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1-21 10:23:01
于峰強吃力地收扇貝籠,這個大家伙重100多斤。 一場寒潮剛剛過去,殘留的積雪預示著寒冷仍將繼續。正如海上的生計,風浪、嚴寒也不能阻擋漁民在風波里出沒。 1月16日,威海,大霧,海上北風5到6級,溫度2℃到5℃。對于漁民來說,這種天氣是冬天里的好天。 入冬后,海上多大風大浪,小漁船每月能出海的時間不足半月。而這樣的天氣下,他們必須趕在下一次的風浪之前去把“種”在海里的扇貝盡可能多的收回來。
二人在活動空間不到20平米的小船上勞作。 在威海市中心漁港的碼頭上,陳世界跑前跑后,有時卸籠子,有時分揀扇貝,有時裝箱。他既是老板,也是工人,“自己再不忙活,本錢都掙不回來。”37歲的陳世界是安徽人,他雇傭的工人也大多來自安徽、河南等地,“本地人有錢了,不再遭這個罪了。”在威海跑船多年后,陳世界把積蓄用于水產養殖,但這同樣是靠天吃飯的行業。 陳世界有兩艘養殖船,往返碼頭和海上負責采收和運輸,每艘船上配兩名長工。長工的工資是按月結算的,不管出工與否,每月工錢都是6500元。
扇貝采收季有三個多月,但真正能采收的時間有限,因此每天都極為繁忙、勞累。沒有午休時間,短暫的休息時間也就是午飯時間,陳世界開車把饅頭、飯菜和熱湯拉來,工人們脫去手套便直接吃飯。附近是孫家疃邊防派出所設置的海疆書屋,這里更多的時候成為漁民們洗手、吃飯、喝熱水的場所,邊防民警也往往會多備上幾壺開水給他們飲用。
我們對漁民的艱辛缺乏想象力,但也明白大海的強悍。海上生計有著獨特的邏輯,每天都有人滿懷希望地來,每天也有人背著鋪蓋卷離開。很多來者給自己許諾以過高的希望——高薪,卻低估了要付出的代價——與海搏命,也因此很快成為去者。 沒有身臨其境,所有華麗的贊美都是洋洋大話。我愿意把這些漁民稱為強者,事實上他們也是,比如于峰強。“90后”的腦門上已經貼滿了標簽:佛系、已禿、朋克養生……。這些與28歲的于峰強無關,紫紅的臉膛是海風長年累月刻下的痕跡,他有著與年紀不相稱的滄桑,但他已經是漁民里最年輕的人了。
陳世界有意躲避鏡頭,他說:誰不想穿著一身干凈衣服上鏡頭。 較去年同期,扇貝的價格漲了3毛錢,但每斤3.8元的價格或許只能讓養殖戶保本,因為去年夏天的海水溫度較高,扇貝的成活率驟降至50%。
兩人合作,將扇貝從網中甩出,供岸上的人員分揀。
于峰強吃力地收扇貝籠,這個大家伙重100多斤。2 長工程笑坤和于峰強再次駕船出海,不需計較這一天比起往日是冷或暖,風浪只是照例在等候他們。從碼頭到養殖區有五六公里,近一個小時才能駛達。駛出漁港,穿過密密麻麻的浮漂,在茫茫的大霧里,他們僅通過幾個航標就能準確地找到要去的養殖區。在風浪的顛簸中,他們扯動浮漂拴系的繩子,把一個又一個的扇貝籠吃力地拖拽上船,扇貝籠夾帶著海水,每個有100多斤重,每次拖拽后他倆都得急喘幾口粗氣。雖然每天往返只有兩三趟,但對于他們來說,每天都是極為勞累和漫長。 扇貝運回碼頭后,被立即分揀、裝箱,出售給販子,運往青島的海鮮集散地,之后銷往全國各地,直至作為美味被端上餐桌。
于峰強展示他采收的扇貝。
在邊疆書屋休息,漁民能喝上熱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