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網
2019-12-04 07:35:12
魯網12月4日訊 長期以來,地處黃河下游的山東與三江源頭的青海因母親河的維系血脈相通。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口援建戰略的實施,兩省之間架起了溝通交流的橋梁。12月2日,“不忘初心 傳承經典”海北——山東雙向文化交流活動在濟南啟動,來自青海海北州的16個代表性非物質文化遺產集中亮相省博展出,展現大美青海的風土人情。
祁連縣玉石畫
皮雕作品
16項非遺技藝集中展出
昨日,海北藏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暨文創產品展覽在省博開展,作為“不忘初心 傳承經典”海北——山東雙向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部分,來自青海海北州的金銀灘剪紙、海北嘉福蒼手工非遺、祁連峨堡絲路民族工藝、馬福腰刀、祁連臧繡等16個代表性非物質文化遺產集中亮相,以展現當地民間技藝,促進兩地文化繁榮。
展覽現場,來自門源、祁連等四個縣的非遺作品描繪了青海這一多民族融合的人文畫卷。結合傳統手工繡刺工藝與當地多民族共存共榮的文化土壤而生的窩窩藥枕色彩斑斕,集保健和藥療價值于一體,是富有當地特色的旅游產品;提取藏族元素而設計的餐具以莊重的外形和精細的設計展現民族風情;以當地牦牛皮為原材料開發制作的皮雕作品種類多元,是可佩戴于藏族服飾之上的特色裝飾用品。
地域文化在交流中共生
除了具有青海當地特色的非遺項目,展覽現場的很多其他非遺技藝與山東傳統非遺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山東,剪紙是一項地域廣泛、傳承度高的傳統技藝,分為剪和刻兩種不同的剪裁方法。海北州的金銀灘剪紙以絨布為材料,藝人用剪刀創作、裁剪出西海情歌等描繪當地生活的畫卷。
指尖勾勒大千世界,獨具匠心的手藝人開發出了不同的畫筆,也衍生出了不同種類的繪畫藝術形式。泰安的羽粘畫、東明的糧畫都是山東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展覽現場,來自門源縣的楊延福帶來了用當地青稞制作的秸稈畫。“我們當地的主要農作物就是青稞和小油菜,而青稞秸稈具有柔韌性好、光澤度強、材質薄、材料廣泛等優點,用來作畫再好不過。青稞秸稈畫既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又極富現代裝飾性和欣賞性。”楊延福說。
此外,海北州祁連縣古瑯民俗文化石材開發有限公司還展示了用玉石創作的畫作。負責人塔女士介紹,“創作的材料來源于我們當地的祁連山玉和一些廢石、下腳料,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結合民族文化和旅游市場進行了創意開發,作品以花鳥和青海景觀為主,填補了祁連山玉藝彩石畫的空白。”
雙向交流讓文化走出去
此次交流活動中,祁連默勒阿佳啦民族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攜30多件工藝品參展,特別的是,這其中有很多是融合不同技藝的創新型產品。公司負責人卓瑪康珠介紹,山東對口支援海北州項目啟動以來,許多援青干部針對海北州非遺產品的發展提出了很多新思路。“我們在傳統炭雕產品的基礎上創新,首創了活性炭掐絲唐卡系列作品,幾種非遺技藝結合在一起,既保留了傳統工藝的特色,選用活性炭為材料又具有清潔空氣的作用。通過對外交流我們創作了不同內容的唐卡作品,很受外地人歡迎。”
啟動此次文化交流活動是近年來山東助力海北文旅產業升級工作的推進。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一級巡視員李國琳介紹,日前,由我省倡議,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等6省市共同發起的援青文旅聯盟在青海省海北州成立。
海北州人民政府副州長、州文體旅游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寶春表示,期望通過這樣一個寶貴的機會展示海北文化發展的成果,展示海北特色文化的風采,同時加強與山東省文化界的交流和學習,汲取山東省文化發展的先進經驗,進一步加深山東省各界對海北以及海北文化的了解。
據悉,此次巡展活動從12月2日一直延續到12月7日,將在山東濟南、濱州和聊城展出,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文化多樣性,促進兩地文化繁榮。(據山東商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