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23-12-28 14:48:12
原標題:山東明清海防遺址家底基本摸清
來源:濟南時報
原標題:山東明清海防遺址家底基本摸清
來源:濟南時報
《山東明清海防遺址調查報告》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錢歡青 攝
海防是保護國家領土完整、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設施,包含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多文化要素。中國是海岸線悠長的國家,山東省瀕臨渤海、黃海,海岸線占全國六分之一以上,自古以來就是重要海上門戶,文獻記載因倭寇與海盜侵擾嚴重,明清時期尤為重視海防建設,因而留下了豐富的海防文化遺存。
記者從12月27日舉行的《山東明清海防遺址調查報告》新書首發式暨專家座談會上獲悉,該報告基本摸清了山東明清海防遺址家底,是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取得的又一項重要成果。
全面記錄556處海防遺址
《山東明清海防遺址調查報告》分為上、中、下三篇共九章,一套兩冊,180余萬字、1000余幅照片、700多幅插圖,系統地介紹了每一處調查發現的海防遺址,并進行了初步的專題研究,在調查方法、記錄方式、整理研究等方面多有創新,還附有遺址登記表、參考文獻,是一部內容豐富、資料詳實的大型專題考古報告。
本次調查登陸海防遺址556處,其中復查第二次不可移動文物普查文物點82處、復查第三次不可移動文物普查文物點120處、新發現登陸文物點354處(包括已經消失文物點),包括都司、營、衛、所、巡檢司、寨/屯、墩、堡、炮臺、其他(祠堂、墓葬、衙署等)共10類海防遺址。這次調查基本摸清了山東明清時期的海防遺址資源家底、保護狀況與管理情況,對海防體系建設與演變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據調查報告,海防遺址以明代為主,清代繼續沿用,但也產生了比較大的變化。聚落考古調查研究方法促進了對海防體系中的指揮、防御、管理、供給、鏈接、交通等諸多方面的系統研究,遺址既有集中片區分布又有線性分布的特點,體現出了以面向海洋防御為主的布局和面向陸地腹地為基礎縱深的布局。城址的設置、布局、筑城技術,墩、堡的設置與建筑技術,軍寨與農屯的結合轉化等,無不彰顯出了高超軍事、政治管理和科學技術水平,海防遺址的調查對研究明清時期山東海防狀況、相關政策變化、歷史文化與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物質資料。
把海防作為一個體系去研究
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重視海防遺址調查項目的開展,安排業務骨干牽頭,聯合煙臺市、威海市、青島市、日照市、濰坊市、東營市和濱州市的文博單位業務人員共同組建調查隊伍,共計50余人次分為4個小組,歷時50多天,克服了沿海大風等困難,順利完成了田野考古調查任務。
考古隊在調查之前做了全面準備,如查閱歷史文獻、既往調查資料與研究成果,制定了詳細的調查工作方案,與北京博科鴻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開發了“山東明清海防遺址考古調查記錄系統”數據庫,對海防遺址進行分類、制定記錄規范標準、確定調查要素與流程等,委托山東建筑大學鄉土文化遺產保護有限公司對重點遺址進行科技測繪。
盡管單位田野考古工作任務繁重,但水下中心同時抽調考古調查組的骨干力量集中時間開展資料整理、報告編寫工作。在報告編寫過程中,三次邀請專家組進行指導,并結合“涉水文化遺產數據庫系統”項目建設展開深入討論。
《山東明清海防遺址調查報告》分上篇“概述”、中篇“田野調查”和下篇“初步研究”三個部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下篇“初步研究”強調與文獻記載相結合,把海防作為一個體系去研究,同時補充了已經消失遺址的調查、記錄與分析,增強了歷史信度,提升了考古調查的分析判斷能力,強調了大眾的文物保護意識。
(濟南時報·新黃河客戶端記者錢歡青)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