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手機青島新聞網
2022-09-13 09:35:09
原標題:青島:歷史城區里“新業態”活躍“老故事”悠揚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原標題:青島:歷史城區里“新業態”活躍“老故事”悠揚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新開業75家商鋪,舉辦3D光影秀、郵輪節等近300場活動;城市記憶以全新形式被展現,精心修繕的老建筑煥發新風采。歷史城區里,“新業態”活躍“老故事”悠揚!
記者探訪
眼下的青島歷史街區,褪去了一分夏日的燥熱,增添了一分秋日的浪漫。航拍視角下的中山路及周邊區域,一處處里院中正上演著各不相同的精彩故事,一處處圍擋里正如火如荼地加緊建設……
作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一號工程”,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工作推進正酣,力爭讓老城區既有“煙火氣”、更富生命力。記者從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指揮部辦公室了解到,我市今年統籌推進86.6萬平方米保護更新任務(房屋修繕25.6萬平方米,中山路立面修繕15萬平方米,協同區域整治46萬平方米),實施25條道路升級改造,建設8個停車場和6個街心廣場,啟動郵輪港區10個建設項目,目前均按計劃進度推進。
截至目前,市南區打造“上街里”“銀魚巷”品牌,新開業里院書坊等28家商鋪,舉辦3D光影秀等200余場活動,上街里啤酒節期間吸引人流50萬余人次;市北區打造“大鮑島”品牌,海泊路片區累計開業青啤1903等47家商鋪,舉辦郵輪節等80余場活動,開街后累計吸引人流67萬余人次。歷史街區人氣穩步提升,重聚商業氛圍,重塑產業形態。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城市更新建設的深入,這一最具“青島味道”的場域,正在突破局部的空間范圍,將自身放在整個城市的發展格局中去破題,從而破譯老城崛起的“密碼”。這或許是今夏中山路頻頻“霸屏”,吸引大流量的邏輯所在。
業態:在日與夜中邂逅“千面”老城
“一二一,上街里,買書包買鉛筆,到了學校考第一”是許多老青島人耳熟能詳的童謠。提起“上街里”,作為最具青島特色的歷史城區之一,大鮑島承載了幾代青島人美好的回憶。這里曾誕生了青島最早的商業綜合體,照相館、理發店、餐廳酒樓、服裝店等遍地可見。隨著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的不斷推進,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也煥發出新的生機。
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
里院,于青島人而言,不僅是一種建筑形式,更承載了老青島的市井文化,在煙火氣十足的市井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大抵就是啤酒。位于博山路64號的1903青島酒館MIX·淘醉里院選址于1903年的玉春酒樓舊址,在復刻老青島記憶的同時,也續寫著百年后的里院新故事。這處融合了啤酒、美食、茶飲、烘焙、文化、音樂等多業態于一體的特色酒館,正開啟著青島老街區夜經濟的新模式。
而在芝罘路74號,一堂堂以漢服、茶事、花事、古琴、弈棋、書畫、詩詞為主題的東方美學課上,氣氛活躍。作為青島首家荷田水鋪穿越店,游客在這里不僅能品嘗到國風養生茶飲和茶點,更可以身著漢服打卡荷花池、參與古風劇本殺、上一堂東方美學課……,體驗更多國潮文化。
目前,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可主導和利用的空間共有18里79院,已入駐1903青島酒館MIX、荷田水鋪、嵐曦社、洛川家美術館、世御酒店、銘海堂等眾多商戶,涵蓋文化體驗、創意零售、餐飲美食、休閑娛樂、公寓住宿、產業辦公等多個業態,并通過串里逛院、廣場空間、市集活動、景觀雕塑、休閑外擺、夜間燈光秀、兒童友好場所等開展街區場景構建,打造成為國內首個“串里+逛院”沉浸式里院生活體驗區。
現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大鮑島文化休閑街區拍照打卡。
步行約15分鐘,在緊鄰青島火車站的位置,位于寧陽路的“上街里·銀魚巷”也正釋放出百年老街的新活力。彼時,這里是記錄青島商埠口岸歷史與文化信息的重要樣本,青島首富劉子山、青島總商會首任會長傅炳昭等曾在此購地置房,盛極一時;如今,歷經百年洗禮后的街巷被重新“喚醒”,引入南枝小館、Largo、Berry Beans咖啡等原創品牌,成為青島的新晉網紅打卡地。
