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膠東在線
2018-08-24 14:48:08
煙臺清泉實業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董事長張恒佳
清泉實業污泥干化焚燒綜合利用環保項目廠區
在當今時代,傳統企業該如何踐行新發展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敲開新舊動能轉換的大門?煙臺清泉實業有限公司作為一家有著20多年悠久歷史的知名企業,產業橫跨供熱、供電、供水、建材生產等多個領域。近年來,在公司黨總支書記、董事長張恒佳的帶領下,它通過自身一步一個腳印的認真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供借鑒的樣本。
啟示一:如何做到節能降耗?
通過科技創新技術改造
探索循環經濟新模式
“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一提及熱電企業,大多數人的腦海里可能都會冒出這些詞匯。而煙臺清泉實業有限公司自從建設熱電聯產項目之初,就通過技術變革、科技創新,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2005年,在公司黨總支書記、董事長張恒佳廣泛深入調查研究和對比篩選基礎上,最終確定實施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方案:熱電聯產一期工程同步展開發電、供暖、供水、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生產四個項目的建設。由此一幅循環經濟的輪廓基本呈現:發電過程中所需工業用水,來自清泉實業自身供水公司;發電過程產生的蒸汽,直接用于城市集中供熱、供冷和生產加氣砌塊磚;產生的工業廢水,直接用于商品砼生產;生產所有產品所需電力,都由熱電廠提供……。各個項目環環相扣,生生不息,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2007年,清泉實業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再度延伸。公司投資建設了商品混凝土和加氣砌塊生產兩個節能減排項目,年產商品混凝土60萬立方,可消耗粉煤灰2萬噸;年產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15萬立方,消耗粉煤灰4.8萬噸。更重要的是,此舉一下徹底解決了公司冬季水泥生產休產期煤渣的處理問題。
如果對這個模式簡單加以提煉總結,清泉實業的循環經濟就是以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物質閉路循環和能量梯次使用為特征,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達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在產品結構上實現了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從常規技術向高技術含量、從高能耗向低能耗的三個轉變。
張恒佳總結說,沒有傳統的行業,只有傳統的企業。在清泉實業的產業鏈條上,每個傳統產業都生發出了新的發展動能,出現了“老樹發新芽”喜人景象,其關鍵就在于科技創新。
近年來,清泉實業公司以技術研發中心為平臺,與三所高等院校建立校企合作關系,與三個科研院所建立專業課題聯合研究關系,與兩家同類企業建立互動交流關系,迅速開展了專業人才培養、新技術新工藝引進、企業自主研發和技術改造工作。其中有四項創新研發最引人矚目:其一,利用抽凝機組余熱,進行低真空循環水供熱技術改造,每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01.2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0噸,節約標煤6557噸。其二,聯合哈工大技術攻關,采用管道直埋技術,更換熱網補償器。其三,將夏季發電后產生的剩余蒸汽用于集中供冷,該項目2018年夏季集中供冷面積達23萬平方米,8年累計節約標煤5600噸。其四,投產建設熱電二期蒸汽管網,最大限度利用熱電蒸汽。
啟示二:如何“反哺”生態環保?
總投資2億建12條生產線
年處理生活污泥42萬噸
2018年7月19日下午,煙臺清泉實業有限公司院內禮炮聲聲,彩旗飄飄。省市數十家媒體齊聚于此,共同見證污泥干化焚燒綜合利用環保項目一期建設投產慶典隆重舉行。
這是一件足以載入煙臺環保史冊的大事,它也意味著煙臺清泉實業有限公司在踐行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豐碩成果。
眾所周知,在城市生活中,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生活污泥,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就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為了解決這一民生難題,從10年前,張恒佳就帶領團隊踏上了艱苦的探索之路。
時光拉至2008年,在得知煙臺市政府有意解決污泥處理問題后,清泉實業主動站出來,要求承擔這個項目。“污泥本身是廢物,但每噸污泥卻含約1000大卡的熱值,為什么不能把這些污泥利用起來,變廢為寶?通過技術處理,一是讓城市生活污泥得到有效處理,二是可以將有效的熱值得到充分利用,企業不僅承擔了社會責任,同時擴充了清泉熱電聯產循環經濟的產業鏈,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張恒佳說。
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2010年5月,總投資100萬歐元的煙臺市城鎮污泥清泉熱電廠混合焚燒項目正式投產運行。自此之后,辛安河污水處理廠每天產生的100噸含水率80%濕污泥,直接打入鍋爐進行焚燒,最終化為電能流向千家萬戶。它解決了污泥處理技術上的一個世界難題,填補了當時我國長江以北采用濕法混合焚燒城鎮生活污泥發電的空白。
隨著時間的增長,一個問題日益凸顯。采用濕法混合焚燒污泥,年焚燒處理量遠遠滿足不了日益劇增的城市生活污泥。清泉實業隨之進行了技術迭代。2014年3月,投資1000萬元,采用“化學改性+殺菌消毒+機械脫水”的新處理工藝正式啟用,該技術將污泥年處理量由原來的1萬噸增加到5萬噸。
2017年,為了進一步優化工藝,擴大污泥處理產能,清泉實業經過反復考察論證,決策再投資2億元人民幣,分三期建設污泥干化焚燒綜合處理項目。引進國際國內最先進的全自動、全封閉先進生產設備和工藝技術,達到了清潔生產標準。其中今年7月19日一期投產的三條全自動生產線,每天可以干化處理含水率80%的城市生活污泥300噸。
而到2022年年底,待三期項目全部建成投產,12條生產線年可處理濕污泥(80%含水率)42萬噸。清泉實業將完全具備承接煙臺市六區生活污泥的處理能力。
擔當成就偉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之源。我們在發展自身經濟的同時,必須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做好綠色發展的帶頭作用,不能僅僅局限于眼前的經濟利益,只有守住綠水青山,才能收獲金山銀山。”張恒佳擲地有聲地說。
啟示三:如何搭上信息化快車?
大數據賦能“智慧供熱”
研發水環境監控預警平臺
區別于傳統經濟,在互聯網時代,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的經濟發展新動能正在加速形成。作為多年發展循環經濟的民生企業,清泉實業思維理念中存在著特有的敏銳感,并在第一時間將產業觸手伸向高精尖技術和新興產業。
記者了解到,自2016年底開始,清泉實業公司著手研發智慧供熱綜合運行服務平臺。根據研發規劃,該平臺共包含客戶中心、熱用戶監督、運行維護管理、數據診斷、經濟運行管理、系統分析、熱網信息配置、生產人員AP數據管理等十六大模塊,具有高度的靈活性、集中化智慧化,實現了供熱系統的多級控制。2018-2019采暖季投入運行后,它將徹底改變集中供熱行業原有依靠員工經驗判斷調節運行參數,依靠客戶反饋意見調整運行溫度的狀況。該平臺不僅能有效做到按需供熱、精準供熱,還能從運行數據分析客戶用熱情況,做到提前反應,超前服務。
搶抓時代機遇,清泉實業公司還成立了琢瑜科技分公司,專門從事對節能環保和安全領域內的問題進行系統分析、模擬、仿真和預測,并提供解決方案。以互聯網、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三大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目前第一款研發項目“水環境智能監控預警模擬仿真系統平臺”已經進入中試階段。近期將應用于河流、湖泊的水質、水量監控和洪水等自然災害的預警和監測。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清泉實業公司共進行技術改造103項,獲得發明專利2件,實用新型專利17項。并且成立了多家致力于研究新科技、新技術、新能源的產業公司。
正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迎著風雨茁壯成長,在新舊動能轉換的征途上,清泉實業的必將再開新局,再立新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