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2-07-11 10:53:07
原標題:記者蹲點丨運河之水哪里來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位于武城縣的四女寺樞紐南運河節制閘,上游來水過閘奔流200米,跟另一股水匯聚,形成了一條明顯的弧形交界線,一側渾濁泛黃,一側碧綠清澈,漸漸在交界線北側融為一體,繼續向北注入河北。“我們都叫它分水線。”7月6日下午,在初晴后通透的陽光下,四女寺村77歲的村民王和平站在運河邊說道,這條線才出現兩個月,村民們已給它起了專屬名字。
分水線形成與大運河補水有關。為推進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和河湖生態環境復蘇,改善大運河水資源條件,恢復大運河生機活力,水利部聯合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四省市,啟動大運河2022年全線貫通補水行動。4月28日,隨著魯津兩地提閘補水,京杭大運河實現全線通水。
山東所提閘,便是四女寺樞紐南運河節制閘,此處不僅是南運河的起點,其下游200米處,也是全線貫通補水中,三個水源的聚集地。
三大水系之水相聚南運河
很長時間以來,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水資源嚴重短缺,北邊的通惠河、北運河有水,南邊的衛運河除豐水年外常年斷流,小運河、南運河除南水北調東線等輸水線輸水期有水外,其余時段基本處于斷流狀態,且水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趕上雨水少的年份,枯水期河底都能過三輪車。”王和平說。
今年春季,沿著南水北調東線,南來的長江水匯入東平湖,部分湖水長途跋涉,與經引黃線路而來的黃河水在六五河相遇。而后,匯合后的江河水穿過一系列水利工程進入南運河德州段。
此時,河北岳城水庫的水經漳河和衛運河來到四女寺樞紐,4月28日四女寺樞紐節制閘提閘后,也進入南運河。
“岳城水庫的水是從海河流域漳衛河系漳河來的,所以算是海河水,加上長江水、黃河水,我國三大水系的水匯聚于此。”進入7月份主汛期,水利部海委漳衛南運河四女寺樞紐工程管理局黨委書記張如旭,幾乎吃住都在單位。站在四女寺樞紐節制閘旁的三塊展板前,他指著其中的“京杭大運河200年全線貫通補水線路示意圖”進一步給記者解釋,“南水北調水經武城縣大屯水庫流入六五河,在此與含沙量較大的黃河水‘匯合’,再經過倒虹吸工程,最終與海河水相遇,色差導致了分水線的形成。”
4月到5月,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共補水8.4億立方米,是計劃補水量的163%,大大超過原來計劃。其中南水北調東線1.89億立方米,岳城水庫3.47億立方米,密云水庫0.31億立方米,引黃補水0.72億立方米,另外還有再生水及雨洪水2.01億立方米。這五大水源都超額完成計劃補水量。
一場復蘇河湖生命的接力
“多股水匯合到南運河,不是一蹴而就的。做好這一場復蘇河湖生命的接力,要靠多年積累的調水經驗和水利建設的基礎。”引黃濟津潘莊線路漳衛新河倒虹吸工程管理所所長孫磊說。
早在2010年,為了滿足天津市供水需求,國家決定新建引黃濟津潘莊線路應急輸水工程,從德州市境內的潘莊閘引黃河水,經潘莊總干渠入馬頰河,再經沙楊河、頭屯干渠、六五河,通過倒虹吸穿越漳衛新河后進入南運河,最后到達天津九宣閘。
引黃濟津潘莊線路應急輸水工程中,漳衛新河倒虹吸工程是整個輸水線路的重要節點,穿越六五河西支、利民河東支、利民河北支、減河和岔河,止于四女寺樞紐節制閘下游773米,全長1800米,由倒虹吸工程、明渠工程組成。此后,該倒吸虹工程為天津、河北和德州供水,也見證了長江水的注入、長江水和黃河水的匯聚。
2019年4月24日22時05分,跨越江蘇、山東兩省十余市,行程千里的長江水通過倒虹吸工程流入南運河,向著天津奔流而去。
