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18-10-06 15:10:10
十一假期,汶上縣次邱鎮白馬河畔機聲隆隆、遍地金黃,一片豐收景象。“要是按節氣,9月15日前后就可以收玉米了。今年聽了‘大數據’的話,晚收了半個月,每畝多收150斤。”白馬河村種糧大戶胡壽昌今年種了1000多畝玉米,笑得合不攏嘴。
胡壽昌所說的大數據,是汶上縣去年新上的農業“四情”智能監測平臺。該平臺在全縣建有3處智能化監測站點,對農作物病蟲發生情況、土壤墑情信息、田間小氣候環境氣象信息、農作物生長發育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并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云平臺等信息處理技術,實現數據采集自動化,信息傳輸網絡化,數據分析統計智能化,為全縣農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今年秋收期間,農業科技人員通過監測站實時傳回來的玉米生長信息,綜合分析后給出指導意見,向種糧大戶宣傳適期晚收。“收玉米不能光看節氣,目前幾天太陽好、晝夜溫差大,是出糧食的時候。”汶上縣農業局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張相偉介紹,經過分析,最佳收獲期是9月底到10月初,在節氣的基礎上每晚收一天,每畝就能增產10斤。通過對已收獲的玉米計算,今年的畝產接近1400斤,比去年高出300斤。
胡壽昌開始集中收獲玉米,3臺玉米籽粒直收機在玉米地里穿行。所到之處,玉米脫粒歸倉,玉米秸稈被粉碎后就地還田。“3臺直收機同時作業,1000多畝地最多4天就能收獲完畢。”胡壽昌說,他包了17年的地,前10年收玉米還多是依靠人工,那時候找200多位工人,一天也就收獲100多畝,收獲成本合到每畝120元。直收機實現了收割、脫粒、秸稈粉碎等一體化作業,招10位工人就綽綽有余了,收獲成本節省到每畝50多元。
“目前,全縣的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了95%以上,將農民從繁重的農業勞動中解放了出來。”張相偉介紹。當前,他們一方面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推廣適時晚收技術,調動1000余家種植專業合作社、1490家種糧大戶、80余家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展社會化服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