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2-07 08:17:02
沒有一家人能夠承受這樣的苦難:爺爺小腦萎縮,爸爸雙眼近乎全盲,媽媽患有先天性精神疾病,今年9歲的奧奧生下來就被診斷為先天性腦癱,70歲的奶奶是家里唯一的正常人。
也沒有一位母親能夠和命運展開這樣的抗爭:年輕時,為了給兒子看病,她曾走遍全國。如今年過七旬,為了送孫子去15公里外的學校上學,她將他綁在三輪車上。你未成年,我不敢老,她說,不知道還能馱他幾年,也許直到生命的盡頭……
先天的疾病讓奧奧無法準確地理解這個世界,也記不得很多人,他總是習慣給來家里看望的志愿者一個擁抱,并稱呼她們為“媽媽”。奶奶劉登蘭說,雖然家里只有她一個正常人,但家之外,村里、學校、社會上,有一群好心人在幫她支撐著這個家。
為方便送奧奧上學,村民集資買了電動三輪
出了濟南市區沿著103省道一直往東南方向開,離遠處的山越來越近,道路也變得越來越窄。劉登蘭一家居住的崔家莊村,就在這條村道的盡頭處。
從家到學校,要走15公里。對于4年前的劉登蘭來說,這是一段難以到達的距離。
2014年6月份,濟南市布谷鳥特需兒童之家決定免費讓奧奧去上學。雖然自己沒上過一天學,但劉登蘭知道,奧奧在學校里不僅能學會自理,還能學到知識,將來不會成為一個沒用的人。
破爛不堪的院子里,除了那輛從村口收破爛的老人那里花20塊錢買來的腳蹬三輪車,再也沒有其他的交通工具了。累,劉登蘭不怕,但是她怕孩子上學來不及,“那輛車總壞,鏈子也總掉,一路上得修好幾次。”幾天前賣菜的路上,遇到上坡她使勁兒蹬了幾下,車軸居然斷了。
“咱們集資給奧奧家買一輛電動三輪車吧,不僅能送孩子上學,劉大娘趕集賣菜也能省點力氣。”幾位村民向村里提議。
崔家莊村有400多戶村民,誰家遇到事情,大家伙兒總愛伸手幫一把。“孩子上學太遠了,這樣吧,村里先出錢買車,等籌夠了錢再補上。”崔家莊村村支部書記王吉芬決定,村里先出3000塊錢把車買回來,讓這一家人盡快用上三輪車。“后來陸陸續續有十多戶村民出了錢,又把錢還給了村里,所以這輛三輪車是村民集資給買的。”王吉芬說。
那天,劉登蘭望著嶄新的車子激動得說不出話,“這車又輕快又舒服,孩子坐著不遭罪,要是靠我賣菜掙錢,都不知道什么時候能買上……”她將奧奧抱上車,一老一小的背影朝著15公里外的學校出發了。這段路用了兩個小時才到,但劉登蘭卻踏實多了。
村民們還主動承擔起了幫劉登蘭種菜的任務,“老人一個人干不動,大家伙兒誰看見了就上去幫一把。”王吉芬說,這已經成了村里的風氣。
奧奧(左四)在布谷鳥特需兒童之家上課。 學校供圖
特需學校提供免費食宿,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
自己用筷子吃飯,自己上廁所,幫助老師給班里年紀小的孩子分發食物……這是奧奧每天在學校里做的事情。和上學前相比,這對于奧奧來說是根本想象不到的變化。“2014年6月份,我們通過仲宮街道辦事處殘聯了解到奧奧家的情況,當時我就和康復老師、教育主任到他家去了一趟。”濟南市布谷鳥特需兒童之家院長谷平至今仍記得第一次去奧奧家里的情景,“當時我們就被震驚了,孩子在院子里亂跑,媽媽精神不好,根本沒法照顧孩子,爸爸眼睛看不見,爺爺又病著,只有奶奶一個人能和我們對話。”
最觸動谷院長的是,已經6歲的奧奧還穿著開襠褲,“大小便不能自理,大人又沒有很好地引導,這樣下去孩子長大了也沒法自理。我們當時就決定,只要他家人同意,這個孩子我們免費收,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耽誤了最佳學習期。”
