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2021-05-12 06:05:05
原標題:山東昌樂縣:科技賦能,花菇小鎮“綻放”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本報記者 譚佃貴
本報通訊員 王玉龍
“浙江的客商看好了咱這個項目模式,要投入兩千畝地連鎖復制花菇產業園,剛才溝通了好一陣子……”從繁忙的電話中抬起頭,昌樂縣平原花菇小鎮負責人于君勝忙不迭地招呼記者一行。
于君勝的身邊,種植花菇的大棚里,一袋袋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花菇長勢喜人,散發著獨特的誘人香氣。走出大棚,放眼望去,園區內別具一格的花菇大棚一座連著一座,中糧集團、盒馬生鮮、京東京喜、濰坊中百大廚房等眾多客商、參觀者絡繹不絕。
“我們的花菇批發價格是每斤12元至24元,一個大棚720平方米,可放2萬多個菌棒,每個菌棒可產2斤多花菇,一個棚一年的產量在12萬斤左右,畝產值過百萬元。”于君勝向記者介紹,目前園區共建設了擁有專利權的雙層膜高標準智能大棚18個,與中國農科院創新研發專業花菇種植設施,創新升級中央空調技術,達到棚內溫度、濕度、光氣可控的最佳效果。
花菇是香菇在特殊氣溫條件下的升華品種,是香菇的一種,比普通香菇口感更好、營養價值更高。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近年來年產四千多萬噸。香菇是其中產量最大的品種,年產一千多萬噸。”于君勝說,產銷兩旺的表象下,香菇的生產也面臨一些制約,“依然是個體農戶獨立種植,靠天吃飯,沒有形成產業化,更沒有馳名的香菇品牌。特別是種子問題,菌種一直未有培育升級,嚴重阻礙品質發展。”
在多年試水的基礎上,一直從事生物科技產業的于君勝去年正式成立山東金谷珍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昌樂縣紅河鎮建設了平原花菇小鎮,致力于花菇的研發生產。
截至目前,他們已經投入逾四千萬元,建成菌種制備實驗室、菌棒生產流水線、花菇脫水處理車間、標準化食品生產線、恒溫庫和所有產業鏈配套車間,以及種植大棚18個。
公司還成立了食用菌研究院,網羅了香菇行業知名的專家學者,兼并了國內最有影響力的菌種研發基地,組織專家不斷采集、馴化優質菌種。目前公司已經研發生產出富硒花菇等新品種。如今,公司正在建設集花菇菌種研發、育菌、出菇、運營、精深加工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項目,建成后將涵蓋新型智慧設施農業、食用菌研發、食品深加工、醫藥中間體等多個行業。
“這是我們自創的智慧恒溫大棚,是目前國內乃至世界上最先進的、產量最高的食用菌生產系統。這個智慧系統能夠實現花菇生產全天候全季節恒溫恒濕,大大提高了花菇產量和土地利用率。”于君勝說,平原花菇小鎮立足農業品牌化,推行生產環節標準化,從菌棒的原料采購到用水檢測,都嚴格把關,采用自然無污染的原材物料,配以優質菌種,既保障了產品品質的均一性,又確保了產品無農殘、藥殘。
“因為花菇不是直接種在地上,所以它對土地沒有要求,無論是五荒地還是不毛之地,都可以用,不跟糧食生產爭地,產出非常高效。”山東金谷珍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錫恩掰著指頭細數花菇產業的好處,“平原花菇小鎮園區發展這幾年以來,聲名遠播,連浙江、湖南等地的客戶都前來考察合作。”
“我們是2018年通過招商引資來到昌樂縣的,在紅河鎮的支持下,成立了農業合作聯社。村集體牽頭在各個村成立農業合作社,進行日常協調管理,并參與利潤分成,一個棚一年能給集體帶來大約三萬元的凈收入。村民可以投資興建大棚,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幫銷產品,一個棚一年收入至少十萬元;不愿自己建棚的,可以去合作社打工,農民變工人,一個月有四五千元的收入,現在已經有100多位村民來工作,年齡最大的都70歲了。”劉錫恩說。
“下一步,我們準備構建系統化的城鄉協同發展平臺,結合基地位于千年汶河岸邊的地理優勢,打造設施農業與生態保護、觀光旅游一體化的產業項目。”于君勝對花菇富農的路徑信心滿滿。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