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22-08-10 15:49:08
原標題:文化+創意“濟南的館”原來這么潮
來源:濟南時報
山東博物館舉辦“親親山東龍”系列科普研學
濟南高新區開心劇場夏日市集吸引很多年輕人
本版照片均由受訪者供圖
圖書館+情景劇+劇本殺、博物館+露營、劇場+市集……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作為“知識密集型場所”的公共文化場館是嚴肅和高冷的存在,但眼下,濟南的各大文化場館創意百出,不
僅越來越親民,也越來越潮、
越來越懂如何撩撥年輕
人的心弦。
去圖書館玩二安主題劇本殺參加車尾廂文化市集
相比這幾年越來越會玩的博物館,圖書館相對低調,大多靠顏值拼流量,舉辦的活動多是常規的閱讀分享、知識講座或者讀者見面會等。
但現在不一樣了,這不,8月9日,濟南市圖書館就向讀者發出了邀請:“8月13日(周六),宋韻流芳沉浸式劇本體驗活動即將火熱來襲,濟圖邀您一起夢回900年前,與李清照不期而遇,感悟大宋風華。”
濟南市圖書館文化活動部主任李德虎介紹,他們根據濟南名士李清照的真實經歷,并著重選取其一生中的幾個關鍵節點策劃設計了本次游戲線路,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讀者不僅可以快速縱覽女神的一生沉浮,還能穿漢服,親身體驗雕版印刷及宋代市井流行的打馬、投壺等游戲,感受宋人的一天。“尤其是打馬游戲,它曾讓李清照一度沉迷甚至寫攻略到處推薦,所以我們就根據館藏古籍《打馬圖譜》,還原了這款宋代‘桌游’,并制作成超大真人版,讓讀者暢玩。”李德虎特別推薦。
實際上,這不是濟圖與“劇本殺”第一次組CP。今年5月,濟圖成為全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推出以“書消失的那天”為主題的“圖書館×劇本殺”主題互動體驗活動,讀者在體驗游戲的同時,還收獲了不少與圖書、與作家相關的知識,獲得不少點贊。
熟悉濟圖的讀者會發現,近半年來,濟圖曾多次跨界,推出很多時尚好玩的閱讀活動。比如,讓古籍與戲曲結合,用情景劇的形式演繹古籍故事,打造“書中有戲”系列;又比如設立“讀·立”原創家庭立體讀書會,通過打造立體、沉浸式讀書模式,針對具體書籍“量體裁剪”,帶讀者在沉浸式的情景設計中開啟閱讀之旅。
8月14日,濟南市圖書館還將舉辦當下流行的“車尾廂文化市集”,邀請市民在三館廣場上以文化社交,追尋泉城的初秋夜晚之美。
在博物館里陪恐龍夜宿趕一場帶“戲劇味”的大集
博物館的玩法就更多了。從美與文化兼具的文創產品到今年大火的數字藏品,博物館擁抱大眾的創新步伐從未停止。但如今,“戰火”已經從文物本身“燒”到線下的博物館體驗。
不久前,山東博物館推出“親親山東龍”系列科普研學活動。省博的教育團隊以目前館內正在展出的“山東龍——穿越白堊紀”展覽為依托,結合研在博物館、學在科考室、伴在化石邊的精心設計,為小朋友們營造了一場“重參與、重過程、重體驗”科普體驗活動。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可以在展廳現場參觀恐龍骨架、化石等,還能通過觀看恐龍電影、與“恐龍博士”時空對話等方式,了解更多有關恐龍的知識。尤其讓孩子們興奮的是,當天晚上,他們在展廳里搭起了帳篷,體驗了一次獨一無二的白堊紀露營之旅。
“這太刺激了,孩子特別喜歡。”一位孩子的家長宋女士表示,暑假去哪里玩是擺在家長和孩子面前的一大難題,希望濟南的文化場館可以推出更多像“夜宿博物館”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嘗鮮的同時也能夠長知識。
同樣在濟南東部,高新區開心麻花劇場即將迎來一周年生日,近一個月來,這里成了年輕人的狂歡聚集地。劇場不僅先后推出《夏洛特煩惱》《戀愛吧!人類》等開心麻花經典大戲,還策劃推出不少創意活動,如“探秘舞臺背后故事”的研學之旅、可以跟演員飆戲的“麻氏風格”劇本殺、“打工人俱樂部”戲劇工坊以及“一見你就笑”限定夏日市集等。尤其是夏日市集,不僅有美食、美酒、文創、音樂,還有露天電影,開心麻花的演員也會走到觀眾身邊為大家帶來戲劇快閃。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網友“吃吃喝喝玩玩樂樂”評價道:“話劇很多梗都是為濟南量身定制的,走心程度滿分,仿佛時時刻刻都在捧腹大笑。最最最驚喜的當屬晚場話劇結束后,主創來到市集的快閃,是《烏龍山伯爵》的謝幕舞,奠基之作在此儀式感滿滿。”國人休閑首選文化場館
日前,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休閑發展年度報告(2021)》顯示,文化休閑已成為城鄉居民重要的日常生活選項,從休閑活動總體結構看,除消費購物外,文化休閑位居第二,“人們的文化休閑意識日益增強,消費購物占比增幅在收窄,文化休閑占比增幅有所擴大。65%左右的城鄉居民最喜歡看電影,參觀博物館、展覽館等文化體驗以及選擇去戲院、音樂廳等場所參加休閑活動。”
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最新出爐的《2022年上半年全國文化旅游消費數據報告》也顯示,受疫情影響,國內文化和旅游休閑半徑進一步收縮,本地化、近距離、多樣化的文化消費占據主導。其中居民文化消費的線下場景主要集中在都市商圈及文化街區、文化場館、城市周邊及鄉村,按比例排序依次為:文化熏陶和藝術體驗、文化場館參觀、觀影賞劇、群眾文化體驗(廣場舞、大合唱等)、傳統文化體驗(非遺、節慶活動等)、科技動漫(網絡視聽、數字閱讀、機器人、虛擬現實等)等。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以往高冷的公共文化場館該如何改變“人設”,以更進一步適應當前市民游客對高質量文化休閑的需求?
北京師范大學國家公共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楊乘虎認為,公共文化服務在擁抱數字化的同時,應該注重融合發展,處理好技術賦能、文化賦能和價值賦能的關系,讓線上、線下兩個不同服務方式、不同服務空間協同,共同創造出新的機制,打造公共文化場館新的服務形象。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院長范周認為,應該構建內容多元、專業的公共文化服務綜合體,“不是對文化館的功能做簡單的加法,而是要在空間復合的基礎上,追求內容豐富多元,服務效能有效提升,從而實現功能多、效率高、質量佳的結合。”
更多業內人士認為,如今,公共文化場館線下服務要更加場景化、富有體驗性,凸顯互動性,融入吃、住、行、游、購、娛的文旅生活鏈,充分利用自有及周邊實體文化旅游設施,拓展打造集文化旅游體驗、休閑、娛樂、社交于一體的文化服務綜合體。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石曉丹)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