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1-06-16 09:09:06
原標題:食精膾細 品正味和 魯菜文化“圈粉”外國友人
來源: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訊 (記者 牛夢圓 郝強 孫巖) 近日,來自泰國、尼日利亞、烏干達、也門的七名外國友人和中國山東網小記者、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高一班的李沁涵跟隨“感知山東”欄目來到濟南關帝廟蜜脂園餐廳,學習體驗魯菜制作技法,品嘗正宗魯菜,了解魯菜文化。
關帝廟蜜脂園餐廳位于濟南五龍潭公園西南側,依關帝廟和西蜜脂泉而建。外國友人一行步入古樸雅致的庭院,但見翠竹環黛瓦,碧水繞青石,充滿老濟南“泉水人家”的氛圍,與一墻之外的車馬喧囂恍若兩個世界,在這炎炎夏日,令人頓感神清氣爽。
帶領外國友人體驗魯菜的的是高級餐飲職業經理人、國家中餐評委閆和田。閆老師向大家介紹,魯菜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或八大菜系)之首,起源于春秋時期,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最見功力的菜系,是北方菜的代表,至明清時期發展至鼎盛,成為宮廷菜的首選,代表性的菜品包括糖醋鯉魚、九轉大腸、奶湯蒲菜、清汆丸子等。
對于身在中國的外國友人,吃中餐已是家常便飯,但很少有機會觀看、學習中餐的制作,特別是對工序和技藝要求最為嚴格的魯菜,因此都好奇心滿滿。在竹間水畔的一張工作臺上,蜜脂園餐廳的齊師傅為大家表演糖醋鯉魚的刀工。糖醋鯉魚以濟南特產的黃河鯉魚為原料,其特色的“打花刀”講究“七上八下”——上面打七刀,下面打八刀,直刀下刀轉為平切,深至魚脊骨,方可掛面糊烹炸。大家一邊聽著閆老師的解說,一邊看著齊師傅手下刀光翻飛,解說的話音幾乎未落即利落地完成了鯉魚的切刀,不由得連連稱贊。泰國友人孫素荷(Wangdee Sasikan) 興奮地告訴小記者李沁涵,“我回去也要練一下!”
傳承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禮學,魯菜追求用最平凡的食材,以最精湛的技藝,做出最美妙的味道。閆老師邀請外國友人嘗試練刀功的入門課——手切土豆絲,并手把手地教大家握刀的姿勢,下刀的角度、力度、速度等。魯菜刀工講究穩扎穩打,由慢漸快,熟能生巧。“切土豆絲不僅練技術,更是練耐心”,閆老師說。“第一次這么復雜細致地切菜,也第一次用這樣的菜刀,這真是全新的體驗,很有意思”,烏干達友人古尼(Munguni Edwin)說。
外國友人們大膽小心地學習,刀法開始平穩,切出的土豆絲漸見均勻。午餐時間很快到了,大家圍著工作臺旁的石桌就座。奶湯蒲菜、滑炒里脊絲、泉水豆腐、清汆丸子等魯菜招牌菜品從后廚陸續端上桌,琳瑯滿目,鮮香撲鼻,每道菜不僅各具美味,更自有其講究和特色。例如,魯菜名吃奶湯蒲菜使用濟南的名產大明湖蒲菜、茭白、鮮蓮子、白菜心、苔花等制作湯菜,湯味鮮美滑潤,蒲菜清脆柔嫩。“平常吃飯比較簡單,今天吃到豐盛的魯菜,特別開心”,尼日利亞友人李文超(Nnalue Rapheal Chukwuebuka)說。
通過講解和討論,大家了解到,魯菜的口味與山東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密不可分。山東所在的黃河下游地區氣候溫和,地貌多樣,物產豐富,食材選料廣泛,魯菜因而崇尚突出食材本身的原味。同時,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受儒家文化“致中和”價值與審美取向的影響,魯菜又講究甜、酸、苦、辣、咸五味調和,令菜品味道醇厚鮮美而又極盡中正平和,不使任何一味過于突出。
“土豆絲是魯菜中的經典家常菜,只有細細地手切,才能最好地保留土豆的美味”,閆老師正說著,炒好的“勞動成果”就適時地端上了桌。閆老師按照魯菜主賓禮儀,為外國友人布菜,大家迫不及待地爭相品嘗這“平凡中見神奇”的美味。“在中國經常吃土豆絲,從沒吃過這么好吃的!”也門友人Raheem Al-Hajj和Aziz Al-Hajj兄弟倆贊嘆。
備受期待的糖醋鯉魚出鍋。閆老師向大家介紹,這道菜中的鯉魚頭尾高翹,顯跳躍之勢,寓“鯉魚躍龍門”之意,是婚宴、壽宴必備的主菜。糖醋汁調制酸甜適口,甜而不覺糖之味,酸而不覺醋之味,是魯菜調和之美的代表。“甜而不膩,真好吃!”尼日利亞友人林思懿(Udeogu Loveth Chinenye)說。
在接受中國山東網小記者李沁涵采訪時,外國友人紛紛表示,不僅品嘗到了正宗的魯菜美味,也學到了很多文化知識,可謂口腹與精神的雙重盛宴。“從取材、制作到品味,魯菜處處體現著山東的文化”,尼日利亞友人彭璐(Ugwu Perpetual)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