不過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終于分不清是葫蘆還是羅漢。然而很潔白,很明艷,以自身的滋潤相黏結,整個地閃閃地生光。孩子們用龍眼核做眼珠,又從誰的母親的脂粉盒中偷得胭粉來涂抹在嘴唇上。這回確是一個大阿羅漢了。它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紅地坐在雪地里……
青島的小學生能在《青島民報》上讀到魯迅先生的兒童文學作品,在當時的時代環境里是非常難得的。
如果說大學和報刊是一個城市文化的紅花綠葉,那么市民教育水平和城市文化設施則是堅實有力的干系根脈。
據1932年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調查統計,當年青島的學齡兒童入學率達32%,在六大都市中排名第二,僅次于上海。
新文學的主要讀者群,也就是中等教育以上者比例遠高于天津、廣州等城市。
也正因如此,當時青島報紙兒童副刊的小讀者群體日益龐大。
在這一時期的青島報紙文學副刊中,以《青島民報》的副刊最為活躍,持續的時間長、質量高,受到讀者歡迎,先后編有《夜泊》、《每周文藝》、《兒童樂園》等文學副刊。
這些文學副刊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時代特征,記錄了青島文學創作的演變軌跡。
青島兒童樂園
上世紀30年代,青島地區的民間歌謠創作也相當活躍。當時,青島一些小學校積極組織學生深入鄉村田間開展民間歌謠采風,在老師的組織下,學生們分成若干個小組,深入村莊,通過鄉民們的記憶和口述,搜集整理了很多淳樸、原汁原味的歌謠土調,開闊了小學生們的文化視野。
在1933年7月30日和8月6日出版的《青島民報》上,分別刊登了青島市市立溝崖小學學生采集的當地歌謠土調共計13首。這些歌謠土調鄉村氣息濃厚,地域特征明顯,如《節令歌》中寫道:
正月初一是元旦,過了初二過初三,
正月十五元宵節,二月二三月三,
清明寒食是一天,四月八日五月端午,
六月初一過半年,七月七后中元節,
八月十五月團圓,
九月九,十月一,冬至,臘八,年除日。
時光流逝80年,今天讀這些歌謠土調,仍感覺質樸自然、頗具親切感。
(壹點號 人文齊魯)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