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06-20 08:00:06
6月19日是全國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當天上午,濟南市救助管理站組織社會各界人士走進救助站,讓市民近距離了解滯留人員日常受助情況。近年來,濟南市救助管理站通過受助人員口音分析、DNA比對、與網約車平臺合作、為流浪人員落戶辦身份證等多種方式,幫助眾多流浪乞討人員尋親并及時護送返鄉。
救助的真正目的是幫流浪者找家
“大娘,你家是哪兒的?想不想回家?”19日,濟南市救助管理站救助大廳內,救助員張陽陽在為一名流浪人員登記身份信息。面對細心的詢問,該流浪人員一言不發。“老人衣著破爛,在垃圾桶邊拾垃圾,熱心市民擔心她是走丟老人,就送到救助站來了。老人看上去精神有問題,先安置下來。”張陽陽稱。
類似的救助過程在救助站內幾乎每天都上演。濟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介紹,2017年,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73983人次,今年上半年截至6月15日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34439人次。
讓流浪人員進站受助只是救助的第一步,幫助流浪人員返鄉歸家才是救助的真正目的。為幫助救助人員返鄉歸家,救助員們個個身懷“絕技”。首先要會按“音”索驥。在與流浪人員的交談中,辨識他們的鄉音,通過流浪人員回憶起的生活點滴來確定這些人的家鄉。
DNA“滴血認親”,8名流浪者找到家
長期滯站的流浪人員大都是殘障人員,單憑問住址、聽口音等手段幫其找到家的可能性十分小。自2016年3月開始,濟南市救助站與公安部門合作,利用DNA數據庫幫流浪人員找家。對于凡是入站的受助人員,救助站要在7個工作日內報請公安機關采集其DNA數據,然后將相關數據錄入全國打拐DNA信息庫。至于采集方式,救助站工作人員王子福介紹,申報手續受理后,公安機關會發放血液收集袋,“手指一扎出血,便可完成采集。一滴血就能幫他們找到家,有點像‘滴血認親’。”
目前,濟南市救助站對284名長期滯站人員采集了DNA,共有8人比中信息,確認身份返回了家鄉。“一般兩種情況,其家屬已報案,DNA相關信息被收集到信息庫;或者流浪人員DNA信息已被采集,等待親屬報案錄入。”王子福說。
19日上午,救助員張陽陽(站立者)詢問流浪人員的身份信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杰 攝
借助網約車救助,半年已有20余次
除了救助站的日常工作,社會力量參與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服務是幫助流浪乞討人員回歸家庭、融入社會的重要力量。自2013年開始,濟南市救助管理站先后與媒體、環衛工人聯動,并在天橋區設立社區救助點,以期及時發現救助流浪乞討人員。“人多力量大,單靠救助站十幾名一線救助員是遠遠不夠的。”
此外,濟南市救助站借助互聯網平臺,聯合濟南市福利彩票發行中心、萬順叫車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搭建了隨手拍平臺,熱心市民安裝手機應用軟件,隨時隨地拍攝流浪者照片并上傳至網絡平臺,網約車司機即可接收到信息,及時發現和救助流浪乞討人員,實現了“車到哪里、救助就到哪里”的即時救助。
濟南市救助管理站也為網約車司機分發了棉被、衣服等救助物資。“遇到愿意來站接受救助的流浪人員,司機會將其送到救助站;不愿意來的,司機會為其發放所需的食品、棉被等物品。”
據悉,自2017年12月13日“隨手拍”平臺啟動以來,已收到市民上傳的信息30余條,累計出車救助20余次。
創新救助安置方式,流浪者有了身份證
除了創新救助方式,對于長期滯站的流浪人員,濟南市救助管理站更是創新安置方式,創建移交安置制度,為長期滯站人員落戶,辦理身份證。目前,濟南市救助站聯合公安部門為133名滯留3個月以上無法查詢核實身份流浪乞討人員落戶濟南市戶籍,并辦理了居民身份證。
落戶后,這些受助人員可以順利辦理入住福利院、精神病院等公立福利、衛生機構,還可依據本地戶口身份享受“城鎮三無人員”(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人、無勞動能力)供養、醫療救助、惠民殯葬政策、城鎮醫療保險等待遇。
“2017年12月,我們向濟南市社會福利院移交了第一批長期滯留的流浪乞討人員。”王子福表示,此次10名人員移交安置工作的順利完成,標志著長期滯站人員的身份安置工作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使他們在享受到公民應有福利待遇的同時,民政部門也將繼續為他們做好尋親工作。
“救助站的改造提升工程有望在今年開工。”王子福透露,濟南市救助站已制定了改造方案,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審批,改造工程已經提上日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