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島都市報
2022-08-09 11:18:08
原標題:味覺不會撒謊 餃子故里在山東
來源:半島都市報
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文艷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8月7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一則推文,讓山東餃子成為熱門話題。推文的大意是:地圖顯示,臺北市共有山東餃子館38家,山西面館67家。味覺不會撒謊。餃子是中華傳統美食,俗話說:好吃不過(如)餃子,舒服不過(如)倒著。對于北方人而言,沒有什么節日不是一頓餃子不能慶祝的,餃子象征著團圓,逢年過節,必備美食。考古顯示,距今2500年的春秋時期,餃子就出現在了滕州,這也證明,水餃發源地可能在山東。而“青島美食有三寶,啤酒海鮮魚水餃”,海鮮水餃是青島特色。在臺灣省地圖上搜索與青島有關的餃子館,也能找到十家左右。半島全媒體記者連線了臺灣省一家青島餃子館,并采訪青島美食專家,再現山東美食文化的醇厚和傳承。
青島餃子 香味飄入臺灣省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近日的一則推文,把開在臺灣省的山東餃子館推向了熱搜。搜索臺灣省地圖,半島全媒體記者查到了十來家青島餃子館。根據地圖上的電話號碼,記者撥通了臺灣省臺北市中山區龍江路199號青島餃子館的電話。聽說記者是青島的媒體,老板很意外,但還是熱情地給記者講述了餃子館的基本情況。“我的餃子館不大,是個小館子”,老板說他姓王,今年60多歲,父親是山東人,曾經在青島居住過十幾年,對青島印象深刻,感情很深。父親一直對家鄉念念不忘。所以,當家里打算開家餐館的時候,父親當即決定開餃子館,并取名“青島餃子館”。問及餃子口味,王老板說主要是北方風味,多種口味,“像高麗菜什么的都會有”。餃子館開了30多年,生意還不錯,南來北往的客人很多,“每天晚上6點半最忙,有不少山東的,特別是青島的游客來店里吃過”。
以鲅魚餃子為代表的海鮮水餃是膠東沿海一帶,尤其是青島的特色美食。其實,早在2013年,鲅魚餃子食俗被認定為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5年還登上了中央電視臺《舌尖上的中國》。
1930年,國立青島大學成立,校長楊振聲用“先嘗后買”的策略,把梁實秋和聞一多吸引到青島。作為美食家,梁實秋同楊振聲、聞一多等人一起組成“酒中八仙”,吃遍青島美食。他在《餃子》一文中就曾意猶未盡地回憶在青島吃魚水餃的經歷:“我也吃過頂精致的一頓餃子,在青島順興樓宴會。最后上了一缽水餃,餃子奇小,長僅寸許,餡子是黃魚韭黃,湯是清澈而濃的雞湯,表面還漂著少許雞油。大家已經酒足菜飽,禁不住誘惑,還是給吃得精光,連連叫好。”
所以說,魚水餃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人文色彩,是青島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飲食符號。
考古發現
餃子故里在山東
1978年的春天,天氣漸暖。
滕州市薛國故城址上,由山東省文化局組織成立的文化調查隊正在對舊址和墓葬進行勘探、發掘。尤摟村東的一座墓穴中,一批煮肉的鼎、盛飯的簋、裝酒的壺等陪葬品引起考古人員的注意,更令人震驚的是,在一個青銅禮器簠(fu)里發現了水餃!
現場考古工作者在《薛國故城勘查和墓葬發掘報告》一文中,詳細記述了水餃出土時的情景:“出土的一件銅簠內排放著滿滿一盒三角形食物,出土時表面有一層白色粉狀食物,風一吹即消失掉,露出三角形狀似水餃的食物。食物雖已炭化,但當用竹簽輕輕撥動時,發現三角形食物內包有屑狀餡。經觀察分析,我們認為銅簠內三角形食物,即中國傳統美食水餃,三角形食物每個長邊為5~6厘米,從一角到一邊中點長3.5~4厘米。如果我們的觀察推斷無誤,那么出土的水餃要比新疆吐魯番縣阿斯塔那一哈拉和卓唐代墓中出土的水餃實物早近1500年。春秋時期的水餃在東夷地區薛國墓葬中發現,說明這種作為中國飲食文化中獨具特色的美食,很可能最早源于我國古代的東夷地區。”
所以,我們可以自豪地說,考古證明,水餃發源地可能在山東。其實,山東餃子的名稱繁多,明代時,餃子的稱謂除了“角子”“扁食”等前代既有的稱謂外,還有“水角兒”“水點心”等稱呼,烹飪方式主要有蒸、水煮、油煎三種。
作為禮儀之邦,山東人吃餃子很是講究,“出門餃子,進門面”,客人或者親人離開前的最后一頓飯必吃餃子,餃子形狀似元寶,又比較圓,寓意發財平安,定能再度團圓。進門的第一頓飯要用面條招待,寓意熱情好客,長長久久。當然,餃子比較抗餓,出門顛簸能夠堅持一段時間,而面條好消化,趕路歸家吃了比較舒服,也是這一習俗背后的飲食科學。
逢節必備
好吃不過餃子
青島,地域歷史悠久,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先民定居。夏商周時期,青島曾分布著一批大大小小的東夷古國。因此,可以說,餃子也早已傳到此地。
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逢年過節吃餃子,是青島人重要而隆重的飲食風俗。
“在青島地區,凡是沾‘年’字邊的節慶,都要吃餃子以示慶祝”,青島美食專家王開生先生說,元旦稱“陽歷年”,臘月廿三“過小年”,除夕夜“過大年”,正月初二“送年”,六月初一“過半年”等,都要吃餃子。
文學大家梁實秋也在《餃子》一文中說過:“年終吃餃子天經地義,有人胃口特強,能從初一到十五頓頓餃子,樂此不疲。”
“其他重要節令,也穿插著吃頓餃子解饞”,王開生說,“入伏”有“頭伏餃子二伏面”的說法。冬至更要吃餃子。冬至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節日。《后漢書·禮儀志》記載:“冬至前后,百官事絕,不聽政,擇吉辰而后事省。”《晉書》說:“其儀亞于正旦。”意思是過冬至的隆重,僅次于過年,所以,餐桌上又是餃子登場。即使在“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這樣有特定食品的節令,重頭戲還是餃子,所以說,餃子是北方人慶祝節令的“第一美食”。
吃餃子,以水煮為主,所以叫“水餃”。“島城家常的餃子餡,往往隨時令交替而富有變化。春季的薺菜,夏季的茴香、黃瓜,秋季的西葫蘆、蕓豆等,作為時令蔬菜,都是餡料佳選。當然,在青島,常用各種時令海鮮入餡,成為一絕”,王開生先生說,不同于北方的其他地區,青島的水餃餡料最為豐富,尤其是海鮮,有鲅魚餡,墨魚餡,海腸餡,海參餡,扇貝餡等,更為多樣化。而且,北方人吃水餃,得配蒜泥和米醋調成的蘸汁蘸食,還有人專門把隔頓的水餃回鍋,用油煎至兩面金黃,稱作“煎餃”,別有風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