同樣見證了青島百年前風云際會的,還有現下的網紅街區——三江里。目前,街區涵蓋餐飲、書坊、手作、攝影等眾多業態,同時對濟寧路6號、濟寧路24號、濟寧支路4號、濟寧支路11號、濟寧支路15號5個里院約5900平方米建筑修繕,建設“城之南·海之角”品牌首個青年公寓三江里店。以青年群體為目標人群,植入人才公寓及主題商業,導入新業態、培育新群體,打造融合居住、文化、商業、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復合型共享社區。
文化:讓歷史建筑“會說話”
在中山路城市記憶館,沉浸式影院帶來了全新的觀展體驗,結合新媒體沉浸形式,影院營造出一個“真實”空間。置身其中,中山路的百年史從眼前一幕幕掠過,一場專屬歷史街區的視覺藝術秀精彩上演。
作為青島近代城市規劃建設的起點,中山路是青島城市風貌的集中體現地和承載地,保留了大量歷史建筑和遺跡。“頭戴盛錫福,腳踏新盛泰,手戴亨得利,吃飯劈柴院,看病宏仁堂,聽戲上華樂……”的順口溜也曾盛傳一時。
中山路城市記憶館講解員介紹,記憶館以中山路歷史文化的發展與形成為展陳主線,沿時代順序分為老街尋蹤、商業母脈、文化繁興、經典建筑、時尚風情和紅色印跡六個部分。通過對近年來陸續發現的老照片和其他歷史文獻資源的梳理組合,利用多層次的圖文展示,配合實物以及AR、VR等多媒體手法,講述了青島自1891年建置伊始直至2022年的城市發展歷程,讓游覽者在了解青島人文歷史的特征、特性及基本脈絡的同時,也重新發現青島、認識青島、俯瞰青島。
如果說,中山路城市記憶館把貫穿在中山路歷程中的陳年舊事,通過斑駁的照片、影像賦予其穿透時間的力量,那么,能隨時以720°全景俯視歷史城區風貌保護現狀的青島歷史城區信息瀏覽查詢系統,則實現了歷史建筑的“可閱讀”性。
大鮑島老建筑
“哪怕足不出戶,市民游客也可以通過‘青島歷史建筑’微信公眾號來查詢文物保護建筑、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等的詳細信息。”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市保護和更新處處長張敬星介紹,只要動動手指,包括建筑名稱、地址、保護類別、現狀特征、房屋故事、始建及竣工時間等信息都可以查到,還可通過BIM、圖片、語音播報等形式了解建筑現狀概況。
同時,我市還組織專業力量深度發掘和解讀,先后查閱檔案資料3000余份,對100多棟重點建筑開展深入挖掘,推進“一房一檔”“一路一檔”,將500多項文史挖掘成果充分運用于修繕施工、招商引資和旅游產業發展中,實現“建筑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城市可記憶”。
修繕:13000余處孔洞被填平
記者在中山路看到,沿街不少老建筑的外立面已修繕一新,在保留歷史底蘊的同時,展現出新的風采。“歷史建筑不同于一般建筑,修繕前期的勘察尤為重要,需經過原材料、原工藝、原形制、原做法及建筑現狀等的全面勘察,然后才能確定方案,開展施工。”中山路兩側外立面修繕項目中段西側項目負責人管志鵬介紹。
據了解,外立面修繕包括外墻清洗、外墻面材質修復、細部線腳、山花維護修復、門窗更換等工作。“雖然建筑基礎沒有問題,但外立面早已千瘡百孔。以孔洞修復為例,我們在6600平方米的外立面上,就發現了13000余處孔洞,有原有孔洞,也有膨脹螺栓孔。”管志鵬介紹,要修復孔洞,施工人員需要通過清除膨脹螺絲、清潔孔洞、注漿石材修補劑、封堵面層、壓實碎石、剁斧面層等多個步驟才能完成。
“中山路兩側外立面修繕項目北起膠州路,南到蘭山路,長度約1080米。我們通過編制‘一樓一冊’建筑修繕規劃設計方案,制定了三期實施的建設時序和工期計劃。”市南區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指揮部歷史文宣部部長孫熙寧介紹,這個過程中,工作人員深挖每棟建筑的歷史文化,逐棟建筑、逐個立面制定修繕施工方案,做好歷史建筑價值要素的保護。目前正在實施二期剩余和三期部分建筑修繕施工,計劃2022年完成全部建筑外立面的修繕工作。
中山路沿街不少老建筑的外立面已修繕一新。
保護好歷史風貌建筑,講好“青島老建筑”故事,不僅體現在中山路兩側外立面修繕項目,還顯露在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的每一隅:在廣西路27號,一層臨街區域以蘭德曼大樓時期赫赫有名的亨利王子理發廳為藍本開展“復原”,打造復古油頭體驗館,同時引入精品古著店、網紅現磨咖啡、歐式及漢服變裝店等,二層以上區域則按照原居住結構空間打造精品民宿;在海泊路84號,修舊如舊的酒店院落則充分保留了里院歷史和文化價值,嘗試將現代酒店的商務氣息和居停服務理念融入其中,打造獨特的“里院”式酒店……
“我們在不斷做好歷史和風貌建筑價值要素保護工作的同時,將進一步做好歷史城區的風貌道路保護工作。目前,我們正著手編制《青島市一級保護風貌道路圖集》,繼續助力我市歷史文化遺產的系統化保護、利用,傳承、延續歷史文脈,推動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市歷史建筑保護利用中心主任李強介紹。(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棟文/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