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17-09-26 08:04:09
①23日上午,岳健忙于協調飲虎池街綜合整治。 記者王汗冰 攝
②在洪樓南路附近,劉繼芳給市民遞打氣筒。 記者劉玉樂 攝
③王麗琴幫著居民往樓下搬蜂窩煤 記者王錚 攝
④老黃帶著“藍馬甲”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清掃衛生 記者王汗冰 攝
進入9月下旬,“秋老虎”帶來的余溫依舊“熱情”,更熱情的,是為提升城市顏值出力的更多市民和更多群體。睡過青石板還跑到人家單位“上班”的基層干部、每天步行兩萬步卻不是為了曬步數的“柔情硬漢”、把52棟居民樓都轉悠了個遍的志愿者“二姨”……正是因為一個個不旁觀、不見外的擔當者的付出,這座城在點滴中變得日漸美好。
青石板上睡過覺,別人單位“上過班”
23日上午9點,飲虎池街鋪上了最后一層瀝青,這也讓濼源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副主任岳健心里最后一塊大石落了地。從今年年初開始,他曾經睡過青石板、連續20個小時盯在施工現場,也曾經多次剛進家門又因工作需要返回工作崗位。
占地數千平方米的舜和茶城,曾一度被人稱為“網紅”涉公違建,為了讓工作更順利開展,岳健先后五次協調市主管部門。那個時候,在他的本單位都見不到他的身影,因為他基本天天跑到有關單位去“上班”。清明假期期間,岳健牽頭建立了由交警、消防、環衛、派出所等多部門和單位共同參與的聯動機制,實施“凌晨行動”,最終,舜和茶城這一“涉公”違建得以順利拆除。
啃完了網紅“硬骨頭”,岳健再蹚飲虎池街綜合整治的“深水區”,最終取得了“露天燒烤整治、飲虎池街拆違”的完美收官。
腳趾被砸被迫臥床,微信群也不“隱身”
23日上午,七里山街道郎北社區綜合黨委書記張曰燕在臥床養傷,但她仍通過微信群來關注大家發的創城動態。如果不是兩個多月前的那次意外,她還會像往常一樣,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創城一線。
7月2日上午7點,被大家稱為“女漢子”的張曰燕領著工作人員清理郎茂山小區一區7號樓前的垃圾死角,一塊近30斤重的紅砂石在車子啟動后滑落下來,正好砸在她的左腳上。被送到醫院后,醫生診斷她的二趾已壞死,需要做截肢手術,而大拇趾則需要插入鋼釘固定。手術后的第二天,張曰燕就開始關注社區最新創城動態和微信工作群消息,她還囑咐同事,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隨時可以給她打電話、發微信溝通,不要怕打擾她。每天“站崗”5小時,一站就是3個月
23日,劉繼芳早早便來到洪樓南路上的“學雷鋒志愿崗”,擺好桌子,將學雷鋒志愿服務的牌子掛在桌子前面,開始了她一天的志愿服務。從早上9點到下午5點,除去中午休息,劉繼芳和她的同伴,要在崗位上執勤5個多小時。一般人難以堅持的事情,他們卻堅持了3個月。
75歲的劉繼芳是有著27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是山大路街道洪北社區4號樓的樓長,還是社區黨支部的支部書記。她帶領的“黨員先鋒隊”,平均年齡在65歲以上,大多是社區里的“積極分子”。“我們年齡大了,能力微薄,但是人多力量大,大家伙擰成一股繩,也能為創城作貢獻。”劉繼芳說。
每天步行兩萬步,不是為了曬步數
“6月18日,參與舜玉南區馬路市場取締工作,8:00至17:00配合盯守現場。9月13日,對舜玉南區樓道內雜物、亂貼亂畫、小廣告進行清理。9月18日,對舜玉南區重點的樓道、垃圾死角進行二次清理,同時配合巡邏,取締占道游商。”這是市中區舜玉路城管委城管隊員沈青工作手冊上記錄的內容,他的足跡遍布了舜玉南區每條街巷。
沈青剛加入城管隊伍時,主要治理的就是占道游商、亂貼亂畫等城市頑疾,在兩年多的時間里,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小商小販,他平均每日步行在兩萬步以上。對于某些生活特別困難的“特殊群體”,他甚至主動幫他們協調新的崗位。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游商得清,城市環境得維護,老百姓的難處也得體諒”。52棟居民樓轉個遍,不是沖著拉閑呱
今年57歲的王麗琴,是南辛莊街道北街社區的一名創城志愿者,身穿紅色馬甲、頭戴紅色帽子,她和其他4名姊妹一起,組成了社區紅衣大姐志愿者服務隊,奔走于52棟居民樓及大片平房之間。作為服務隊中年齡最大的一個,王麗琴被年輕人親切地稱為“二姨”。
當記者在北街社區一棟居民樓內見到“二姨”時,她正幫著一名居民搬蜂窩煤。500余塊蜂窩煤得從5樓樓道搬下去,“二姨”抱著4塊蜂窩煤,一步步地往樓下挪。“這個地方是開放式小區,沒有集中供暖,也沒有儲藏室,居民買的蜂窩煤都堆在了樓道里,但樓道放雜物影響通行,所以我幫著往樓下的平房里搬。”王麗琴將蜂窩煤靠到樓梯扶手上,氣喘吁吁地說。
雖然每天都在忙碌中度過,但她打心眼兒里喜歡干這些活。“這里的居民,我大部分都認識,平時就和朋友一樣。工作中遇到什么問題,也更加容易解決。”老黃從來不叫累,誰家有活他都去
24日早上還不到8點,玉函南區的小花園里就傳來“沙沙沙”的聲音,老黃又在掃地中開始了他一天的工作。剛把社區路面上的垃圾清掃完畢,服務隊的其他志愿者就來招呼老黃了,社區垃圾臨時存放點垃圾又堆滿了,需要清運。不到十分鐘,幾位“藍馬甲”就出現在社區垃圾臨時存放點跟前,他們肩扛手抬,一次又一次地彎腰,把一件件廢棄木板、一批批建筑石塊清理出來,及時運走。
作為這支隊伍的隊長,60歲的黃承義已經滿頭白發。扛得動百十斤、雨雪天拾垃圾,社區里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清理垃圾死角,他總是沖在最前;哪有私搭亂建,他堅持不懈地規勸。“除了這些,修個自行車、煤氣爐,誰家管道漏水了、廁所不通了,只要一個電話,放下飯碗我就趕緊過去。”
正是這些普通人的默默付出,讓這座城一點點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宜居。
原標題:創城新變化:提升城市顏值,記住他們的面孔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