為了讓奧奧接受專業的認知和學習,同時減輕奶奶劉登蘭的負擔,學校選擇了讓奧奧寄宿學習,“這樣他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學校,有利于習慣的養成,但這也意味著學校開支的增加,吃、穿都是學校提供的。”
接送上學成了問題,谷院長決定,在劉登蘭找到接送奧奧的方式之前,他到家里去接奧奧上學。
那天,谷院長將奧奧接到了學校,陌生的環境讓奧奧不住地哭鬧,踢打著過來抱他的老師。“老師端來飯給他,他不知道用筷子和勺子,直接下手就抓。上廁所也不知道說,經常尿褲子。”為了讓奧奧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老師們一遍遍記錄著他上廁所的時間,告訴他吃飯前、睡覺前都要上廁所。
一年之后,奧奧終于會自己用筷子吃飯了,也知道大小便主動告訴老師了,“有時候他語言表達不出來,就用手比劃,告訴老師他想干什么,這是很大的進步,已經很不容易了。”谷院長說,奧奧是先天性的智力發育遲緩,對于這樣的孩子,要培養他的生活自理能力,通過訓練和學習,讓他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今,奧奧是班里最受歡迎的大哥哥,“他懂得分享,每次有人送來好吃的,他總是先分給比他小的小朋友。”谷院長說,奧奧漸漸喜歡上了這個特殊的學校,“在學校,他管門衛叫爺爺,管來接他的老師叫媽媽,他把這里當成了第二個家。”“‘布谷鳥’開到什么時候,就免費讓他上到什么時候。”谷院長說。
奧奧和奶奶劉登蘭接過志愿者送來的棉被。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見習記者 劉曉 攝
只要不放棄,這家人就有希望
“奧奧,看媽媽給你帶什么好吃的了?”2017年年底,山東財經大學老師彭珊珊像往常一樣拎著大包小包的衣物、棉被和吃的來到劉登蘭家里。她已經記不清來過這個家多少次了,她只記得那時奧奧還是個能輕易抱起的小孩子,如今卻長到了自己肩膀高。
“媽媽,媽媽。”還沒等開門,奧奧就聽出了彭珊珊的聲音。對于這個經常來家里的客人,奧奧一點也不陌生,他一把接過彭珊珊手里的一大袋包子,撲在她身上叫喊著:“媽媽,媽媽,是包包,我最愛吃包包。”他習慣叫彭珊珊“媽媽”,他從心里對她親。
“家里的面和油還夠吃嗎?不夠的話我們下次再送來。”彭珊珊問劉登蘭。“夠吃,上次送來的還有不少呢。”劉登蘭一邊接過彭珊珊送來的棉被和衣服,一邊指著廚房里還沒有開封的油和面說,“太讓你操心了,老來看我們……”
一個偶然的機會,彭珊珊得知了劉登蘭家里的情況,“這個家太不容易了,能幫一把是一把。”從那以后,彭珊珊就經常來看望奧奧。接觸時間長了,彭珊珊了解了奧奧的性格,在別人看來,奧奧是一個安靜不下來的“怪孩子”,但是在彭珊珊看來,他卻是一個熱情、懂事的“乖孩子”,“每次志愿者來了,他都很熱情地邀請人家進屋,給人家介紹他住的房間,他內心對人是熱情的,只是不會表達。”彭珊珊說。
和彭珊珊一樣,還有一些志愿者也成了奧奧家里的“常客”。“我把奧奧家的情況告訴了參加公益活動結識的志愿者,他們都很同情這家人,經常來奧奧家里看望。”
這些志愿者中,有在校的學生和學生家長,也有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剛開始給他們捐過一部分錢,有不到一萬塊錢,后來也送一些生活用品。”誰家有不用的棉被、不穿的衣服,都留著給劉登蘭一家用,有時候也買一些奧奧愛吃的東西送來,“我們基本上一兩個周就過去一次,看看孩子,也問問老人有什么需要。”彭珊珊說,只要不放棄,這家人就有希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見習記者 劉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