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22-08-19 09:03:08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李 準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司法腐敗丑聞——“孩子換金錢案”于當地時間17日有了最新進展。因貪腐入獄的兩名前法官被法庭判罰2億多美元,以彌補數百名提訴的受害者損失。
據美聯社17日報道,為向私人監獄索取回扣,二人在5年左右的時間里利用職權對少年及兒童肇事者輕罪重判,受害人達4000人左右。原告律師利維克表示,無論這筆錢是否支付,這都是一場巨大的勝利。
法官被罰2.06億美元
美聯社報道稱,賓夕法尼亞州斯克蘭頓地方法院對 “孩子換金錢案”兩名主犯——賓州盧澤恩縣前法官馬克·恰瓦雷拉和邁克爾·科納漢判處總額2.06億美元巨額罰金,以補償近300名冤獄的少年兒童。
法官康納表示,“孩子換金錢案”對受害人造成的是“規模空前的人為傷害”,兩名犯人違背誓言、打破公眾信任,致很多受害者直到今天還承受著巨大情感傷害和精神健康問題。根據賠償方案,每位原告所分得的賠償金大概是按照每天1000美元的標準乘以各自冤獄總時長。
2011年,兩名黑心法官多項貪腐罪名成立,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28年和17年半。除收受賄賂外,二人還涉及洗錢、詐騙、敲詐勒索等諸多不法情節。就在追究二人刑事責任的同時,受害人群體2009年還通過集體訴訟試圖追加民事賠償,但這起訴訟一直到2021年才舉行聽證會。
在之前的庭審中,有受害者表示“我的一生毀于一旦,沒有未來”,還有人說,“當年的感覺就是大家排成一排,挨個等著被人出賣。”不少人患上伴隨終身的創傷性反應,另有多名受害人自殺身亡。
亂穿馬路要坐牢
根據案情回顧,恰瓦雷拉和科納漢當年利用職權和影響力關閉了由縣政府運營的一家公立青少年懲教所,全力支持私營機構在當地建設兩座專門關押少年犯的看守所。為確保“入住率”,黑心法官推出所謂的“零容忍”政策,對諸多原本沒有案底、或僅存在輕微品行問題的少年兒童從嚴、從重判罰,并從兩家監獄收取高達280萬美元回扣。
美聯社稱,2003年至2008年間,盧澤恩縣約4000名“少年犯”經黑心法官之手被送往兩座私營監獄,而他們當中很多人被定罪的原因堪稱荒誕——小額偷竊、橫穿馬路、曠課逃學,甚至在學校抽煙等行徑都有可能被定罪量刑,最年幼的“少年犯”甚至只有8歲。
不僅如此,黑心法官在斷案過程中還嚴重破壞正當司法程序,定罪后直接就為“犯人”戴上手銬腳鐐,根本不給他們留出找律師、見家人的空檔。這一系列冤假錯案造成了極其負面的社會影響,長期被社會輿論當成反面教材,還有導演追蹤此案并拍成紀錄片《孩子換金錢》。
私營監獄滋生腐敗
20世紀80年代前,美國并不存在私營監獄概念。但隨著里根政府發起大規模“禁毒戰爭”,美國各監獄人滿為患,于是政府開始將一些獄政設施的運營“外包”給私營公司。1990年至2005年間,美國私營監獄數量增加了15倍。
在諸多媒體看來,美國的公、私營監獄并行體制是“孩子換金錢”丑聞的根源,以盈利為目的的獄政體系必然滋生腐敗。為確保利潤最大化,該類機構往往會絞盡腦汁削減運營成本,比如減少雇員、壓低工資、削減業務培訓,而這樣做的后果必然是犧牲掉監獄的安全性。美國司法部2016年一份報告顯示,私營監獄的暴力事件以及違禁品數量均高于公立監獄機構,且并不一定能幫助政府節約成本。該類機構的運營者賺得盆滿缽滿:據業內報告顯示,在美國經營私人監獄業務的3家大型公司2015年平均利潤高達3.74億美元。
由于該類機構往往是按人頭接受政府撥款,意即“入住率”越高經費就越充足。美國2020年一項研究顯示,私營監獄的數量與在押犯人數量、以及他們的刑期呈現明顯的正相關性。華盛頓州立大學經濟科學學院學者加利納托曾表示,美國“并非所有的犯罪行為都能得到同等的判決”,斷案法官在非刑事犯罪判定上擁有較大操作空間,定罪時往往會考慮獄政資源的承受能力,因此有可能受到私營部門的游說。
加利納托說:“如果某地本身就存在腐敗問題,那么犯人坐牢時間普遍較長就一點都不奇怪了。”還有批評者稱,私營監獄最大弊端在于嚴重缺乏透明度:該類機構通常無須接受例行檢查,財務也不會受到審計部門的稽核,這就意味著很多不合理的資金流動可能要過很久才會被發現。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