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網
2021-09-23 19:58:09
原標題:泰安市中醫醫院浮針門診:小小一根針 “制服”大頑疾
來源:魯網
魯網9月23日訊(記者 周寧 通訊員 張男) 一說到“浮針”,可能很多人對這個詞都有些陌生。浮針是符仲華教授在傳統針灸基礎上受腕踝針等療法啟發發明的一種新型針灸方法,從1996年至今已有20余年的歷史。它有別于傳統針灸療法,是用一次性針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圍皮下淺筋膜,進行掃散等針刺活動,以通筋活絡,激發人體自愈能力,從而達到不藥而愈的目的。
科室合影
2018年10月份,泰安市中醫醫院浮針門診籌建成立。在短短3年里,這個“年輕”的科室各項工作慢慢步入正軌,業務水平穩步提高。新的一年,在醫院中醫藥特色監測指標考核數據評比中,浮針門診的中醫藥治療參與率、特色療法治療率、中藥飲片處方占比率等各項指標多數居于全院前幾名。科室中醫藥服務特色發揮逐年增強,注重純中醫、純自然療法,充分調動患者的自愈力。
“古人云:‘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中醫就像高山之巔的古廟,隱于云霧之間。若想尋道求真,不僅需要體力和毅力,更需要緣分和‘意也’。”泰安市中醫醫院浮針門診相關負責人杜麗英說,一般大家都認為,中醫治病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通過多年的浮針臨床,我們發現浮針的診斷和療效都是可以實證,它的作用層次是皮下疏松結締組織,作用部位是患肌。患肌是浮針唯一的“敵人”,它在醫生手下的感覺是緊、僵、硬、滑,完全可以摸的著看得見。
通過特有的檢查手法“觸摸”,查到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再進行相關患肌的治療,取得良好的效果,這便是浮針人診治疾病的方式。浮針人在臨床診療工作中重視結合中醫“望、聞、問、切”的診療手段,不采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從而達到了回歸自然回歸傳統,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診療成本。
早在2015年,泰安市中醫醫院便引入了“浮針療法”,杜麗英師從浮針發明人符仲華教授進行學習。通過前期學習和臨床探索,她切實掌握了浮針療法的精華,2018年帶領浮針門診團隊開始積極開展此項技術,目前科室已用浮針為泰安及周邊廣大患者解除了病痛,大部分患者都是即刻見效,少則一次,多則數次即可臨床痊愈。
科室醫生和浮針發明人合影
家住泰山區省莊鎮的宋女士,10年前因踝關節扭傷導致踝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經診斷,宋女士屬肢體怕冷(左小腿外側)和陳舊性踝關節扭傷(左)。肖衛平醫生運用浮對患肌治療,配合相應再灌注活動后,宋女士立即出現肢體逐漸溫暖的感覺。按療程經過4次治療后,宋女士完全康復,肢體活動沒有明顯的疼痛,活動的范圍也恢復。像這種病例,浮針門診還醫治過很多,患者滿意便是療效最好的詮釋。通過大家的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病人接受和認可浮針治療,不斷有人慕名而來,贏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還有一位患者張大爺,2020年6月因為上腹部吃飯不合適時脹滿疼痛,時有反酸,曾前往北京、濟南、泰安多家醫院就診,效果不理想,經過電子胃鏡輔助檢查,該患者被診斷為萎縮性胃炎伴膽汁反流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角病理診斷:粘膜中度慢性炎,腸化(+++),部分腺體伴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屬癌前病變。7月到浮針門診就診,杜麗英主任運用一次性浮針在腹直肌上段自下而上進針,配合相應再灌注活動。經過3個多月的治療,患者的不適完全消失,11月3日患者無腹部不適于今日來泰安市中醫醫院復查電子胃鏡:非萎縮性胃炎。至今未曾復發。自從浮針治療胃病痊愈后,患者又在該門診治療了高血壓,經過3次浮針治療,效果良好。
泰安市中醫醫院浮針門診主治醫師肖衛平介紹,近年來,浮針由于療效確切,特別是對于疼痛類疾病,療效顯著,才能得以不斷發展、傳播,浮針見效的速度讓人感覺很神奇,一次治療完畢,患者便癥狀全無。由于浮針治療的層次僅僅在皮下,也沒有藥物治療的毒副作用,所以它是一種安全性很高的綠色療法。有區別于傳統針灸選穴較多,浮針的進針點少,帶給患者來的疼痛也會少,有的患者甚至沒有痛感。浮針的即時效果和遠期效果皆佳,適應癥涵蓋了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膝骨關節炎、肩周炎、網球肘、胃痛、膽囊炎、漏尿、痛經、乳腺增生、盆腔炎、頭痛、頭暈、失眠、習慣性便秘、前列腺炎、股骨頭壞死,強直性脊柱炎等多種疾病,在全球推廣的中醫適宜技術中,頗具競爭力的療法之一。
下一步,浮針門診將繼續以快捷、精確的療效為切入點,通過獨特的中醫傳統療法,達到見效快、純自然、全方位的治療及亞健康的調理,滿足人們治療、養生、保健需求。在院領導支持下,努力做到“不斷創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人新我精”,始終讓泰安市中醫醫院浮針療法走在其他醫院的前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