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3-12-12 09:38:12
原標題:青島:錨定“先進制造”,夯實“強市之基”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青島:錨定“先進制造”,夯實“強市之基”
來源:青島日報
青島加快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
錨定“先進制造”,夯實“強市之基”
制造業強,則青島強。對當前的青島而言,做強制造業,就要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大力推動“傳統制造”向“先進制造”轉型。
今年以來,青島瞄準加力提速先進制造業發展,結合自身產業實際,圍繞“先進”二字重點發力,推動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
“一款與眾不同的洗衣機,首批只訂500臺,4個月交貨”,這個看起來十分“無厘頭”的訂單,是海爾曾從泰國某高端家電零售企業接到的。訂單量這么小,要求還如此苛刻,按照過去制造業的邏輯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海爾卻只用了30天,就確定了新款洗衣機的設計,并最終提前下線了首批訂單。產品上市后,產品售價超過當地均價的三倍。
同樣是生產洗衣機,海爾由大規模制造轉型為大規模定制,實現了產品價值的增值,這就是先進制造業的力量。
夯實根基
發展先進制造業,首先要守住制造業的基本盤,夯實制造業在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
11月底,咨詢機構賽迪顧問近日發布了面向全國200余個地級市的2023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榜單。從榜單中不難發現,排名靠前的城市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均不低。公開數據顯示,排名首位的深圳,制造業占比超過30%;排名第二的蘇州和排名第四的寧波,工業增加值占比均超過了40%;排名第三的廣州以及排名第五的杭州,工業增加值占比都在25%左右。
大,未必一定會強;但絕大多數時候,強都是建立在一定規模之上的。制造業中有知名的隱形冠軍概念,這些企業盡管不是多元化的大型企業集團,但在自己所屬的細分領域都是市場占有率第一的領軍企業。當前,產業的發展愈加呈現出跨界融合的特點,數字技術加速向實體經濟滲透、生產與服務的邊界日益模糊,守住制造業基本盤,才能留住產業創新的空間。這也是上海等城市重提制造業占比目標的重要原因。
今年,青島出臺面向今后三年的先進制造業強市行動計劃,再次明確提及制造業占比的目標——到2025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力爭達到29%左右,支撐工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0%左右。從城市總體“十四五”規劃到制造業領域的具體規劃,青島一以貫之將制造業占比作為制造業發展的總領性目標之一,足見對制造業基本盤的重視。
要提升制造業體量,絕不意味著對什么產業都不加區別地發展。青島發力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在持續壯大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謀劃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智能制造裝備、先進高分子及金屬材料、精密儀器儀表、通用航空、氫能與儲能等十大新興產業,并專門規劃新興產業專業園區,每個園區均建立1個工作專班、1個發展規劃、1套綜合政策、1支專業招商隊伍、1支產業基金,以此有效引進培育行業領軍企業和上下游配套企業。
一批“新面孔”、新項目逐漸勾勒起青島先進制造業的產業面貌。11月底剛剛開工的致真存儲芯片制造項目,將在西海岸新區建設新一代存儲芯片生產線及研發中心;ASB芯片先進封測項目,將在膠州膠萊街道建設先進封測基地及研發中心。
濰柴(青島)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項目智慧裝備生產線。
再向前追溯,11月初,濰柴(青島)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項目宣布正式竣工并具備投產條件,集成行業領先的整機控制、動力液壓、智能互聯等多項創新技術,將全力打造“燈塔工廠”以及全球智造中心;解決高端裝備制造業“卡脖子”問題的中國科學院金屬所高端軸承青島示范基地項目也在加緊建設中順利封頂,未來將成為高端軸承制造中心以及齒輪、模具等基礎零部件制造基地……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6.5%、25.1%,24條重點產業鏈投資增長7.8%。更多種子已經埋下,將在未來撐起青島制造業發展的“四梁八柱”。
拉升價值鏈
發展先進制造業,就是要在先進理念和先進技術的引領下,拉升產業價值鏈,推動產業實現更高的價值增值。
青島擁有較好的制造業基礎,在家電、紡織服裝、食品飲料、機械制造等若干產業領域早已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且在全國乃至全球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口碑。青島清晰地認識到,用好當下技術變革帶來的新機遇,持續挖掘這些產業的價值空間,進而推動這些產業走向高端,是求解先進制造業發展的一道必答題。正如開頭提及的海爾的案例所揭示的那樣,即使只是一臺再普通不過的家電,也可以“身價倍增”。
在先行者的示范引領之下,青島企業積極探索轉型升級之道,主動拋棄低端的粗放式發展方式,實現從“要我轉”到“我要轉”轉變。
