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
2017-11-28 22:36:11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走進萊西市沽河街道長清村的隋英蘭家,就聞到一股淡淡的面食香氣,面板上一個個花式各異的饅頭煞是好看。52歲的隋英蘭,自小耳濡目染母親在村里做各式花饃,對花樣饅頭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和熱愛。
“小時候,村里農婦都會做花樣饅頭,我母親手藝特別巧,尤其捏面花,村里的紅白事都愛找她去幫忙。她做花樣饅頭時,我總會在跟前看著,她就做些小魚、小鳥之類的給我。”隋英蘭說,“看著母親的手在面團上隨意捏幾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面花就出來了,這使得我對學習制作花樣饅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以說我的母親就是我創作花饃的啟蒙老師。”
隋英蘭
花樣饅頭制作工序看起來比較簡單,但要做好,也是件費心費力的事。
隋英蘭介紹,醒饃時,要掌握好時間和溫度,確保不變形、不干裂、濕潤光滑;揉好面以后,就要進入花樣饅頭制作的關鍵環節捏形了。捏形的好壞全靠人們的手勁來掌握,經過搟、剪、搓、壓、印等,造型簡單的,用剪刀或筷子直接壓出花紋就行;造型復雜、體積較大、層次多的,就需要分層制作,用竹簽連接。
蒸制時要控制好火候,蒸出的饅頭才能熟透而又不變形、不起泡。據了解,隋英蘭制作的各種形狀的花樣饅頭有20多種,不同形狀的饅頭象征著不同的寓意,比如老虎象征著虎虎生威,燕子象征著吉祥如意,穗子則象征著平平安安。
“只要眼睛一看,或者用手一摸,甚至從拍打面團的聲音我都能感覺出出鍋時饅頭的好壞來。”這是隋英蘭的“絕活”。為了讓花樣饅頭更好的保持原汁原味,隋英蘭仍然堅持純手工制作。她說:“手工揉出來味道好,能吃出麥香味來,我們不加任何添加劑,全是生引子,我們這個引子一天生兩次。”她每天凌晨就得起來發面、做饃、蒸饃,一年四季都是如此,這也是她的花樣饅頭俏銷的原因,不僅分量足、味道好,還有傳統手工饃人的勤勞和誠信。隋英蘭做花樣饅頭有十七年了,平時每天要制作五六十個饅頭,每天能收入200元。目前,隋英蘭的手工饅頭已在周邊村里小有名氣,十里八鄉的人都慕名前來購買。
“為了保持老味道,我們必須全部手工制作,很多人來學一兩天就不來了,都覺得太累。”雖然很多人在看到花樣饅頭時都會發出“很美、很漂亮”這樣的感嘆,但是在社會發展步伐加快的今天,年輕人只停留在欣賞的角度,不再熱衷于學習這一傳統的手工技術,隋英蘭目前正考慮如何能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這項老手藝,確保如此帶有傳統意義的花樣饅頭不失傳。(記者 張晉 通訊員 高歡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