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商報
2023-08-21 10:59:08
原標題:萬字會舊址濟南母院:古建“煥新”守護文化記憶
來源:山東商報
原標題:萬字會舊址濟南母院:古建“煥新”守護文化記憶
來源:山東商報
記錄文明進程,傳承文化根脈。老城區在保護更新中煥發新活力,古建筑亦在保護修繕中守護文化記憶。在濟南上新街南端,萬字會舊址濟南母院自歷史中走來,融匯現代技術與傳統建筑風格,是中國近現代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模仿明清傳統宮殿建筑的經典實例。
而今,結合濟南市正在實施的“上新街歷史文化街區更新項目”,萬字會舊址濟南母院一期修繕工程將于近期結束,一進、二進建筑屆時將重煥光彩。隨著修繕工程的持續推進,承載厚重歷史和科技藝術信息的萬字會舊址濟南母院將作為山東省古建筑博物館對外開放,帶動老城區風貌保護,激發老城新活力。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許倩
承載歷史變遷
建筑是凝固的音樂,也是歷史變遷的記錄者。在濟南老城區,萬字會舊址濟南母院自民國時期始建至今,幾經變遷,成為極具代表性的仿古建筑群。“萬字會舊址濟南母院又稱濟南道院,由蕭怡九、朱兆雪、于皋民等人設計,北京恒茂興、廣和興營造廠承建,1934年始建,1942年建成并啟用。”山東省古建筑保護研究院副院長鄭洋坤介紹,萬字會是民國時期具有全國規模的宗教性社會救助團體,起源于1922 年在濟南成立的民間宗教組織——道院。根據相關資料,1940 年萬字會已在國內設立分院四百余處。濟南道院因是始創地,故被奉為總部和母院。
自建成以來,萬字會舊址濟南母院幾經變遷,亦在保護利用中留下了歷史沿革的發展脈絡。1948 年,濟南解放,萬字會舊址濟南母院移交山東古代文物管理委員會使用。1952年,由山東省博物館管理使用,作為山東地方志陳列館。1954 年,辟為山東省博物館歷史陳列室。1961 年,作為山東省博物館歷史陳列室及庫房。1992年,被公布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995 年,轉交山東省文物事業管理局。1996年—2022年5月,由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管理使用。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2年6月,由山東省古建筑保護研究院管理使用,開展修繕保護工作。
現代技術與傳統風格相結合
作為山東省現存近現代建筑中規模最大的仿古建筑群,萬字會舊址濟南母院是中國近現代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模仿明清傳統宮殿建筑的經典實例,這在全國亦十分罕見。“從整體來看,該建筑群坐北朝南,遵循中國傳統宮殿建筑布局規則,前后共四進院落,主體建筑沿中軸線布置。自南向北依次為影壁、二進院大門、前殿、母殿、辰光閣和后罩房,兩側設置廂房、回廊及側門等。建筑群充分利用中國傳統建筑的布局規則和屋頂等級制度,重視功能需求,院落層層遞進,營造了適應不同功能的空間氛圍。整個建筑群無論是建筑布局還是職能設置,都十分健全。”鄭洋坤介紹。
具體來看,萬字會舊址濟南母院第一、二進院是對外開放空間,建筑體量勻稱,氛圍平和。第三進院是教會舉行正規活動的場所,正面母殿體量高大穩重,兩廂左右圍合,氣氛莊嚴。第四進空間進深變小,正面高臺上辰光閣重樓飛檐,拔地而起,造型優美,高聳云天。登閣環顧,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湖光山色一覽無余,大美濟南美不勝收。
除卻建筑本身具有的登高望遠特性外,濟南的美景亦可在建筑中的彩繪作品中找到。據了解,建筑群中分布有56幅彩繪作品,且沒有一幅重復之作。而因彩繪所用原料為天然礦物質,且著彩較厚,至今仍然褪色很少,畫面仍然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辰光閣為重檐三滴水組合式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間主體面闊、進深各三間三重檐歇山頂,上層檐下懸“辰光閣”金字豎匾。左右兩翼面闊、進深各二間。重檐廡殿頂,均綠琉璃瓦屋面。五踩重昂斗拱,二層出平座回廊。外檐梁架繪旋子彩畫,椽頭繪虎眼、萬字。室內天花、藻井、飛罩,裝飾精美、用料考究。
而從辰光閣前碑文的記載中,亦可想見其建筑之精妙。萬字會各分院都建筑一座高亭作為標志性建筑。各壇的高亭名“至虛”,各分院的高亭名“浩然”。按照老祖宗的判定,母院的高亭建設不必和壇、院一樣,宜改建成一座閣,命名為“辰光”。“辰光閣位居母院最北邊,又坐落在中軸線上,與北極相對應,興建基礎時正好是庚辰年,符合天意和時間的機緣巧合。辰光閣建成,象征著事業生生不息,無窮無盡。”鄭洋坤介紹,辰光閣的平面設計成十二個角,取“一日十二時,一年十二個月,一元十二萬年”之意,與時間相呼應,也體現了中國傳統哲學理念。
