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文齊魯
2018-06-10 07:52:06
6月2日,著名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來到濟南做客第160期齊魯大講壇,演講的題目是“紅色火星的藍色星球夢”。在科普講座中,83歲的歐陽自遠面對觀眾提問,總是堅持站著詳細解答,沒有高高在上的距離感,更像個親切的老朋友。這樣的科普講座,歐陽院士每年平均進行52場,已常態化堅持了十多年。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上下求索,踐行夢想”,這是歐陽院士認為一名科學家最重要的品質。作為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為什么要堅持做科普,而且做得盡心盡力?目前科普存在哪些困難?科普的真正價值又是什么?歐陽院士在接受齊魯晚報記者專訪時坦言,院士做科普絕不是大材小用,應該有一部分科學家站出來擔當科普的責任,因為科普提高的是全民的素養,使整個社會的科學文化底蘊不斷提高。
做科普是被逼出來的
齊魯晚報:您是如何走上科普道路的?
歐陽自遠:中國要進行月球探測的消息一出,很多人并不理解:探測月球有什么用?探月對國民經濟發展、科技進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有多大好處?搞這項工程要花多少錢?別的國家都探測過了,中國再去有什么創新呢?當時還有院士在報紙上明確提出對探月的質疑。我覺得這些問題問得很好,我們沒有給公眾講清楚,大家自然有疑問。我覺得有責任向大家講明白,所以“我做科普是逼出來的”。
雖然當時的科普氛圍不是很好,但我覺得應該去做。針對不同的對象,比如公務員、青少年、大學生等,我準備了七八個版本的講稿。對于其他研究領域的院士,我用的是高中生的版本,因為他們對自己不專長的領域也了解不多。
漸漸地,越來越多人邀請我做科普,我做科普從不自覺到自覺。但我首先仍然要做好科研,科研做好了,才能把科學道理講得更真實更透徹。
就這樣,從2007年到2017年,每場科普活動我都有記錄,統計下來,平均一年大約52場,聽眾人數約有3萬人。我所有的報告、PPT都是自己做,每個題目我大約要做好幾天,只有這樣,觀眾才能感覺到我是誠心誠意來交流,不是敷衍了事。
齊魯晚報:您這么有名的科學家做科普,會不會讓同行覺得大材小用?
歐陽自遠:我從沒這個感覺。做科普和做科研一樣,都要下工夫,不要以為科普很簡單。有些科學家做科普就像講課一樣。有個報道稱,一位很有名的老院士在人民大會堂給孩子們做科普講座,誰料這些孩子們并不專心聽講,而是看手機、玩耍、吵鬧、打瞌睡。人們批評這些孩子不尊重科學家。而我首先要批評這位大院士,他不理解他的任務就是讓孩子們聽懂。并不是孩子們沒教養,如果真講得好,他們都乖乖地瞪著眼睛聽。我認為對科學家不能硬性要求做科普,但應該有一部分科學家能站出來擔當科普的責任。
科普和科研地位懸殊
齊魯晚報:您曾經用“艱難”、“掙扎中前進”形容科普在科學界內部的狀況,這一狀況目前有沒有改觀?
歐陽自遠: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同等重要,是鳥之雙翼,只有兩翼齊飛,中華才能騰飛。近年來,我們國家越來越認識到科普的重要性,但這中間尚需一個歷史過程。當前科研和科普仍然處在不平衡的階段。從社會的輿論來看,科學家似乎挺神秘挺高貴,而科普好像太一般,也許沒本事的人才去做科普。
科研人員的科普工作不計入貢獻成績,升職提薪與其無關。而科研,發表一篇影響因子高的文章會有獎勵,尤其是發表在《Nature》、《Science》這類期刊上,其中并不一定每篇文章都有意義。目前我們還沒有形成積極鼓勵支持科普的氛圍。
我申請了許多大課題,習慣拿出1%-3%的經費做科普,科普也有花費,比如拍科普視頻光盤、寫科普文章和出版科普書。但是科研經費做的預算,在審批時科普的這部分往往被刪掉了,計劃安排的這部分錢要交回。
科普提高的是全民的素養,使整個社會的科學文化底蘊不斷提高。像這樣的問題我也反映過多次,我在中國科學院學部也申請了一個課題,有關科學家應該怎么做科普。為什么科學家有責任和義務去做科普?因為他們最熟悉最了解自己研究領域的相關知識,才能講得清楚,他們肩負一種責任。我們調查了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都硬性要求要有一定的科普比例。
我國的科研經費一直在增長,而科普經費的增長就顯得慢得多了。科協有科普經費,也開展了很多科普活動,但畢竟勢單力薄。應該形成一種社會的氛圍,不僅能在思想上重視,還能在規章上落實。
齊魯晚報:像您一樣參與到科普工作中的科學家群體擴大了嗎?
歐陽自遠:這里面存在歷史的一些原因,目前有一部分院士也熱心做這件事情,科學家中的科普隊伍有增長,但增長速度相對較慢。
向青少年展示科學無限前景
齊魯晚報:把科學講得通俗易懂、接地氣并不容易。您做科普積累了哪些心得?
