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早報
2022-06-11 12:39:06
原標題:國家級非遺傳承基地落戶青島
來源:青島早報
山東琴書(東路)青島傳承基地揭牌儀式。
早報6月10日訊 6月11日,是我國的第17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此時又有好消息傳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山東琴書)傳承基地落戶青島市李滄文化館,這是我市首個山東琴書項目的傳承基地,為山東琴書(東路)這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在我市能夠更好地傳承發(fā)展打下了基礎、提供了平臺。
把非遺傳承門檻降下來
作為山東三大代表性曲種之一的山東琴書,于清雍正年間發(fā)源于魯西南菏澤地區(qū),迄今已有300余年的歷史,在山東曲藝發(fā)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0世紀20年代前后,山東琴書發(fā)展出風格迥異的三個流派,即以商業(yè)興為代表的“東路琴書”、以鄧九如為代表的“北路琴書”和魯西南原產地“南路琴書”。其中,東路琴書流行在濟南以東,以廣饒、博興為中心,沿小青河流域遍及膠東各地,跨海而至東北,代表性藝人是商業(yè)興、關云霞夫婦,他們所創(chuàng)“商派”乃是東路琴書的代表。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琴書(東路)國家級傳承人,朱麗華原為青島市曲藝團國家一級演員,1958年,時年13歲的朱麗華進入青島市曲藝團后,即隨商業(yè)興和關云霞老師學唱山東琴書,她的演唱嗓音宏亮,唱腔優(yōu)美,吐字清晰,感情真切,表演大方,刻畫人物栩栩如生。 1975年、1976年朱麗華連續(xù)兩年參加由中國曲協(xié)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曲藝調演,均獲優(yōu)秀演出獎。
談及此次在青島設立山東琴書(東路)傳承基地,朱麗華十分激動,她表示,這一基地的成立得到了省文化研究院、省曲藝家協(xié)會的大力支持,“籌備工作從今年5月份開始啟動,進展極為順利。 ”朱麗華表示,建立傳承基地的目的就是讓非遺的傳承簡單化、低門檻化,讓更多的人可以親近這門藝術,“琴書藝術比較復雜,有墜琴,有揚琴,演出過程中又要拉又要唱,按照傳統(tǒng)帶徒弟的方式一兩年都沒法登臺演出,但在傳承基地成立之后,我們將這些琴書的唱段予以拆解授課,同時使用錄音伴奏,借以現代的科技手段,大家在琴書的學習過程中有示范、有伴唱,還有曲譜可以參考,再加上老師的輔導,讓對此有興趣的學習者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上臺演出,感受到這門非遺藝術的魅力。 ”朱麗華頗有感慨地表示,培養(yǎng)一個琴書演員不容易,前些年,她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舞臺演出以及曲譜整理等方面,“現在我年紀大了,將近80歲,希望能夠靜下心來培養(yǎng)更多的孩子來接觸這門藝術,從而優(yōu)中選優(yōu)地找到更多的傳承人。 ”
非遺傳承需兩條腿走路
在此次山東琴書(東路)青島傳承基地揭牌儀式,同期舉行了山東琴書流派研討會,山東琴書東路、南路、北路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以及相關專家分別發(fā)表觀點和建議。通過此次研討會,山東琴書各流派相互交流經驗,積極探討新時代下山東琴書的發(fā)展之路,為弘揚山東琴書藝術做出積極貢獻。
山東省藝術研究院省非遺研究中心主任郭學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非遺的傳承和發(fā)展必須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是靜態(tài)保護,將非遺的經驗、技藝予以記錄和保護,另一方面則是動態(tài)傳承,“這一塊的工作還有欠缺,以山東琴書(東路)的傳承保護來說,朱麗華老師在靜態(tài)保護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其二代傳承人、上世紀80年代的學生已經年逾60歲了,所以我們也特別關注山東琴書(東路)的后續(xù)傳承計劃,畢竟歲月不饒人,朱麗華老師也已經77歲了,這次傳承基地的建成將在這一方面有所助力,希望能夠盡快培養(yǎng)出一批愛好者,選拔一些傳承人。 ”據介紹,山東省非遺傳承基地自2008年開始啟動,至今已建成18個基地,大多集中在高校以及各個地市的文化館站,此次在青島成立的山東琴書(東路)傳承基地是青島首個,將進一步培育非遺在城市中傳承發(fā)展的土壤,維護和營造非遺傳承發(fā)展的良好生態(tài),為人民群眾提供更豐富、更優(yōu)質的非遺文化資源,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增強非遺項目傳承與發(fā)展的后續(xù)力量,繁榮山東曲藝文藝事業(yè),同時也為我市曲藝發(fā)展奠定更加雄厚的基礎。
揭牌儀式上,朱麗華編寫的《“曲美韻雅”山東琴書(東路)學習讀本》也進行了首發(fā),中國曲協(xié)主席姜昆為該書題寫了書名。這本小冊子將為山東琴書的愛好者提供一個學習讀本,為授課老師提供一個合適的教材,同時也為高等院校曲藝藝術學科建設教材統(tǒng)籌提供一個參考。
相關新聞
今天的非遺大集別錯過
6月11日,2022年青島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暨青島市文創(chuàng)產品大賽啟動儀式在市南區(qū)太平角湛山二路2號甲舉辦。活動以歷史建筑為場景、以文化遺產宣傳為主要內容,全面展示青島市城市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的豐碩成果,激發(fā)全社會共同關注,積極參與“山東手造 青島有禮”文化品牌的打造。
“山東手造 青島有禮”手造市集面向青島市七區(qū)三市招募近40家特色非遺手造和博物館文創(chuàng)商戶,開啟非遺購物節(jié)活動。市集上,非遺美食、特色文創(chuàng)、手造工藝品應有盡有,更有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拿手絕活,讓市民游客近距離感受島城多彩文化魅力。此外,活動當日還啟動2022青島市文創(chuàng)產品大賽,以文化創(chuàng)意為傳統(tǒng)項目和手造產品賦能,打造彰顯青島城市印記的“青島有禮”手造文創(chuàng)旅游商品。
活動舉辦地太平角區(qū)域,還是一片集文化傳播、建筑欣賞、藝術品鑒、時尚休閑為一體的可體驗公共文化景區(qū),這里匯聚文化、藝術、風俗、美食等不同元素,百年老建筑重新煥發(fā)光彩。手造市集的旁邊就是地質之光展覽館,可以在這里欣賞美麗的建筑和院落,與李四光、柳亞子時空對話,度過一個詩意的周末。同時,云游非遺影像展、非遺購物節(jié)等活動也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全面展開。通過在線上線下展播銷售青島各類優(yōu)秀非遺資源和產品,讓更多社會公眾關注、了解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營造社會參與保護的濃厚氛圍,讓人民群眾在購買非遺產品、體驗非遺技藝、參與民俗活動中感悟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魅力,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周潔 主辦方供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