長江水和黃河水首次共同注入南運河,是在2021年5月。為助力河北雄安新區建設,德州市啟動新一輪引黃入冀調水;與此同時,南水北調東線于5月10日16時從武城大屯水庫向河北供水,5月11日8時長江水和黃河水于漳衛新河倒虹吸工程南2.5公里處合流。這是德州市第一次實現長江水與黃河水同時向河北輸送,江河匯流、兩水相會。有了去年的調水,今年的通水更加順暢。
大運河全線通水后,在武城縣四女寺鎮宣傳委員焦樂看來,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大大緩解了周邊灌溉壓力。“四女寺鎮沿運河堤防9.1公里,運河通水后,利用頭屯干渠,沿運河26000余畝耕地可用運河水灌溉,萬余名群眾用水距離更近,同時大大降低了周邊六五河、利民河灌溉壓力,擴大了其他河流灌溉面積。”
恢復大運河河道水系,能夠有效推進河道生態環境復蘇。前期因運河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等問題,河道及周邊環境深受影響。運河通水,為周邊帶來了生機,最明顯的就是引來了許多水鳥,有白鶴、野鴨等,在河邊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叫不上名字的水鳥在水中駐足。
“對拍鳥來說,四女寺是德州的第二拍鳥基地。過境德州的候鳥在這里都能遇到,而且有的年頭規模很大。”專注拍鳥19年的德州攝影師張立新說。
千年古運河有望重煥光彩
至5月底,黃河以北京杭運河補水結束,目前四女寺樞紐三個閘門都處于關閉狀態。相比補水時,三閘所對應的減河、岔河和南運河安靜許多,河岸草長鳥飛,綠意盎然。
因正處汛期,減河和岔河作為德州行洪重要河道,南進洪閘和北進洪閘隨時準備開啟。“南運河德州段之所以能維持古運河風貌,多虧減河和岔河承擔了行洪壓力。”7月1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建設保護規劃》發布后,張如旭第一時間注意到,德州要建設南運河德州段三灣抵一閘核心展示園和南運河航運文化集中展示帶,同時要發展建設運河自然風貌展示區。“南運河有望重新煥發光彩。”
南運河德州段流程約45公里,至今基本保持著古運河的原有形態,彎道多,明顯的大彎就有30多個。這些彎道減緩了水流,保護了航船的平穩,減少了堤壩的受力。而河道兩岸的原生態樹木,裝扮了運河兩岸,成為一條美麗的生態廊道。我國大運河“申遺”成功,這段河道“功不可沒”。
河中有水后,王和平經常到運河邊看看,眼中難掩欣喜。少年時,他曾沿著南運河岸邊奔走,一路從四女寺到德城區讀書,看貨船來來往往,聽拉纖號子。“全村也就我一個人考上了德州的中學,但一年后就因家境貧寒而輟學。”如今兩鬢斑白的他一直未離開大運河,時常寫一些往日的運河故事。“我想再看看熱熱鬧鬧的大運河。”
乘著國家、省一系列規劃和政策利好東風,去年8月,德州市組建大運河保護利用指揮部,全面啟動大運河德州段保護利用工作。10個月來,圍繞規劃編制、融資平臺組建、文化挖掘、項目建設等,完成了一系列奠基礎搭框架的工作。
“基于南運河德州段遺產整體價值特征,以南北向蜿蜒的運河主干、沿河分布的系列漕運集聚組團、運河東岸蔓延生長的服務型城鄉聚落為原型,整體形成‘一廊六片’的總體布局。部分項目已經開工。”在7月8日,德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大運河保護利用情況”專場新聞發布會上,市發改委主任王大山描述了2035年的大運河將是什么樣子,“至2035年,大運河德州段文化遺產系統得到整體保護與全面呈現,為國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生態環境系統得到根本改善;社會事業保障切實加強;文化旅游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城鄉區域統籌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