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
2018-11-12 10:04:11
秋冬之際,除了紅葉,濟南的銀杏也吸引了很多人氣。但無論銀杏還是紅葉,都面臨著——產品開發單一,無法形成規模效益——的“樹葉旅游”的共同發展難題。目前,濟南市樹葉旅游大都停留于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或采摘的初級階段,缺乏更深度的游客文化體驗。
歷城區淌豆寺的千年古銀杏。
黃河邊金葉引游客扎堆,濟南也不乏千年古銀杏
濟南的秋色,除了熱情似火的紅,還絢麗多“金”。秋冬交際,濟南市銀杏樹開始發力,片片金色吸引眾多游客一睹芳容。
近日,濟南城北黃河邊上綿延數十里的千畝銀杏林,像一條金色腰帶環繞著黃河大堤。冷風吹過,落葉紛飛,撒落一地,猶如置身于金色海洋。不少“拍客”前來記錄美景,“這里取景真美”、“這片樹葉跟黃金一樣,很漂亮”等贊美不絕于耳。
“這幾年,每年秋天都來,美景就是看不夠。一開始還不如手腕粗,現在都比我大腿粗了。”欣賞到美景的愉悅之外,60歲的張先生見證了黃河千畝銀杏林的成長,感嘆時間的流逝。
據悉,黃河銀杏林始建于2001年,總面積2100多畝,共有銀杏樹33萬多株,分布在濟南黃河15公里內淤背區和大堤上。經過17年成長,如今已成為黃河流域最大的銀杏林區,更成為濟南防風固沙、涵養水源、優化環境的綠色風貌帶和生態景觀線。
眾所周知,銀杏生長年限漫長,其樹齡可達3000余年,“千年銀杏”之名由此而來。而在濟南不乏千年古銀杏樹,這些古銀杏大都分布在濟南市郊的山區或寺觀中。其中,五峰山上的銀杏王有2000多歲,市中區十六里河街道礦村內的一棵銀杏樹有1300多年歷史,靈巖寺內大雄寶殿前的三棵銀杏也已有1200年的歷史,淌豆寺、普門寺內的古銀杏也有近千年歷史。
此外,濟南市內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區、泉城公園、旅游路等也不乏銀杏景色。秋日漫步校園內,銀杏、梧桐、楓樹隨風揮灑,漫天的金黃色。葉隨風起,片片金黃在天空中隨“嘩嘩”的節拍而漫舞。
配套旅游設施缺乏,市民賞完銀杏只能回家
銀杏被植物界公認為是世界上一種不可思議的植物,因為古代同時期的動物、植物幾乎全部滅絕,唯有它歷經漫長的歲月依然存活了下來。據悉,地球進入冰川和間冰川期間,氣候巨大變化,在此期間,歐洲和北美地區的銀杏類植物幾乎全部消失,亞洲大陸的也瀕于絕種。
但慶幸的是,由于我國的山脈多為東西走向,局部山嶺所受到的冰川侵蝕作用較為輕緩,而這些山岳地區自然就成為銀杏類植物免遭滅絕的“避難所”,少數銀杏得以幸存并繁衍至今。
盡管濟南市范圍內相對豐富的銀杏觀賞資源,能夠滿足市民、游客賞葉、賞果、賞樹的基本需求,但不可否認旅游開發整體層次較低。無論是規模或是質量方面,仍停留于比較原始的初級階段,無法充分滿足游客“食、住、行、游、購、娛”的旅游需求,導致游客停留時間短,消費水平低。
以黃河岸邊千畝銀杏林為例,這兩年該區域已成為市民自發形成的秋季近郊旅游熱點。每逢11月銀杏觀賞最佳時間段,黃河大堤都被堵得水泄不通,周邊環境衛生更是無人管理,安保欠缺。“既已形成景點,政府應看到市民休閑旅游的需求,完善停車、住宿、休息等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市民張先生說。
“沒想到現在這么破舊。”賞完銀杏,游客張紅一家本打算順道去黃河公園游玩。但“生銹的機器人雕像、一堆堆建筑廢墟,再好的心情也沒了興致”。張紅與家人花了15分鐘游園一圈,便決定開車回家。
黃河邊的銀杏樹撒下一地金黃,吸引了不少游客。
濟南樹葉游產品單一,尚無法形成規模效益
事實上,無論銀杏還是紅葉,都面臨著產品開發單一、無法形成規模效益的“樹葉旅游”的共同發展難題。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濟南市紅葉、銀杏旅游都以原始自然的觀光型體驗為主,并提供相應的農家樂餐飲、土特產品售賣等服務。游客體驗類、參與性項目較少,且多停留于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或采摘的初級階段,缺乏更深度的游客文化體驗。
相對于銀杏,濟南市南山紅葉正紅之時,南山相關景區都會開展各類形式的紅葉文化旅游節慶活動。但類似的節慶活動內容多以商貿推介、項目洽談、各類大賽及節目表演為主,與樹葉產品文化的相關性較弱。而通過地方村鎮政府組織、興辦的紅葉、銀杏文化旅游節,無論是活動的規模還是活動的影響力都處于較低層次。如此一來,便直接導致樹葉旅游的影響力較弱,對客源的輻射力較小。
“類似的旅游文化節,往往經濟目的性較強,從形式到內容都缺乏對紅葉、銀杏文化內涵的有效挖掘,比如有關銀杏的生長歷程、生產過程、相關民俗、神話故事傳說等,使游客無法得到深層次的文化熏陶。”山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王晨光認為,單純依靠節事活動進行紅葉、銀杏文化旅游活動的推介,必然營銷力有限,以致活動逐漸失去吸引力,導致游客的二次到訪率較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注意到,隨著拆違拆臨、跨黃隧道等工程的開展,此前黃河邊上的燒烤農家樂、漁家樂等大都已被拆除,只剩下幾家快餐店與超市。“黃河周邊環境挺好,但是旅游基礎設施差一些,吃得不方便,能歇腳賞景的地方也很少。”張紅感覺,相對于南山景區,黃河旅游開發更加不成熟,留不住游客。
“七八年前這里有溜冰場、騎馬場、兒童樂園,現在還是這樣。”銀杏帶來人氣卻留不住游客的現狀讓游樂場老板劉剛很心焦。“最早那時候天天都有人,現在早就不新鮮了,今年比去年人還少。”他希望,借著北跨發展、森林公園改造升級等機會,相關部門能制定一個長遠持續的發展規劃,搞活黃河旅游,帶動周邊村民致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