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1-09-23 16:09:09
原標題:景深丨山間鈴響馬幫來
來源:大眾網
馬幫穿行在濟南城區南郊的山嶺之中,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9月7日早上四點多的泉城濟南,晨風習習,人們大多還沒醒來。
叮鈴鐺啷、叮鈴鐺啷……
濟南城區南郊的蚰蜒山上,清脆的鈴聲和著晨霧飄蕩在山間。庹麥梅已和她的馬幫開始了一天的勞作,為正在施工的大千佛山綠道貫通工程運送材料。
有兩處山脊怪石嶙峋,攀爬困難,業主決定用鋼架步道繞開,但眼下施工的材料還須馬幫往上運。
這段近40度的陡坡是馬幫的必經之路。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濟南城區快速擴容。上風上水的山環水繞的千佛山南麓、二環南路一帶,集聚了領秀城、華潤城、陽光舜城等小區,這里已經成為了幾十萬居民的家園。
為建設宜居城市,大千佛山公園建設工程應運而生。蚰蜒山段綠道設計在海拔三四百米的山脊上,跨越了兩座山頭,經過兩個山坳,蜿蜒約三公里,總體呈“W”形,最大落差七八十米,車輛、機械難以施展。施工所需沙石、水泥、鋼材等運輸成為“瓶頸”。
趕騾子的是庹麥梅的丈夫張順朋。雇主指到哪里,他絕對打到哪里。
庹麥梅搬起的這塊石頭足有一百多斤,比她的體重超出不少。
張順朋搬著一百五六十斤重的路牙石不慎滑倒,幸無大礙。馬幫行走山間,磕磕碰碰的事時有發生。
三個月前,庹麥梅和丈夫張順朋一行6人帶著19頭騾子轉輾來到這里。
他們的家鄉廣西百色,地處滇、黔、桂三省中心地帶,是我國大西南通往東部沿海地區的“黃金走廊”。那里群山連綿,交通不便。自古以來,馬幫就是這里特有的運輸方式和人們謀生的手段。
近年來,隨著鏟車、挖掘機等大型機械的普及,國內工程建設轉化為機械作業,馬幫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每匹騾子根據體能強弱,一般每趟能駝四五百斤、五六百斤。大黃馬正當盛年,一趟能駝七八百斤,是絕對主力。
返程途中,隨便跳上一匹騾背,哼哼小曲兒或看看手機,這是馬幫人最愜意的時刻。
“總有車輪子到不了的地方。”庹麥梅說。
正是看準了這點,13年前,85后的庹麥梅夫婦“逆行”跑起了馬幫。憑著腦子靈活、善于學習,逐漸掌握了業務洽談、工程結算、騾馬疾病防治等技能。他們又把二哥夫婦、四弟等親戚朋友拉進來,隊伍擴展到十幾個人、四十多頭騾子。
純樸實在,吃苦耐勞,憑著這些優勢,馬幫名聲漸大,訂單紛至沓來。
高速公路施工、輸電線路架設、風力發電機組安裝……他們用這種古老的運輸方式參與現代文明建設,足跡遍布云貴、兩廣、川藏等十幾個省市。
裝料、運輸、調教牲口、清理騾圈、修理工具……大家話語不多,配合默契,每個人都是“多面手”。
這只小狗跟隨馬幫轉戰南北,白天不離庹麥梅左右,晚上守護騾群。
有空時,庹麥梅會親自下廚。雖是粗茶淡飯,但能讓大家吃到家鄉的味道,吃得舒服一些是她的心愿。一間十來平米的鐵皮箱房,用布簾隔成三間,住了她和二嫂兩家。
施工高峰期不能回營地就餐,庹麥梅就牽著騾子把飯送到工地。
頂著星星出發,夜幕降臨收工。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有付出就有回報。
馬幫運作逐漸順暢,大家的日子也過得日漸寬裕。翻蓋了老家的房子,買了汽車、摩托車,不少人還在縣城買了樓房。
張順朋在修理駝架。工地遠離市區,好多活兒都須自己動手。
趁卸貨的空隙,大伙兒合個影。
騾子既是掙錢的工具,也是生活中的朋友和伙伴。每到一地,庹麥梅都會想方設法去買最好的飼料,抽空還要和它們“交流”。
綠道在一級級往前延伸,將馬幫的故事深深留在泉城人的記憶中。
去的地方雖然不少,但多是地處偏遠、高原高寒的艱苦地方。庹麥梅認為濟南工地的條件最好、離城市最近。為此,暑假期間,她專門把孩子們接來住了一段時間。
“一是讓孩子來開開眼界,放松一下,二是讓他們看看我們在外打拼不容易,好好讀書,將來長出息!”她說。期望孩子讀書成才,既是馬幫每個人對常年“留守”孩子們的補償,也是他們生活的動力所在。
綠道在山間慢慢向前延伸,也把馬幫的故事留在泉城人的記憶中。
(攝影:王忠謀 編輯:劉欣 楊振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