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2-08-14 14:23:08
原標題:青島在歷史城區試點“綜合管廊”
來源:青島日報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 文/圖
“歷史城區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程主體完工后,成功通過了青島數場大暴雨的檢驗,我們可以很自豪地說,試點的道路上沒有積水,達到了預期效果。”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經理耿豪對記者說。
青島的歷史城區更新行動,不僅體現在建筑的保護修繕、新業態新產業的導入等看得見的領域,還將探索的腳步深入看不見的地下,除了規劃建設大量地下停車場外,還在全國歷史城區范圍內率先開展了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建設,既為破解老城區“空中蜘蛛網”“馬路拉鏈”、市政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提供有效探索,也讓更新后的歷史片區更有韌性。
據悉,青島歷史城區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程共涉及黃島路、芝罘路、平度路、博山路(平度路至四方路段)四條道路,施工總長度575米。由于管廊兩側都是年久失修的老建筑,加之青島特殊的地質條件,導致其施工難度遠高于其他同類工程。經過一年半的施工,目前青島歷史城區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程主體施工已結束,預計10月底徹底完工。屆時,這段工程將為周邊居民和商戶帶來很多“看不見的便利”。
一次接續歷史的嘗試
“從城市規劃建設的角度,100多年前德國人在建設中山路時,把當時國際上最先進的地下排水系統理念帶到青島。所以黃島路片區改造更新之初,市級有關部門咨詢、匯集各行業領域專業意見時,我們提出,中山路的保護更新是百年工程,道路精心整修后,不能再因管線原因反復挖開地面檢修,建議建設地下管廊。后來經過多次、不同部門間激烈地討論和專家評審會議,最終市南區政府決定——在12條修繕更新道路中,拿出4條道路做地下綜合管廊試點。”耿豪介紹,放眼全國,很少見到歷史城區在更新改造時做地下綜合管廊,盡管很多城市的地下施工條件要遠遠好于青島。
“老城區地下管廊施工相當麻煩。”耿豪介紹,建成區的地下管廊施工涉及給排水管道、光纜、電纜、燃氣等諸多市政領域,一旦溝通不暢或者管理不到位,很容易產生連鎖性效應,對周邊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困擾。
十七冶集團參與過北京、西安、南京、長沙、沈陽等諸多城市的城市更新工作,耿豪介紹,青島歷史城區建設地下管廊,施工難度尤其大。“道路兩側的房子年久失修,很多已是危房。加上道路狹窄,地勢起伏不平,地下主要是巖層,管廊開挖的深度、施工時機器的震動,很容易對老房子造成負面影響。”他說。
不過,這些未知的風險都沒有挫敗市南區政府和項目團隊“打造面向未來百年的地下工程”的雄心。
據介紹,為延續城市管廊脈絡,中冶項目設計團隊在進行方案研究時,參考學習了德占時期青島地下排水系統建設的所有資料、照片等。
“網絡上一直有關于德占時期青島下水道的‘傳說’,從你們專業的角度來看,當年德國做的管廊建設,現在到底能發揮多少作用?”當耿豪提起老城區地下管廊歷史時,記者趁機向他提出這個疑問。
“100多年前,德國在青島做的‘雨污分流’理念是非常超前的,但他們只是在歐人居住區做了這套系統。在華人居住區,還是雨污合流。如今,青島的城市規模早已比當初擴大了上百倍,排水系統也亦然。雖然部分德占時期的下水道現在仍在使用,但從規模上看,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不過,從客觀效應上來說,一百年前規劃建設者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城市防汛的經驗理念,仍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借鑒。”耿豪說。
不斷克服幾何級數增長的困難
根據前期勘測和現場踏勘,項目施工方和設計方發現,試點片區架空纜線密布,管道老舊、年久失修;雨污分流不徹底,沿街污水排入雨水系統,雨季下游污水冒溢;管道系統不完善,部分道路沒有給水、熱力管道敷設等諸多問題,掩蓋了歷史街區的價值和魅力。而通過在黃島路、芝罘路、平度路和博山路等四條街道建設地下管廊和直埋敷設雨污水管線,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為保護兩側建筑,十七冶在施工前,采取了大量措施對其進行保護。同時,耗時數月研究日本、法國等歷史城區地下管廊施工的先進經驗,并最終決定采用“淺埋零覆土”的共同溝技術攻克存在的難題。該技術在國內也是首次使用。
據介紹,常規的管廊一般上面覆土為3-6米,為更好地保護道路兩側的歷史建筑,施工企業十七冶和設計企業中冶京誠大大減少了管廊施工深度。“淺埋零覆土可以理解為減少了開挖的深度,現在我們的路面下方就是管廊。”耿豪說。由于縮小了深度,施工方使用了特殊的“小口徑管廊”——共同溝,讓其可以滿足歷史城區狹窄巷道內各類管線集中入廊敷設和檢修需求。
黃島路、芝罘路、平度路和博山路等四條道路的地下管廊施工中,黃島路片區尤其讓施工方印象深刻。
“黃島路地下的管線,要么物探圖沒有記錄,要么有記錄也存在不全、不完善之處。對于現場施工新發現的管線,我們需要先保護它,然后再施工地下管廊和相鄰市政管線。地上部分,因為電力遷改還沒有完成,現存的變壓器、電線桿,讓現場施工存在很大的危險性,需要做好周全的安全防護措施。同時,在市政管線施工過程中,為了保障周邊居民和商戶正常的生產、生活,我們還需要敷設臨時供水、排水、燃氣管道設施。這些綜合因素,讓施工難度呈幾何級數增長。”項目設計負責人蔡寶華告訴記者。
讓老城居民享受“看不見的便利”
據介紹,綜合歷史城區生產生活現狀、未來業態布局和專家論證等因素,將主要有給水管線、電力電纜、通訊電纜、熱力管線“入駐”地下管廊。“你看頭頂上這些電線,未來都會進入地下,讓老城區變得更加精致、漂亮。”蔡寶華指著芝罘路上方雜亂的電線對記者說。
黃島路道路兩旁一直有經營海鮮的商戶,蔡寶華介紹,此次管廊修繕過程中,也解決了道路雨污混流的問題,未來海鮮商戶的污水可以直接接入預留好的污水入戶井,排入污水主管道。
除了改善城市環境,地下管廊的建設可以避免因敷設和維修地下管線而導致的道路頻繁開挖,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交通和居民的干擾,各種管線的敷設、增減、維修等可以直接在綜合管廊內進行,大大減少相關費用的支出。同時,管線的“立體式布置”替代了傳統的“平面錯開式”布置,讓老城地下空間利用更集約。
記者還了解到,歷史城區地下管廊建設將實施智慧化管理,正在改造過程中的、老青島們都熟知的四方路公廁二層,將建設地下管廊智慧管理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內的統一管理平臺一方面可感知地下管廊內的含氧量、溫濕度、煙霧濃度、集水坑液位信息等相關數據,另一方面可傳輸管廊內管線運行環境的實時狀態,并對線路運行不暢等問題作出精準預警,便于后期管廊內管線的檢修和管廊運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