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17-06-04 18:58:06
由共青團山東省委、山東省青年志愿者協會、齊魯晚報、山東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共同發起的“優秀齊魯志愿者”評選活動,面向齊魯志愿者群體,評選優秀個人和優秀團隊。活動在齊魯志愿者中引起廣泛反響,紛紛報名參評。今天,讓我們走近山東師范大學西部支教同心會。
齊魯晚報記者張九龍 實習生劉雙媛
坐34個小時的硬座 赴每年夏天的約定
2016年7月13日,濟南到貴陽的火車上,有一群特殊的大學生。他們一共23人,座位連在一起,當同齡人都在放假回家的路上時,他們卻朝著與家相反的方向,前往貴州山區。
他們來自山東師范大學西部支教同心會社團,參加這次支教的23位大學生,經歷了為期一個半月的培訓,夜跑、模擬授課、擬寫支教計劃書……為了保證支教的質量,社團的培訓十分嚴苛,但他們憑借自己對支教的熱情和堅持不懈的毅力留了下來。
這群大一、大二的學生,大多是第一次坐34個小時的硬座。才八個小時,他們就嘗到了這次支教的艱辛:長時間保持坐姿讓他們的尾椎骨隱隱作痛,有的蜷縮在座位里,有的相互依靠,有的男生輪流守夜看包。在火車的“哐當”聲中睡去,又在顛簸中醒來,又熬了幾十個小時。
這次支教地點是位于貴州畢節和凱里山區的家樂小學和三合小學。自社團2009年成立,同心會已連續在家樂小學支教六年。每年夏天,都會有支教同心會的一群成員踏上火車,兌現與西部山區孩子們的約定。
山東師范大學西部支教同心會成員在貴州山區支教。(受訪者供圖)
一個月的支教生活 為孩子打開一扇窗
開始支教生活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兩面墻之間,用砍來的竹子和塑料帆布搭建一個簡易浴室,他們戲稱為“五星級豪華浴室”。每天兩個人輪流做飯,十個人圍著兩道菜,即使只有白瓜、土豆,還沒吃飽菜就沒了,他們依然吃得其樂融融。
和很多山村小學一樣,家樂小學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每個班里有二十來名學生。由于經濟落后,這些學生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家樂小學90%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孩子們每個人都會做飯,從小就當家,上學的時候還會擔心弟弟妹妹在家沒飯吃、家里的雞沒人喂,上學對于他們來說,是一件快樂卻略顯奢侈的事情。
支教老師每人教一門主科和副科,劉一鳴負責教五六年級的語文和三年級的科學。她會跟這些孩子普及一些科學小知識,如人什么時候長身體;做一些如筷子提米、水中懸蛋等科學小實驗。
除了在學校上課,支教團的成員還會進行家訪,到班上每個學生的家里了解情況,填寫家訪登記表,建立學生資料庫,為后續的支教和“愛心一幫一”通信活動奠定基礎。
最后一夜的篝火 不忍說出的離別
家樂小學是校長和幾個村民親手建的,楊大哥是其中一名村民。他非常歡迎來支教的大學生,曾把十名支教老師接到家里吃飯。劉一鳴對楊大哥一家人的熱情印象十分深刻:“大姐做了一大桌子菜,菜是一大缽一大缽的,我們碗里的飯還沒吃完,她就又給我們扣上一大碗米飯。”
支教的最后一晚是個不眠之夜。他們在學校操場點起了篝火,楊大哥陪著他們聊天、烤土豆,對他們說了很多感謝的話:“我看著家樂小學變得越來越好,很感謝你們山東師范大學的學生。”
在家樂小學支教了一個月的他們,看著眼前冉冉的篝火,學生上課不守紀律時的頑皮、看見老師生氣立馬乖乖坐好時的懂事、一起玩游戲的歡聲笑語……和孩子們相處的畫面像電影一樣在腦海浮現。時間在夜色中流逝,天際泛出魚肚白,暗示著:該走了。
凌晨六點,他們收拾好行李,踏上來時的路。路邊冒出幾個小腦袋,他們家離學校近,早早起床來送這些哥哥姐姐。村子還是一片寂靜,離別顯得悄無聲息。大學生們強忍住淚水,告訴自己不能在孩子面前哭,硬撐著和孩子們揮手道別,一頭鉆進車里,又回頭張望。
“明年,山東老師還會來的。孩子們,老師不會忘記你們的。”這是西部支教同心會成員們一直在踐行的承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