工業設計是制造業創新鏈和價值鏈的源頭,重要性在某種意義上甚至超過技術創新。日本一項研究發現,每增加1000億日元的銷售額,工業設計的作用占據51%,技術改造的作用僅占12%。就在幾年前,青島市工信部門還需要反復向中小企業普及宣貫工業設計的概念、好處和意義。但在11月底舉辦的2023青島工業設計大會上,情況明顯不同了。
與多家企業的工業設計師交流可以發現,他們在整個產品研發流程中的參與度越來越高,繪制初始設計圖、與結構和材料工程師溝通、產品打樣,有的甚至還參與項目現場實施。“以前只有美化外觀的時候會想到我們,現在是由我們引領產品開發。”一位電力裝備企業的工業設計師如是說。
談到產業高端化,首先被想到的似乎總是技術上的創新和突破。但事實上,像工業設計一樣曾長時間被企業忽視的“隱性價值點”還有很多。當前,極少有企業會不重視技術創新,反倒是對這些“隱性價值點”的挖掘亟待進一步加強。
青島充分發揮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先發優勢,推動制造業向數據驅動的方向加快發展,用數字化手段幫助企業提升價值、發現價值、創造價值。
車間里的變革最為典型。澳柯瑪旗下澳柯瑪商用電器投入6億多元建成全球制冷領域第一個智能互聯工廠,依托物聯網、機器視覺等技術手段,生產環節大幅提質增效:勞動生產率提高50%,產品不良率降低60%,運營成本降低30%,能源利用率提高30%。
不僅如此,企業還以數據鏈為支撐,深度整合研發、銷售、售后等產業鏈各環節資源,用戶通過網上商務平臺可以輕松定制自己喜歡的產品,并可實時查看所購產品的生產進度、質量情況,產品研發周期縮短50%。
產業價值鏈的拉升已經反映在數據上。今年1-10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0.1%,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17.9個和3.7個百分點。在轉型升級上走得更快的頭部企業表現更為亮眼,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營收排名前100位的企業,今年前10個月利潤占全市比重62.9%,增速為20.1%,高于全市平均10個百分點。
構筑“綠色”護城河
發展先進制造業,就一定要實現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
世界經濟論壇數據顯示,全球20%的碳排放和54%的能耗來自制造業。這兩年,全球能源革命加速,越來越多國家提出了碳減排、碳中和的時間表,由此倒逼制造業必須變得更加“綠色”。今年4月,歐盟理事會投票通過了碳邊境調節機制(即俗稱的歐盟碳關稅),更是將碳排放上升為一種貿易壁壘。不難預見,在不遠的將來,綠色低碳將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產業若不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就無法拿到未來制造業競爭的入場券。
傳統高碳產業綠色化改造首當其沖。青島加快推進“兩高”行業能效改造提升,總體能耗只減不增。青啤二廠、青島煉化、青島石化、海灣化學入選2022年水效“領跑者”企業,青島煉化單位能耗比標桿水平提升15%,穩居行業第一。
要推進節能降碳,對企業的技術水平、資金實力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如何兼顧眼前的經營生存壓力與長遠的綠色發展要求,是一道難題。
青島龍頭企業充分發揮規模優勢和技術引領作用,與產業鏈企業共享綠色產業資源。雙星在同行業內首創智慧化“共享工廠”模式,建設共享綠色密煉中心。有煉膠需求的企業可將各自的煉膠工序在共享工廠內完成,依托原材料的集中采購、運輸以及先進的智能化生產設備,能幫助企業降低成本的同時,實現生產效率提升15%、能耗降低20.1%、VOCs(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下降51.1%。
綠色低碳絕不僅僅是生產環節的節能減排。上世紀90年代初,加拿大生態經濟學家William E·Rees提出了“生態足跡”的概念,用來表示人類活動對地球系統的壓力。由此演變而來的“碳足跡”概念,如今已經成為全球通行的綠色化衡量指標。
具體到制造業,一件產品的碳足跡包括其生命周期各階段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總和,除了生產制造過程,還包括原材料開采、分銷、使用以及最終處置和再生利用等階段。這就意味著企業要從產品設計研發階段就開始將綠色低碳的理念植入其中。
今年9月舉行的2023年德國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上,海信展出的一款使用了生物基材料的冰箱,引起了觀眾極大的興趣。當前,應用生物基材料在冰箱行業尚屬“冷門”技術,且會增加產品成本。但海信出于綠色低碳的考量選擇了大膽嘗試。用研發人員的話說,“要在每一個技術細節上想辦法減碳”。如今,在海信冰箱內部,除了發泡技術、能效提升這些傳統意義上的綠色節能項目之外,材料、結構等的研發也都與綠色低碳息息相關,越來越多研發人員都或直接或間接地為綠色化服務。
從綠色生產到全流程的綠色化,青島正在構建起一個綠色化的制造體系。截至目前,全市39家工廠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全市192款產品入選綠色設計產品,8家企業獲評國家級綠色設計示范企業,省級以上綠色制造示范數量居全省首位。全市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僅為全國的37.4%。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制造業格局加速重構。以發展先進制造業為引領,青島定能找到新機遇,實現新發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孫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