“萬字會舊址濟南母院的設計手法以傳統為主,并合理融入西洋建筑設計理念,體現了設計者深厚的傳統和西洋建筑素養。”鄭洋坤分析道,其中,屋頂、斗拱、油飾彩畫完全遵循中國明清官式建筑作法,突出鮮明的中國傳統建筑外觀形象;在內部空間、門窗、裝飾裝修方面,則借鑒西洋建筑設計手法,營造出比中國傳統建筑更加完善合理的使用空間;在材料選擇上,充分利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優勢,加大中軸線上主體建筑進深和體量,突出重點。此外,建筑中用鋼筋混凝土仿制的明清官式斗拱、雀替等構件達到可以亂真的程度,充分體現了當年建設者的大國工匠精神。
建筑精妙 裝飾考究
除影壁外,萬字會舊址濟南母院的所有主體建筑均施以彩畫,彩畫類型和題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其中,母殿、辰光閣、前殿等主體建筑檐下繪旋子彩畫,回廊、廂房等次要建筑繪蘇式彩畫。所有彩畫構圖嚴謹、線條流暢、色彩純正,是現存民國時期清官式建筑彩畫的精品。
具體來看,東、西側門其上設天花吊頂,南、北次間為廡殿頂,綠琉璃瓦屋面,正脊兩端各施正吻,明間歇山頂垂脊為鈴鐺排山脊。“所有戧脊上均設戧獸和4 個跑獸,自前而后依次為:仙人、龍、鳳、天馬、海馬。檐椽刷綠椽肚,椽頭繪虎眼、萬字彩畫,梁、檁、枋做墨線小點金旋子彩畫。”鄭洋坤介紹。
二進院大門前檐金里安裝撒帶大門,后檐檐柱間安裝屏門,明間前后貫通,便于通行。綠琉璃瓦屋面,正脊兩端各施正吻,垂脊為鈴鐺排山脊;東、西次間前檐墻中間各設一六邊形什錦窗,濟南青花崗巖窗套,窗內欞條拼成“卐”字形,欞條內側鑲嵌玻璃;外檐椽望刷鐵紅油飾。檐椽刷綠椽肚,椽頭繪虎眼彩畫。飛椽刷綠椽肚,椽頭繪卍字彩畫,梁、檁、枋做金線大點金旋子彩畫。
此外,回廊處檐椽刷綠椽肚,椽頭繪梔花圖案彩畫。飛椽刷綠椽肚,椽頭繪卍字彩畫。廊內梁架、脊檁做掐箍頭蘇式彩畫,外檐檐檁及檁枋做金線蘇式彩畫。前殿檐椽刷綠椽肚,椽頭繪虎眼、萬字彩畫,梁、檁、枋做墨線小點金旋子彩畫。母殿外檐梁架繪旋子彩畫,椽頭繪虎眼、萬字。
值得一提的是,萬字會舊址濟南母院內的“一字形”琉璃影壁是濟南市區文保單位中僅存的琉璃影壁。其體量,在省內名列前茅。“照壁長約30米,高約6米,比北京北海公園的九龍壁還要高大,如此大體量的照壁十分罕見。”鄭洋坤介紹。就裝飾層面來看,影壁下堿為須彌座,上梟及下梟部位雕刻“巴達馬”圖案。影壁心為45°斜方磚墻心,正面中間、四角鑲嵌琉璃浮雕。四角柱子、馬蹄磉、耳子、冰盤檐均為琉璃制作。廡殿頂,六樣綠琉璃瓦屋面。正脊兩端施正吻。垂脊上均設垂獸和2 個跑獸,自前而后依次為:仙人、龍、鳳。影壁正面中心琉璃浮雕為一盆盛開的牡丹,盆上雕刻“大吉羊”三字,寓意“吉祥、富貴、平安”。
【關注】
古建保護利用激發老城活力
作為觀賞性極高的人文景觀,萬字會舊址濟南母院建筑是了解濟南近現代歷史發展、城市建設成就的重要場所。作為濟南市區內重要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萬字會舊址濟南母院不僅是濟南市有深刻影響力的歷史和文化資源,也是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該建筑入選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
2022年,山東省開始對萬字會舊址濟南母院進行系統保護修繕。目前,一進、二進建筑保護修繕工程和地面整修已進入尾聲。經由此次保護修繕,一進院東、西側門和照壁,二進院大門及倒座、耳房、東西廂房、前殿、回廊,以及東跨院長廊和四角亭在修舊如舊的保護中重煥光彩。
近段時間,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現場探訪時注意到,保護修繕現場對建筑施工工藝及原建筑構件進行了同步展示,加固糟朽椽頭、鋪釘望板、沖壟、分中號壟……系列工藝凝聚著古建修復者的匠心傳承,在房梁上、在木架間尋覓歷史印記,他們以“歷史的守護者”“文化的定格幀”的潛心守護和匠心傳承,守護著建筑背后的建造風格與文化內涵。
基于一期保護修繕工程的修繕成果,萬字會舊址濟南母院的保護修繕工程仍將持續推進。據悉,按照文物保護原則修繕后,萬字會舊址濟南母院將作為山東省古建筑博物館對外開放,充分發揮該文物建筑的公共教育和社會服務職能,展示宣傳齊魯之邦優秀的建筑歷史文化和藝術成就。
屆時,結合濟南市正在實施的“上新街歷史文化街區更新項目”,承載厚重歷史和科技藝術信息的萬字會舊址濟南母院將與上新街被共同打造為濟南老城區試驗場與宜居社區共建共享的示范樣板,守護濟南歷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