歐陽自遠:做科普,就像廚師一樣,怎么炒出一盤色、香、味俱全的好菜?首先要針對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重大科學問題,比如宇宙怎么起源的、地球外有沒有生命等。還有公眾存在的各種疑問,要結合大家的需求去講。
同時要講清楚原理,有很多不是純粹的科學問題,可以借用一些人文的精髓。比如月亮的人文太豐富了,我便借過來一些古典詩詞、傳說,使大家覺得有骨頭有肉,好聽。
關鍵是要交心,不能高高在上。我發現新媒體的力量太強大了,有幾次我都嚇一跳。我的科普報告一上網,被告知一場講座觀看人數就有12萬人。而我做科普一年50多場,才3萬人左右。所以一定要結合新媒體。我現在寫的科普書,書中放了幾十個二維碼,掃一掃可以看影片、聽故事。
齊魯晚報:在您的科普觀眾中,有各種領域的群體,您認為哪一個領域的觀眾最需要科普?
歐陽自遠:我科普的受眾中,各年齡段各領域都有。我能感覺到他們對科學滿懷希望和熱情。我在講座時講到嫦娥一號花了14億人民幣,相當于北京市新建兩公里地鐵的造價,聽眾的反應是“怎么才花了這么一點錢”。我感覺我身后有一股熱情而強大的推動力,和大家一起共同推動中國月球和行星探測事業的發展,我并不孤獨。
最重要的是青少年,他們是國家的未來,要拓展他們的思維方法,培養科學的精神。其次就是公務員,他們掌握著國家的行政力量,也應該熟悉了解科學,進行科學決策,這對國家的發展非常重要。
齊魯晚報:您曾經說過,我們的下一代對科學的興趣如何,將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的國民科學素養水平,科普能夠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您認為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歐陽自遠:首先要鼓勵支持他們的探索精神,要對科學知識正確講解。更重要的是,做科普報告時,要讓孩子們感到親切。孩子們提的問題,有一部分是道聽途說,比如月球上有沒有外星人,特別是中國要探測月球背面,很多人質疑,別的國家都沒去過,中國干嗎要帶頭第一個去月球背面?提出這些問題很正常,他們不具備這方面的判斷力,我得向他們說清楚;孩子們也掌握很多不科學的“證據”,要告訴他們有些科普書假在什么地方。
還要向孩子們展示一種前景,現在還有很多問題沒搞清楚,這個任務就落在他們的身上,激發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雖然我的科普涉及的面比較窄,但是前景一展開,孩子們便會感到他們未來還有更復雜更艱巨的任務要去承擔。
科普讓謠言不攻自破
齊魯晚報:新文化運動的時候就有兩大口號:德先生和賽先生,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忽視了“賽先生”,這在很多時候關乎常識和底線,從您的個人經歷來看,您如何理解科學的價值?
歐陽自遠:一個國家,假如公眾科學素養很低,一旦掙得錢多了,可能會做壞事。而一個公眾素養高的社會,社會治安、社會面貌等完全是另外的景象。所以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人民的科學素養也是重要的參數。
我相信我國的人民素養一直在提高,但同時有一些所謂的科學離奇傳說也越來越多,這也正常,所以要跟大家講清楚。比如1988年美國公布了一張外星人劫持美國轟炸機的圖片,把轟炸機放在月球背面的一個撞擊坑里,這張圖片一下子引起轟動。我將這張圖和我的圖對比,一看這個坑就知道是在什么經緯度,坑有多深?這個坑有93公里寬、3公里深。這架飛機假如被擱在這個93公里寬的坑里,飛機至少有五十公里長,翅膀展開大概有六十公里寬,明顯是假的。
還有美國阿波羅載人登上月球這件事,美國公布了20萬張照片,一大堆錄像片,很多人看完以后產生了懷疑,認為這是假的。我見到美國宇航局的一些官員和專家,說網上有2億人質疑你們,說你們根本沒有登上月球,你們回答一下好不好?他們的回答是:我們不予理睬。其實對于每一項疑問我只要一分鐘就可以解釋清楚: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曾出現了兩個影子,人們認為是假的,因為月球上只有一個光源——太陽。但大家不知道,附近的登陸艙外形是一個六面體,上面蒙了一層反光很強的金色保溫膜,它的反光導致了另一個影子的出現。后來我發現,他們做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時間最長的一場科普運動,卻沒花一分錢。
有些人不看書、不學習,對相關知識不了解,就一口咬定謠言是對的,甚至這其中還有一些大教授,所以說科普太重要了。
齊魯晚報:科普的內容應該有針對性。您認為目前哪些問題急需科普?
歐陽自遠:隨著科技發展,社會上都有一些新的問題會提出來,受到關注。現在科技界在爭論的問題,也是公眾關心的問題。究竟有哪些問題呢?據我所知,比如說人工智能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很多憂慮,人工智能的發展會不會最終掌控人類?大數據真的很萬能嗎?此外,人們對浩瀚宇宙充滿了好奇和敬畏,宇宙、星系、太陽系、地球與行星等等的起源、演化及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國際尤其是中國航天活動的進展;到底有沒有外星人,未來地球人類會不會被外星人統治?科學家有責任和義務將相關的科學知識通過科普反饋給公眾。讓公眾了解科學,不斷提高公眾的科學素質,是科學家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文|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范佳
(壹點號 人文齊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