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YMG
2018-11-17 07:49:11
風從海上來,潮涌煙臺山。
經歷了烽火硝煙、沉淀了和平歲月、佇立在發展時代——煙臺山與熠熠發光的燈塔一起,見證了煙臺的歷史和現在、往昔與未來,改革開放40年的滄桑巨變,伴隨著煙臺山下的潮起潮落,成就著一座城的逐夢而行。
40載過去,煙臺山沒變、燈塔沒變,而煙臺,迎來了巨變。
站在煙臺山山頂,以煙臺山燈塔為“攝影機”,我可以為你拍下這樣一組長鏡頭——
在東南麓,有著150多年歷史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芝罘俱樂部已煥發出新的生機。大半個世紀里,這座古老的建筑經歷了煙臺開埠、中英《煙臺條約》簽署、中日《馬關條約》換約的屈辱歷史,也見證了煙臺解放、阻止美軍登陸、“楊祿奎事件”等重大歷史時刻,在它的舊址上建成的膠東革命紀念館,向半個世紀后的人們展示著民族從屈辱到復興、革命從苦難到輝煌的“煙臺版中國復興之路”。
海岸街上的克利頓飯店,在1912年8月迎來偉大的民主革命開拓者孫中山。在這里,他為張裕葡萄酒公司寫下了“品重醴泉”,也讓革命的薪火燃燒在這座城市。從民主革命到新中國成立,從改革開放到40年后的今天,每一次歷史的巨變都讓煙臺人民更堅定: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只有跟隨黨的領導,才能從輝煌走向更加輝煌。
曾經,煙臺山下的每一條老街都沉淀著歷史的回響,如今,這里的一磚一瓦都激蕩著時代的潮鳴。
將鏡頭拉遠,是那條鑲嵌在碧波之上的黃金海岸。以往人們只能看到低洼破舊的“紅頂屋”,那時的煙臺,是小漁村、大集鎮,1984年興建的煙臺勞動大廈(今中心大酒店)就是市區的制高點。被稱為“煙臺第一街”的南大街,自行車上路就可以擁擠得“車水馬龍”,一輛“老1路”跑遍整條街……
如今,站在這里極目遠眺,數不盡的高樓大廈林立,323米高的世貿海灣1號在濱海廣場的夜景中繽紛絢爛,成為國際范兒十足的煙臺新地標。寬敞的雙向八車道讓“煙臺第一街”迎來真正的車水馬龍,拔地而起的煙臺文化中心和文化廣場,在夜晚的星空下為南大街畫上一道旖旎的霓虹,也成為感受魅力煙臺的好去處……
發展提升視野,視野決定格局。今天,祖輩的老煙臺人掛在嘴邊的那一句“到煙臺去”早已消失不見,改革開放讓昔日巴掌大的“煙臺”變成了六區融合的“大煙臺”。
在我的鏡頭里,還有沐浴晨輝的所城里、朝陽街。它們曾經只能望著外面的喧囂獨守寂靜,如今,勝利區片改造,所城里、朝陽街完成搬遷,這里珍貴的歷史建筑將“修舊如舊”,煙臺最悠久的老街將真正煥發出“新顏”。
在我的鏡頭里,還有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便捷的現代化交通工具讓出行變成了一種體驗和享受。今年,貫穿煙臺市區東西兩側的交通大動脈——塔山南路部分路段已經正式通車,兩年后,貫穿南北兩側塔山北路也將具備通車條件。
在我的鏡頭里,低矮的紅屋頂早已被鱗次櫛比的現代化小區取代。從1986年在全國率先打響“房改”第一槍,到1993年經濟適用房建設起步,從2002年對市中心區最低收入居民家庭實施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到2015年全市456個老舊小區實施改造,再到2018年,芝罘區列入三年棚改計劃的59個項目全部啟動——改革開放40年間,煙臺中心區城市建設迎來一個又一個歷史性的突破,在宜居煙臺,人們不僅居者有其屋,更居者樂其屋。
建筑的高度,就是現代化的高度;道路的寬度,就是發展的寬度;房子的品質,就是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是改革開放,讓煙臺這個小漁村站在了開放發展的最前沿,觸摸著改革的脈搏,抓住每一個歷史時機,大踏步邁向現代化發展之路。
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富裕——改革開放40年,屬于煙臺人的“中國夢”如煙臺山上的常青松柏,茁壯成行,如煙臺海上的奔涌巨浪,一刻不停。煙臺山作證,勵精圖治的40載桑田滄海,奔向未來我們有無限期待。(YMG記者 王小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