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18-11-27 09:41:11
時隔30多年,白云龍、白志會、白志照、白玉肖、白玉貞又一次并肩站在一起。
白云龍、白志會、白志照、白玉肖、白玉貞,5個已逾七旬的老人,經過一番“吵吵”后,每人點上一支煙,心平氣和起來。30多年前,這樣的“吵吵”讓白集村一度風光無二。
村在商河縣張坊鎮,當時為張坊公社白集大隊。5位老人,都曾是大隊干部。1979年開始,白集“誤入”商品經濟“桃花源”,引發反響。
“莊稼買賣”
手中香煙燃短,75歲的白云龍回憶:農民怎么攪起商品經濟風浪的?當時有統購統銷體制呀,賣只自家的雞,都是“投機倒把”。
1983年1月20日,白集農民賣羊肉登上《人民日報》二版頭條。刊發前的內參稿件,獲得時任總書記的胡耀邦同志批示:“這是一個極生動、極有說服力的例子。許多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白集案例的起點,在1978年。
“要不先分一點?”“中,先邁一步再說。”“不怕?”“吃飽了,怕啥?!”1979年,幾位村干部,像今天一樣坐在一起,“爭論”分地的事情。72歲的白玉肖總結,分地到戶走在前頭,比周邊早一年。早一步實現“聯產承包責任制”,人閑下來。白集農民想干點副業,便串鄉收羊屠宰。白玉肖回憶,“宰一只羊,賺2到3元。全村有200多戶收購專業戶,占全村戶數一半多。”
當時商河縣屬德州地區。羊肉是統購物資,按照計劃,德州地區羊肉供應天津,惠民地區供應北京。商河無冷庫,樂陵縣有。經過一番合計,決定由大隊出面,白集羊肉繞開傳統統購路,往樂陵冷庫賣。天津卡著標收購大羊腔子,而北京要精肉。白村人把羊肉剔出,對接濱州的冷庫,轉銷北京。
要想發財快,莊稼攪買賣。白集人富了。
“羊肉霸盤”
1979年與食品收購站的“羊肉霸盤”,讓5位老人引以為傲。原新華社記者李錦將這段交鋒記錄下來,內容比《喬家大院》中“高粱霸盤”更激烈——
白集“收羊”買賣,遭手握批文和資金的食品收購站堵截。食品收購站把收購價提到0.70元的海報貼到白集村口。白集人則把收購點設在收購站門口,喊出“每斤7角5分”。食品站的人將價格增到7角8分。白集人用喇叭喊:“我們每斤8角錢!”“公家收購每斤8角1!”商業局僅僅加了1分。白集農民喊“8角3”!那邊,商業局收購站喊“8角4!”這邊馬上又迎戰上去“8角5”!收購站的大喇叭不再響了,每斤上漲1分,全公社收購就要倒賠近萬元。
……
今天,面對尋訪,白云龍作了補充——
1980年農歷九月的一天。食品收購站喊價挑起“商戰”。大隊干部們一“吵吵”,“頂上去”。下午3點,一天中收購羊肉的開始。會計白云龍現場開單子記賬。送羊肉隊伍排起長龍,看這出對臺戲。張坊公社書記、兼白集村駐村干部的張士清,暗里做起工作,“鄉里鄉親的,就是差個一分兩分的,也得賣給自己大隊。”商業局長找縣委書記王曉華告狀。張士清則找到王曉華辯護:“他們一不套購國家統購物資,二不高價牟取暴利,怎么能說是投機倒把?”
