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導報
2017-07-28 11:53:07
魯網7月28日訊 7月26日,山東省發改委、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聯合發布《山東省海洋牧場建設規劃(2017-2020)》。其中提出的近期目標任務是:到2020年,海洋牧場的水產品年產量穩定在450萬噸;海洋牧場產品產值達到950億元,海洋牧場全產業鏈綜合收入增加到3000億元。同時,山東還提出了“一體、兩帶、三區、四園、多點”的海洋牧場發展空間布局,并劃定禁止發展區。
《規劃》提出,到2020年,海洋牧場建設初具規模。投放人工魚礁2000萬空方以上,年增殖放流海洋生物苗種100億單位,建設省級海釣基地30處,游客年接待能力達600萬人次以上;新開發建設底播型海洋牧場9萬余公頃;新升級改造田園型海洋牧場2.3萬公頃以上;新建設以深水智能網箱、養殖休閑平臺、養殖工船等為主體的裝備型海洋牧場10處。
到2020年,要實現海洋牧場高端水產品穩定供應。將海洋牧場打造成優質高端水產品生產供應基地,水產品產地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規劃》根據水域自然稟賦、漁業產業特點和資源環境承載力等,提出了“一體、兩帶、三區、四園、多點”的發展空間布局,同時劃定禁止發展區。
“一體”即投礁型海洋牧場,從萊州芙蓉島到日照繡針河海域,建設人工魚礁主體區。該區域將依托膠東半島海岸蜿蜒曲折、港灣岬角交錯、底質地貌類型多樣、島嶼羅列以及漁業資源豐富的自然優勢,統一規劃,整體論證,推廣人工魚礁新構型、新材料、新布局,實施以人工魚礁、增殖放流、海藻場和海草床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海洋牧場建設工程,打造成“投礁型海洋牧場”建設的主體區。
“兩帶”,即游釣型海洋牧場,建設濱岸觀光漁業帶和離岸休閑海釣帶。
濱岸觀光漁業帶,在岸基沿線,利用海岸、港灣、沙灘、灘涂等自然資源以及漁村、漁港等人文資源,注重陸地服務和安全保障等設施建設,堅持吃、住、行、游、購、娛等配套,開展灘釣、磯釣、池釣、漁場觀光、趕海、漁業科普、漁文化傳播、漁家樂等多元化的精品休閑漁業項目,打造漁業旅游綜合體。
離岸休閑海釣帶,在離岸海域,依托人工魚礁區及各類海洋牧場平臺設施,完善“礁、魚、船、岸、服”五配套,注重全產業鏈、全服務鏈打造,組建專業海釣船隊,建設休閑海釣服務中心和專業俱樂部。
“三區”即底播型海洋牧場,建設黃河三角洲海域大宗貝類底播區、半島東北部海域海珍品底播區和半島南部海域高值貝類底播區。
黃河三角洲海域大宗貝類底播區自漳衛新河至萊州虎頭崖,主要開展文蛤、菲律賓蛤仔、四角蛤蜊、毛蚶、牡蠣、青蛤、竹蟶、螠蟶、托氏琩螺、脈紅螺等傳統貝類底播增殖,在河口海域投放生態型牡蠣礁,構建牡蠣礁生態系統;開展黃河三角洲底棲魚類、蝦虎魚及蝦、蟹、海蜇的增殖,多元化改善海洋生態環境。
半島東北部海域海珍品底播區自萊州虎頭崖至靖海灣海域,開展以刺參、皺紋盤鮑、魁蚶、櫛孔扇貝等海珍品為主要對象的海底漁業開發;10 米以深海域開展深水貝類資源的增殖。
半島南部海域高值貝類底播區自靖海灣至繡針河口海域,主要開展魁蚶、大竹蟶、西施舌、櫛江珧、鳥蛤、櫛孔扇貝等高值貝類的增養殖和馬尾藻、銅藻等大型藻類養殖,改善海域生態環境。
“四園”,即田園型海洋牧場,建設萊州灣濱海濕地生態園、煙威近海貝藻生態園、半島東部“海洋蔬菜”生態園以及海州灣種質養護生態園。
“多點”則是依據海區自然條件和裝備類型布局,建設多處裝備型海洋牧場,推動牧場漁業由近岸向離岸深水區域拓展,在黃河口深海海域、黃海冷水團、廟島群島海域、半島深水海域、遠岸島鏈等區域內,構建以“大型智能網箱+深海養殖工船+養殖平臺”為主體,以互聯網技術為手段的生態化、智能化、高效化新型牧場,以實現養殖品種的互補供給和常態化供給。
另外,山東還劃定了海洋牧場禁止發展區,以有效規避傾廢區、港口、航道、錨地、軍事區、海洋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等特殊海域,保障海洋牧場良好生態環境和海洋經濟有序發展。(經濟導報記者 王延鋒)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