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2019-08-25 06:49:08
“我住經十東,你住經十西。想你去見你,得開倆小時!”從1941年初建到2019年開始最大規模整修,濟南經十路歷經了78個春夏秋冬。經十路的發展歷史其實是濟南城市發展的縮影,尤其是2003年融入新理念的拓寬改造,使其成為省城的門戶通道和發展的主軸線。通車15年后,經十路也迎來首次大修,這條見證了濟南歷史的功勛道路,再次引起市民的極大關注。
俯瞰經十路城市景觀。
8月25日0時許,濟南經十路正在局部整修。從1941年初開建到2019年開始最大規模整修,經十路歷經了78個春秋,伴隨著城市長大。作為城市主軸,經十路的發展變遷,其實是濟南城市發展的縮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劉飛躍攝
2011年,經十路車水馬龍。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周青先攝
2014年,全面改造后的經十路第一次整修。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周青先攝
2015年,經十路沿線越來越漂亮。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劉軍攝
最早叫“興亞大路”,30年前不到10公里
省城的哥王和龍在濟南開出租車已經23年,最近看到經十路在整修,他感慨地說,經十路也到了整修的“年齡”了。在他印象中,經十路是濟南最寬的主干道,能堅持這么久肯定不容易。
“當時濟南市區最東面就是燕山立交(位置),出了二環東路就是郊區了。原來經十路就是雙向四車道,路也很窄,跟其他路沒有多大區別。”王和龍回憶,2004年修完后路上沒有多少車,一馬平川,當時眼光的確很超前。
1904年濟南開埠,“經緯路”就成為商埠區一大特色。最早出現的經緯路是經一路,修建于1904年前后。1941年,經十路由日本人初建,當時又叫“興亞大路”,1946年才得名“經十路”。
《濟南百年城市發展史——開埠以來的濟南》提到,國民黨統治時期,修建道路比較少,比較大的工程就是1948年修建了環市公路,即堤口路、北園路、經十路、緯十二路這樣一個環形路。
上世紀80年代,由經十路、緯十二路、堤口路、北園路、歷山路組成了濟南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環行線,并以此為起點,通過新辟或拓寬改造市郊輻射路,組成了濟南對外交通的道路網絡。
1989年的經十路東起濟王公路,西連段店路、濟長路,全長9.34公里,為快慢行的三塊板路面,全寬50米。2002年經十東路拓寬改造全長13公里,西至燕山立交橋,東頭為邢村立交橋。目前經十路東西全長90余公里,橫跨長清、槐蔭、市中、歷下、歷城、章丘六區和高新區,30年間增長了9倍。
16年前的拓寬改造,打開濟南東西兩翼
《濟南市志(1956-1985)》記載,經十路東起省團校與濟王公路相接處,西經歷山路,穿津浦鐵路至段店橋,長9346米,中段(歷山路至緯十二路)為市區內環路南段。1941年新辟廣場東溝至營市街路基,寬16米。1949年后,經多次向東延伸、加寬和鋪裝路面,并把營市街至段店橋路段并入形成該路。
進入新世紀,經十路最大的一次整修與拓寬發生在2003年。作為當時濟南歷史上最大的一項綜合性工程,經十路道路拓寬改造及環境建設工程全面開工。濟南城建集團副總經理史紅軍15年前參與了經十路的改擴建,那時他剛年滿30歲。
提起當時的情景,史紅軍還是很興奮。他說:“當時是精益求精,按照最高標準修建的。不管是結構層、路面、檢查井還是立沿石都是最高標準,甚至包括景觀的融合,當時非常系統,包括道路的實用、經濟以及美觀等等,都考慮進去了?!?/p>
當年經十路綜合改造的范圍東起燕山立交,西至擔山屯立交,從燕山立交橋到二環西路,道路改造總長為16.9公里。這是濟南市“實現新跨越,建設新泉城”戰略目標的重點工程,也是城區建設的示范工程。
“為了迎接2004年亞洲杯足球賽,五月份的時候從八一立交橋到燕山立交橋的瀝青全部鋪起來了。那是第一次用SMA標準,這都是最新的理念。通車的時候老百姓都豎起了大拇指?!?/p>