“不夜村”
還點油燈的年代,白集村是“不夜村”:晚上張燈收購,凌晨起早外出,晚睡的人和早起外出的人,能接上火。時任大隊隊長的白志會回憶,滿載羊肉的“解放”牌拖掛卡車,每天開出一輛。一車拉羊肉5萬斤。白云龍對數字更敏感:一天能開出200多張單子,最多單子上登記了26個羊腔子。
今年80歲的白志貞說,八成以上白集買賣人掌握著“一把抓,不用稱”技術。白云龍總結為:“手是刀子,眼是秤。”“白集人一停業,北京鬧肉慌”,1982年到1985年之間,白集人供應北京城70%的羊肉。這種壟斷,得益于白集繞開德州、惠民地區,掌握信息,新建渠道,羊肉直供北京。
白云龍作為親歷者,向記者講述,買賣人的機會和渠道,是這樣發現的——
白云龍到北鎮冷庫去送羊肉,碰到北京市食品公司的業務員,了解到,統購管理下,羊肉到北京,經兩次周轉,出手0.65元1斤,到北京1.2元。1982年10月6日那天,把業務員接到村,嘗試第一單。當天收夠一整車,4噸羊肉。當晚運北京,跑了一宿,天剛放亮,羊肉沒卸車入庫,在車上被各門市部“搶光”。從此,白集每年供應北京羊肉75萬噸。
河北沽源偏僻山區,離當地收購站有30公里,收購站不去。而遠在800公里外的白集派一個收購組去,就地收購加工,直銷北京。
“科班出身”
白集人的經商創意,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集中體現。已有公司雛形:干部拿管理工資,派出白清常組建“駐京辦事處”。30多人運銷組,收購凈肉,租車運北京,運費自己承擔。440人的收購隊伍,380人在當地串鄉,早出晚歸。家庭是屠宰加工單元,以精肉供應和結算。白云龍說:“當時鄰村幾百口人在白集幫忙。”70歲的白玉肖就從事羊腸衣收購,2分錢一斤,看著不起眼,量大,也賺錢。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白集人發現新商機并轉行:家庭生產對牛、馬、騾、驢等生產資料需求旺盛。白集人去東北、內蒙古、張北販牲口,做大宗貿易。鈔票往破麻袋一裝,不顯眼。收購小組把“地排車”輪卸成“一軸兩輪”,裝進麻袋,分背著坐火車北上。收夠了牲口,找幾根木頭,捆車排,裝車輪,拉上草料,將牲口趕回來。
這種“轟牲口”的法兒,不知哪個白集人開的先河。5位親歷者,想了10分鐘,沒找到是誰。最后,老哥幾個笑著說,“白集人做買賣科班出身,這種絕妙創意,少見!”白志照參與過“轟牲口”,但做法更大膽:到新疆阿克蘇等地,“走后門”弄個火車皮往回運。一車皮能拉五六十頭,下面拴牲口,上面放草料。一趟能分一兩百元。
“機遇之門”
白延崗,是今天白集村的黨支部書記。48歲的黝黑漢子,鄭重地說:今天的白集更渴望發展。
“白集的鄉村振興,今天站在機遇之門。”白延崗說,目前,有好幾家從事食品加工的企業。其中一家企業,去年兩位股東分紅達3000多萬。企業家眼光更為長遠,過去講“霸盤”壟斷,如今講開放合作發展,將外資外商引進村里。
53歲的柏成營,是白延崗嘴里開放引商的典型。18歲創業的柏成營,販賣過羊肉、收購過牛皮,經歷過賠本失敗,也吃過“蹬自行車往濟南送肉,渴了捧引黃渠渾水喝”的苦。2015年,他做出大膽決定,投資千萬注冊濟南盛亞福源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自己出資負責銷售,卻把49%的股份分給兩位美籍華人博士。“我沒上過學,當年知道技術重要。”柏成營有三兒一女,出了三個大學生。如今,年輕人都投身到家中的生意中,這讓柏成營看到未來:“年輕人有老輩人沒有的眼界。”
白集人始終在探索。如今,跨過老輩人專長的牛羊屠宰,轉向食品深加工。濟南瑞海清真油脂有限公司,過去從事傳統動物油脂加工,最近,正在與外商洽談合作,生產調味品和火鍋底料。
今天,白集人拉開架勢,緊追時代。記者向白云龍討教未來發展思路,這位改革親歷者,說了句:不能站著想,只能干著想。
原標題:從“羊肉霸盤”到“引商到村” 白集村“整體下海”30年啟示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