“改造后的經十路,拉開了東西發展的框架,城市真正跨越了燕山立交與八一立交,東西兩翼迅速打開?!睗鲜薪煌ň窒嚓P負責人表示。
雖然現在史紅軍沒有具體負責本次經十路的整修,但是他也非常關注?!爱敃r工期也比較緊張,一般正常修路的話得一年時間。2003年10月份開的工,第二年五六月份左右就放開了?!?/p>
設計理念超前,強負荷碾軋顏值仍高
目前任職于濟南市政設計集團的鄭明萬參與了當年經十路改擴建的設計工作。他回憶,當時經十路設計理念很超前,其中主路中間雙向八車道,兩側為慢行一體化設計,作為沿線單位的出入口以及自行車通行。
提起經十路整修的原因,濟南市政設計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從經十路建成到現在已有15年,有4億多輛車行駛在了經十路上。經十路對濟南來說意義重大,到目前依然運行情況良好,超出了設計部門的預期。
同樣,超出他們預期的還有省城私家車的增速。“當時預測的車輛年增速在5%-8%,前10年增長率會高一些,后期因為基數比較大,車輛增長率會有所下降,但一般都在10%以內?!编嵜魅f說。
統計數據顯示,濟南市2004年的機動車保有量約為81萬輛,其中小汽車保有量為23萬輛左右。2005年至2008年,濟南市小汽車增長率保持在每年19%左右。2008年到2017年,濟南市機動車年均增長率為9.65%,雖然增速較之前有所下降,但是仍居高位。
隨著濟南城市形態發生變化,每到早晚高峰時期,經十路擁堵也似乎成了常態。不過,不能不承認,除了北園高架路,經十路是省城最重要的連通東西城區的生命線。
省城的哥王和龍說:“早晚高峰擁堵是每個城市的通病,但是從開車角度來說,經十路暢通性還是非常不錯的,平峰期走經十路比走高架還要舒服?!?/p>
產業集群集中,兩側為經濟活躍帶
濰坊市民王先生在十年前來到濟南工作,因為當時收入不是很高,2013年前后便在濟南東繞城高速附近購置了一處房產?!爱敃r就是圖便宜,距離市區很遠,但是考慮到該處樓盤位于經十路邊上,交通很方便,而且看好濟南的發展,從目前來看當時的選擇是明智的?!?/p>
王先生的想法不僅代表了一些“濟漂”的想法,而且對濟南本地居民來說,沿經十路工作和生活似乎也成選擇優先項。而濟南十幾年的發展,也是沿著經十路向東和向西延展的過程。“現在打車去高新區、港溝、漢峪金谷、浪潮以及政府機關的越來越多。”的哥王和龍說。
2003年,省委研討確定濟南東拓、西進、南控、北跨和中疏的十字發展方針。東部城區以經十東路、工業北路、工業南路為東西主要交通走廊,形成全國重要的軟件產業基地、環渤海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和高附加值制造業走廊。
2008年,奧運圣火沿經十路傳遞,途經全民健身中心、奧體中心、齊魯軟件園等地標。
在沒有建設穿黃隧道和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時,經十路對濟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濟南發展以經十路為主線,力圖打造東西城市時代發展軸。而近幾年,濟南超算中心、彩石片區、蓮花山片區以及國際醫學中心都布局在經十路南北兩側,都看中了經十路這條戰略中軸的巨大作用。
十多年前,高新區交通不便,如今的高新區卻已成為濟南的活力所在。老濟南人眼中的奧體西路以及文博片區離市中心那么遠,現在卻發展成為舉全市之力打造的CBD。東繞城高速以東,三年前唐冶片區還被工地包圍,而今大批業主已入住。
15年之前經十路拓寬完成后,不少市民發出了“經十路有必要這么寬嗎”的疑問,而從現在看來,這些疑問聲也隨著省城的發展消失。雖然濟南已經開始攜河發展,但經十路的作用依然不減,78年只是歷史的一瞬間,濟南也從一個普通的省會城市成長為國際二線城市。未來,經十路會一直伴隨著這座城市繼續成長,繼續變美,繼續變靚……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劉飛躍 實習生高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